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易虞氏義

(清中葉經學家張惠言研究《周易》的著作)

鎖定
清中葉經學家張惠言研究《周易》的著作 [1] 
書    名
周易虞氏義
作    者
張惠言
創作年代
清代
《周易虞氏義》9卷。書成於嘉慶二年(1797),著者故世後,得浙江巡撫阮元贊助,於嘉慶八年六月在揚州刊行。著者治《易》,不取宋儒圖書舊説,承乾隆間經師惠棟之後,專意表彰漢儒《易》學。認為漢魏間經師虞翻,得孟喜《易》學之傳,與鄭玄、荀爽齊名,所著《周易注》,暢茂條理,彰明《易》道,其義最為精當。因此,探討孔門《易》學精要及其流傳,不可脱離虞氏《易注》。於是以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為主要依據,兼採羣籍,輯出虞翻《易》説,進而求其條貫,明其統例,詳加箋釋,撰為此書。編次為卷一至三《上經》,卷四至六《下經》,卷七、八《繫辭》上下,卷九《説卦》、《序卦》、《雜卦》。其註疏卦爻辭體例有旁通説[見《易通釋》(焦循)]、卦變説、乾坤升降説、納甲説、五行説、卦氣説、互體説、飛伏説等,而歸結為取象説,並以十二消息卦説為解經的綱領。其對虞翻注的補充和解釋,力求遵循虞氏體例和註解,不敢有所立異和創新,以至成了漢易的附庸。但對《周易》經傳文字的校勘和訓詁,卻有其獨到之處。如釋《繫辭》“再扐而後掛”句,以“掛”作“卦”,認為“書地識(記)爻謂之卦”,實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虞氏易學的整理和解説如此詳細,亦宋明以來所未見,標誌着對漢易的研究走上了專門和深化的道路。書成,復以虞氏《易》學旨在闡發《周易》陰陽消息之道,於是再撰《周易虞氏消息》2卷。區分類聚,提綱挈領,歸納虞氏《易》學義例16條,試圖據以探賾索隱,存一家之學。沉潛千餘年的虞翻《易》學,得張惠言箋《易》姊妹篇的表彰,由晦而顯,復明於世。近人皮錫瑞撰《經學通論》,評張氏《易》著“篤守家法,用功至深,漢學專門,存此一線”。因此主張“治專門者,當治張氏之書”。有《皇清經解》本和《張皋文箋易詮全集》本。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76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