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文如

(中國梅花大鼓演員)

鎖定
周文如,梅花大鼓名家。她的演唱介於金派,盧派之間。剛中帶柔,是眾多“寶”中演唱最感人的一位。
中文名
周文如
國    籍
中國
職    業
梅花大鼓名家
代表作品
《思親》

目錄

周文如梅花大鼓

周文如是盧門弟子中比較年輕的,而且成名較晚。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才漸漸享名。她也是先跟隨邱玉山學習金派,後來才拜盧先生深造藝術。她的演唱介於金派,盧派之間。剛中帶柔,是眾多“寶”中演唱最感人的一位。新中國成立後又長年致力於以音樂改革,與名弦師韓德榮韓玉山、胡宗巖等合作出了很多新腔調。最遺憾的是她晚年多病,一直沒有演出,留下的音響資料不多。

周文如優點

1、感情致深,演唱動情。傳統節目<悲秋>中“殘秋人愛觀殘秋景”,《思親》中“無奈何”等唱腔都數她的演唱最動人,很多不聽梅花的觀眾都愛聽她的這兩句,可以説她的這兩句唱是非常成功的。在新節目中也有這種感人的腔調,最典型的是《夜走盤龍谷》中“我的家園被強佔,父母遭殘害,妹妹從小賣給人”一段,“遭殘害”使用了很濃重的“金腔”。可成為新節目中的典範。
2、加入了程式動作,梅花大鼓一直以來被稱為“文大鼓”,沒有動作,只是演員眼觀鼻、鼻觀口的唱,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文如演唱<別紫鵑>的時候,在京韻名家金慧君(小黑姑娘)的指導下,為節目設計了動作,演出以後效果非常好。隨後在很多節目中都加入了動作,《探病》《悲秋》的怯何,《摔鏡架》等傳統節目中的動作也是貼切優美。

周文如缺點

1、音色不夠甜美,尤其是晚年更是出現了乾澀的聲音。但是她科學的演唱與濃厚的感情彌補了聲音上的不足。
2、這一點與前幾位差不多,也是天津字太濃,北京味道差。
另外周文如多才多藝,早年學習過京劇老旦,建國後又跟隨韓德榮學習了“碼頭調”和“連珠快書”。並且對時調,京韻大鼓,單絃等很多曲種都有一定的研究。很可惜這些珍貴的藝術資料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在這裏再一次呼籲“有關部門趕快搶救健在的老演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