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敦頤故居

鎖定
周敦頤,湖南道縣營道樓田堡人,號濂溪先生。他著的《太極圖説》、《通書》開宋明理學之先河,他寫的《愛蓮説》千百年來被世人傳頌。據後人考證,周敦頤次子遷居浙江紹興,有一種説法認為魯迅、周恩來都是其後裔。在郴州桂陽,永州寧遠縣,江西等地都有其故居。
中文名
周敦頤故居
地理位置
湖南省 永州市濂溪大道西 [2] 
開放時間
09:00-16:30 [2]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00 m²

周敦頤故居衡陽生活遺蹟

一是緊伴石鼓書院即今司前街古稱濂溪街[6] (現衡陽市中山南路司前街口)是他外祖父左侍禁鄭燦居住的祖宅;
二是今蒸水橋北原鄭家莊户房即北岸濂溪周氏祖屋[6] ,由長子周壽次子虞仲後裔繼承,今居衡陽市衡南縣車江鐵市、衡陽縣金蘭寺、重慶、洪江等周姓即源於此支。
三是衡陽市高新區柘裏村愛蓮堂,是周壽五子季仲次子興繼來此繼承祖業。

周敦頤故居道縣故居

位於道縣樓田村內的周敦頤故居始建於北宋初年,為典型湘南農村古式二層建築。解説員介紹稱,由於年代久遠,原故居已不復存在,僅留下了幾段當年的石階。現存建築是當地2010年按照“仿古如古、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原址上恢復重建的,面積為300平方米。
記者在周敦頤故居現場看到,其主體已恢復歷史原貌,外圍青磚藍灰土牆,內部純木結構。月岩·周敦頤故里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黃勝賢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初五誕生之日算起,周敦頤在道縣生活了15年。下一步,他們將以周敦頤童年生活習慣和理學思想著作為主題對故居進行布展,當地已撥出專項資金用於收集跟周敦頤有關的文物和史料。
據介紹,周敦頤故里已投入逾2000萬元人民幣資金修復了周敦頤故居、愛蓮堂、特恩堂、文塔等數十處古民居。投資達3200萬元、在其原址上重建的道州濂溪書院暨濂溪祠項目也於3日奠基,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紀念、研究、旅遊觀光、教育學習於一體的理學文化標誌性書院。黃勝賢表示,道縣今後將成為海內外周氏後裔尋根問祖、專家學者研討理學文化之地。
開館日 來自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廣東、浙江等地200餘名周氏後裔代表出席典禮,並捐資200餘萬元人民幣用於濂溪故里建設。 [1] 

周敦頤故居寧遠縣故居

周敦頤在寧遠縣的遺蹟有兩處,其一在寧遠縣水市鎮,村口有一個古老的牌坊,寫着周敦頤故居,寧遠縣當代名人旅行家陳超波即生於此鎮。其二是在寧遠縣縣城中心毗鄰文廟的小巷子裏,故居內為木質結構,大堂內有一巨大的周敦頤雕像。以上兩處均未開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