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應秋

鎖定
周應秋(1564.8.21~約1629),字茂寔,號春台,南直隸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 [2]  生平無持操,舉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天啓時官工部侍郎,避東林隱去。天啓四年魏忠賢用為刑部左侍郎,次年召拜刑部添注尚書,為魏門下“十狗”之首。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與文選郎李夔龍賣官分賄,盡逐清流。崇禎初遣戍死。 [1] 
其胞弟廷侍、泰峙、維持亦登進士。 [39] 
全    名
周應秋
茂寔
春台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南直隸鎮江府金壇縣
出生日期
1564年8月21日
逝世日期
約 1629年
主要成就
魏忠賢“十狗”之首
最高官職
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周應秋人物生平

周應秋解元進士

周應秋,字茂寔,號春台,嘉靖四十三年七月十五日(1564年8月21日)生於南直隸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 [2] 民籍 [43]  五經研習《春秋》,舉萬曆十六年(1588年)應天府鄉試第1名(解元),二十三年(1595年)會試第63名,廷試三甲第53名,賜同進士出身,着都察院觀政。六月(7月-8月)授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知縣。二十四年(1596年),丁憂。二十九年(1601年),補直隸任丘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知縣。三十年(1602年),調浙江海鹽縣(今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知縣,旋留任任丘。 [7] 

周應秋任職吏部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升吏部驗封司主事。三十四年五月初九日(1606年6月13日),調考功司 [3]  十一月十九日(12月18日),調文選司。 [4]  三十五年七月二十日(1607年9月10日),升驗封司員外郎。 [5]  十月十八日(12月6日),調文選司。 [6]  三十六年(1608年),升驗封司郎中。三月(4月-5月),准許休假。 [7]  萬曆四十年九月二十三日(1612年10月17日),起文選司郎中。 [8]  四十一年(1613年),御史魏雲中劾應秋“引進匪人,流毒天下”,遂養病。 [7] 

周應秋閹黨忠犬

萬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1617年6月28日),起太常寺添注少卿。 [9]  四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1619年9月4日),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10]  天啓元年正月二十九日(1621年2月19日),升南大理寺卿。 [11]  十月十四日(11月26日),改大理寺卿。 [12]  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622年12月30日),升工部右侍郎,協理殿門工程。 [13]  三年二月初九日(1623年3月9日),升左侍郎。 [14]  十一月初六日(12月27日),避東林謝病去。 [15] 
天啓四年(1624年),魏忠賢起為南刑部左侍郎。 [1]  五年(公元1625年)正月二十九日,以慶陵工成敍恩召拜刑部添注尚書。 [16]  當時魏忠賢為了增加自己的私人黨羽,便用高官厚祿作為誘餌,所以北京南京的高官多為添注。 [1]  十二月初九日(1625年1月17日),負責刑部事宜。 [22]  十二月二十七日(2月4日)改左都御史。 [17] 
天啓六年七月初一日(1626年8月22日)代王紹徽為吏部尚書 [18] 任內與署吏部文選司郎中李夔龍賣官分賄。對於清流中還沒有被逐去的人,應秋煩瑣列舉其小事加以攻擊,剝削掠奪從不停歇。 [1]  十月十五日(12月3日),以皇極殿成敍恩加太子太保。 [19]  天啓七年八月十二日(1627年9月20日),冒領三大殿建成功,加太子太師,蔭一子入監。 [20] 

周應秋惡有惡報

當初,楊漣等被拷問致死,周應秋在半夜敲門,告訴自己的門客説:“老天有眼,楊漣、左光斗死了。” [1]  天啓七年八月二十二日(1627年9月30日),崇禎帝即位。 [23]  十一月十六日(12月23日),被彈劾免官。 [21]  崇禎二年三月(1629年3月-4月),定七等逆案,周應秋以“頌美”位列第四等“交結近侍次等”,詔充軍 [24] 最後死於戍所。 [1] 

周應秋軼事典故

周應秋兩代七進士

周應秋登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胞弟周廷侍舉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周泰峙舉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周維持舉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一世同胞四人登第。 [39]  再加上泰峙子周鑣舉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 [40] 泰峙胞弟周召詩子周銓舉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 [41] 銓胞弟周鍾舉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 [42]  ,兩世共七人登第。

周應秋“十狗”之首

魏忠賢在朝堂上有十位主要黨羽,僅次於崔呈秀等“五虎”,被稱為“十狗”,周應秋即排名於首位。 [1] 

周應秋煨蹄總憲

周應秋居家擅長烹飪,任左都御史時,每次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經過,都準備豬蹄留下喝酒,良卿十分高興,時人號其為“煨蹄總憲”。 [1] 

周應秋頌美之詞

周應秋在為魏忠賢請封公的奏疏中有‘廠臣心存浴日,志切補天,宜進尚公之典,永堅帶礪之盟’等話。 [24] 

周應秋史料記載

張廷玉 等《明史·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王紹徽附周應秋傳》 [1] 
《萬曆乙未科進士同年序齒錄》 [2] 
《萬曆乙未科進士履歷·周應秋》 [7] 
丁兆基 等《金壇縣誌·卷八 選舉制 進士 周應秋》(光緒十一年版) [25] 

周應秋親屬成員

  • 曾祖
周潛。 [2] 
周臬。恩例冠帶。 [2]  以孫應秋貴累贈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42] 
  • 父母
周於德。冠帶生員。 [2]  以子泰峙貴累贈中憲大夫、河南參政。 [26]  以子應秋貴累贈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42] 
王氏。累贈孺人。 [27] 
  • 兄弟
周廷侍,字君食,號廣裕。 [30]  應秋二弟。 [28]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主事。 [29] 
周泰峙,字象石,號孟巖。 [33]  廷侍弟。 [32]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至雲南左布政使。 [31] 
周召詩,字第五。泰峙弟。縣學生。以子周銓貴贈文林郎、上虞知縣。 [34] 
周維持,字爾調,號念莪。 [36]  召詩弟。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官至陝西道 [36]  御史,巡按浙江。 [35]  列逆案,罷官。 [44] 
蔣氏。 [2] 
周鎬,字京甫。 [37]  應秋長子。 [2]  天啓七年(1627年)恩貢 [20] 
周錄,字文先。應秋子。天啓七年(1627年)舉人。 [38] 

周應秋人物評價

生平無持操。——張廷玉 等《明史》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