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惠久

鎖定
周惠久(1909年3月1日—1999年2月9日),出生於遼寧瀋陽,金屬材料學家、力學性能及熱處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周惠久於1931年從唐山交通大學畢業 [2]  ;1936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學位;1938年獲得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之後回國擔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並在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兼職;1941年至1945年擔任陸軍機械學校戰車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兼機械化工程學院教授;1946年暑假隨中央大學回到南京;同年冬到善後救濟總署工礦委員會兼職;1948年至1952年擔任無錫開源機器廠總工程師、廠長;1952年回到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擔任教授;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58年全家遷到西安,到西安交通大學工作 [16]  ;1963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0年至1984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1999年2月9日逝世,享年90歲 [1] 
周惠久一直從事金屬材料、熱加工、熱處理、材料強度等方面的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 [8] 
中文名
周惠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瀋陽市
出生日期
1909年3月1日
逝世日期
1999年2月9日
畢業院校
美國伊利諾大學
畢業院校
美國密歇根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工具製造計算方法》
《金屬材料強度學》
主要成就
創立多次衝擊抗力理論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祖    籍
浙江紹興

周惠久人物生平

周惠久
周惠久(4張)
1909年3月1日,周惠久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祖籍浙江紹興 [9] 
1927年,從瀋陽市第一中學畢業,並考入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結構工程專業。由於家境貧困,靠勤工儉學讀完四年大學。
1931年,從唐山交通大學畢業,獲得工學士學位;9月1日,到瀋陽東北大學擔任助教;9月18日,日本侵略軍悍然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周惠久南下到北平清華大學擔任助教。
1935年暑期,考取了公費留美,進了美國伊利諾大學力學系,在導師美國材料疲勞研究的摩爾(H.F.Moore)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論文《鋼軌鋼的疲勞行為》。
1936年,以全優成績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力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化工冶金系學習。
1937年7月7日,在美國還有一年公費留學機會,而且依利諾依和密歇根大學的兩位導師都讓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1938年暑期,獲得密歇根大學冶金工程碩士學位。在攻讀碩士的兩個暑假,周惠久參加通用汽車公司主辦的汽車學院師資班學習,並獲得畢業證書;9月,到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和航空系擔任教授,並在清華航空研究所兼職。
1941年,為了更直接地幫助抗日戰爭,他轉到陸軍機械化學校戰車機械工程研究所工作。
1942年,擔任陸軍機械化學校戰車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主要研製戰時急需的汽車配件,特別是在材料代用方面進行研究;同時還在該校下屬的機械化工程學院任教。
1945年,到重慶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的機械系和航空系擔任教授。
1946年暑假,隨國立中央大學回到南京 [5] 
1947年,轉到交通大學任教授 [2] 
1948年,應朋友之邀共同籌建私營無錫開源機器廠(現無錫機牀廠),他受聘出任總工程師,後兼廠長。他們欲借申新系統的民族資本創辦一個不受國民黨干擾、生產高質量機械產品的工廠。他們集結了6位留學生和10多位大學生及一批能工巧匠,克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老闆外逃、資金斷絕等困難,生產紡織機零部件。
1949年春,隨着無錫、上海相繼解放,周惠久等接受當時華東工業部的加工訂貨,他領導研製中國國內稀缺而急需的機器設備,為中國生產了第一台兩米立式車牀、12米精密車牀和麻紡機等機械產品。
1952年,在促成開源機器廠公私合營後,周惠久回到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擔任教授,參加籌建金屬學熱處理專業,並擔任金屬實驗室第一任主任。
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
1954年,擔任新成立的鑄工教研室主任。
1954年,響應國務院號召,親自帶領金相專業師生到榆次經緯紡織機械廠進行生產實習。
1955年,代表交通大學總管全校在東北地區的生產實習,總結師生下廠的經驗。
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響應黨和政府支援大西北建設的號召,周惠久全家遷到西安,到西安交通大學工作,歷任機械工程系主任、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所長、副校長。
1963年,擔任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導師。
1971年,參加下鄉小分隊到寶雞石油機械廠。
1979年,恢復研究生制度後,成為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導師。
1979年,經批准升格為研究所,他任所長。
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年,發起並籌備成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 [10] 
1980年—1984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1998年6月,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13] 
1999年2月9日,逝世,享年90歲 [4] 

周惠久主要成就

周惠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周惠久起草並組織協調全國科技規劃中機械製造材料強度中心問題的研究工作。他主持開展多次衝擊抗力等課題的研究,從多衝抗力、疲勞缺口和過載敏感度、塑性等方面論證了提高材料使用強度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開展了低碳馬氏體強化及其總和機械性能的研究,突破了對低炭鋼選材用材的傳統觀念。他總結多年的研究形成“發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強度塑性、韌性的合理配合”的理論成果,逐步推廣應用,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8] 
1971年,周惠久參加下鄉小分隊到寶雞石油機械廠,他配合工人和技術人員,應用高強度高淬透性的低碳馬氏體鋼,研製石油鑽採機具輕型吊卡,並深入到大港油田鑽井現場進行考驗,受到鑽井工人的好評 [4] 
1976年起,周惠久與寶雞石油機械廠合作,進行輕型吊環的研製:一方面採用高強度低碳馬氏體鋼以大幅度減輕吊環重量,同時又應用斷裂力學原理對吊環的疲勞壽命進行預測,並進一步採用表面強化技術延長其使用壽命,從而使輕型吊環得到美國石油學會(API)的承認,同意使用它的標誌 [4] 
  • 學術論著
從1962到1965年,周惠久先後在《中國機械工程學報》和《中國科學》(英文版)上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總結並闡述了金屬材料多次衝擊抗力的基本規律,指出了盲目追求塑性韌性的不合理性 [4]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8.07
《金相學概論》
(蘇)布寧著;周惠久等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12
《材料強度研究及應用》
周惠久編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03
《工具製造計算方法》
周惠久編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88
《金屬材料強變》
周惠久,黃明志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9.03
《金屬材料強度學》
周惠久,黃明志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6.12
《新材料辭典》
周惠久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學術交流
1963年,在中國熱處理年會上,周惠久等發表了《發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等一系列論文,受到了學術界和工程界的歡迎。
1964年,周惠久等應邀先後去第一汽車廠和洛陽拖拉機廠等單位講學,介紹科研成果和學術觀點,並推動了廠校協作。
1977年,教育部曾召集部分高校開會,制訂直屬高校的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周惠久也參加了會議,提出了在高校開展材料強度研究的構想 [6] 
1988年,在美國召開的第六屆國際熱處理會上,周惠久被特邀在開幕式中作關於低碳馬氏體的主旨報告 [5]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3月東北大學網站顯示,周惠久所主持的研究項目先後獲得過國家發明獎兩項,國家教委、陝西省、西安市的各種獎勵10餘項 [4]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65年
多次衝擊抗力理論
1963—1964年100項國家重大科學成果之一 [7] 
1987年
低碳馬氏體強化理論和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
發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的理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3]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周惠久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1931年,周惠久到北平清華大學擔任助教時,除輔導《結構力學》外,還講授過《材料試驗》《測量學》等課程。
1954年,周惠久進入交通大學任教期間,他學習俄語,吸收蘇聯教材中的先進內容,並結合中國工廠中的生產實際,為金相、鑄工兩個專業連續開設了《金屬學》《材料的檢驗和試驗》《鑄造合金》《鑄件質量控制》等課程。
1958年,周惠久到西安交通大學工作之後,率先開設並改革充實《金屬力學性能》課程 [4] 
  • 教育思想
周惠久的教育思想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理論聯繫實際。長時期以來,他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他總是以身作則,勸勉學生到工廠去,向生產學習,向工人學習。第二是提倡獨立思考。他對英、美和蘇聯的兩大學術體系有深入的研究,能夠汲取兩者之所長,摒棄兩者之所短。在教學工作中,他善於啓發學生,不要迷信書本,要從實際出發。他多次親自指導生產實習,使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4] 
  • 編著教材
1954年,周惠久受高教部委託在大連主持制訂中國第一份《金屬學及熱處理》統一教學大綱。以後他又翻譯了蘇聯《金屬學導論》教材。1959年他着手進行《金屬機械性能》課程的改革,擴充內容,把金屬材料成分——組織——性能關係和機械零件的失效及其預防緊密結合起來。由他主編的中國第一本《金屬機械性能》教材於1961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8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編的教學參考書《材料強度學》 [4] 

周惠久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36年
美國榮譽學會(Honour Society)會員 [4] 

1936年
SigmaXi榮譽會員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6年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

周惠久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6年11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第四屆理事會榮譽理事長 [15] 

全國金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席

全國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和熱加工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學科評議組冶金、金屬材料及熱加工組組長


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長

熱處理學會副理事長

理化檢驗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金屬學會理化檢驗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陝西省第五屆人大代表


西安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

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名譽所長

法國巴黎國際噴丸學術委員會委員

美國金屬學會國際委員

英國《國際疲勞》雜誌顧問編委 [4] 

周惠久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周惠久的父親周瑞麟是清朝奉天(今瀋陽)一小衙門的文書,在周惠久兩歲時即去世。母親克勤克儉,把心血傾注在培育子女成材上 [4] 

周惠久人物評價

周惠久在低碳馬氏體的理論和應用方面作出貢獻,並闡明瞭金屬材料強度塑性韌性合理配合的規律性,對中國材料強度學科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 [4] (東北大學評)
周(惠久)先生從事教育事業半個多世紀,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尊重人才,愛護青年,循循善誘,愛才若渴。對青年他始終熱情幫助而又嚴格要求。周先生不僅其學術思想博大精深,而且其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倡獨立思考的教育思想也是深諳教育之規律,為我們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借鑑 [3]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評)
周惠久先生出身寒門卻志存高遠,排除萬難赴美深造,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回國任教,並於1956年隨交通大學西遷,成為大西北的建設者,西遷精神的領航者 [12] 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評)
強度理論創一流,材料力學爭上游;追求真理身影正,培植桃李遍環球;教書育人終生業,五朵金花彰春秋;德望常昭忠可欽,日月天地周惠久 [7] 何卓烈、徐茂義、韓國利、林黎明、趙星明所著《交大校園裏的人物雕像》中評)

周惠久後世紀念

  • 周惠久院士基金會
周惠久 周惠久
為了弘揚周惠久的科學精神和教育思想,西安交通大學於周惠久90華誕時特設立“周惠久院士基金會” [14]  ,並在校園中矗立了一尊周惠久先生半身銅像 [7] 
  • 周惠久院士誕辰110週年
2018年4月7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學122週年華誕之際,周惠久院士誕辰110週年暨材料學科校友會成立一週年紀念大會在科技館101舉行。會上進行了周惠久院士生前實物捐贈儀式、材料學院西遷精神宣講團成立儀式、周惠久院士題字揭幕儀式以及周惠久基金啓動儀式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