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志羣

(國民黨抗日將領)

鎖定
周志羣號鶴立,1898年12月10日出生於邛水縣(今三穗)岑克,其家系當地望族,地方名儒,少年時就讀邛水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貴陽南明中學。不久他棄學文改入貴陽講武學堂,畢業之際周志羣加入黔軍,在天柱人王天培任營長的黔軍模範營當兵。
全    名
周志羣
鶴立 [1] 
出生地
邛水縣(今三穗)岑克
出生日期
1898年12月10日
最高官職
中國遠征軍第6軍副軍長
本    名
周志羣

目錄

周志羣人物生平

1937年7月,蘆溝橋事件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周志羣師改為獨立第六旅,周志羣出任旅長,授少將軍銜。周志羣奉命到浙江蒲田、宇德守海防,不久又調浙皖邊界阻擊日寇,率部參加了著名的以保衞武漢為目的的龍里張之役。 [1] 
1939年4月,江西南昌被日軍攻陷,5月,國民政府下令攻南昌,周志羣部隨長官陳安寶將軍從江西進賢、東鄉星夜兼程渡撫河沿浙贛鐵路攻南昌,軍事上他被陳安寶將軍指任為前敵指揮官,在距南昌15公里的蓮塘與日寇交戰,周部的對手是日軍中強悍的101師團,該部有四個聯隊,配備有大炮、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陳安寶軍連防禦都成難題,何況是承擔攻擊,但29軍將士不畏強暴,奮勇殺敵,5月6日凌晨,周率部發起強攻,派出工兵強行爆破,連續催毀了兩個據點,殲敵200餘人,拂曉,日軍出動飛機十多架輪番轟炸和低空掃射,在飛機和重炮雙重攻擊下敵援軍瘋狂反撲,周部在接到軍長陳安寶“堅決完成任務”命令不管慘重傷亡勇往直前,一直戰鬥到下午5時許,戰鬥正酣,一個不幸消息傳來,老實本份的29軍軍長陳安寶在龍里張與日軍拼殺中被日軍殺害,在友軍陣地動搖,而自己部隊許多中下級軍官相繼戰死的悲憤時刻,周下令部隊死守到天黑,直至半夜接令才後撤,並從前衞轉為後衞督戰,此時的周團關節炎突發不能行動,但他不顧腿傷在衞兵身上堅持指揮作戰,渡過撫河後部隊即固守河口,敵雖多次猛撲,但在周志羣部頑強抵抗下終不能過河。此次守住陣地對馬當之戰和後來的為保衞長沙贏得了寶貴時間,周志羣也因此受到國民政府嘉獎,1939年,41歲的周志羣被擢升為二十軍副軍長。 [1] 
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組建了10萬餘人的入緬對日作戰部隊,稱遠征軍,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遠征軍由國軍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中國遠征軍第6軍軍長甘麗初,副軍長周志羣。第6軍轄93師、49師、暫編55師。 [1] 
第6軍沿緬甸薩爾温江佈防,為戰場東線;第5軍部署於鐵路沿線,警戒臘戍至同古(東枝)一帶;第66軍佈署在曼德勒地區,作為全軍總預備隊。 [1] 
第6軍是最早開赴緬甸的遠征軍部隊。1941年8月底,93師277團由雲南羅平出發,11月12日進入車裏(今景洪)佈防,稍後進駐佛海(今勐海)。277團是加強團,由指揮官劉觀龍統領,因此也稱劉觀龍支隊或劉支隊。隨後,93師其餘各部也由雲南開遠出發,於1942年1月23日抵佛海,然後與暫55師於2月中旬進駐緬甸景棟地區。 第6軍其餘各部也是經佛海開赴緬甸。 [1] 
第6軍的作戰區域為薩爾温江兩岸,93師位於薩爾温江以東的景棟,49師和55師位於薩爾温江以西,49師位於猛畔(今孟榜),55師位於樂可(也稱羅衣考,今壘固)。 [1] 
遠征軍入緬作戰很快失利,第6軍被迫於1942年4月24日放棄雷列姆,且打且退,於5月12日退到薩爾温江東面。49師經緬甸景棟撤回國內,經孟連和瀾滄,回到南嶠縣(今勐海縣勐遮)一帶駐防。暫55師經西盟、孟連和瀾滄,回車裏縣(今景洪)大勐龍駐防。93師經大勐龍、打洛和南嶠,回今勐海縣城和打洛駐防。第6軍軍部亦駐勐海。 [1] 
1943年49師和55師從緬甸撤駐思茅休整,後調離。而93師則一直駐防勐海,抗擊日本軍隊對西雙版納的侵略,直至抗戰勝利。 [1] 
第6軍大部分部隊撤回國內後,1942年6月至12月期間,日軍多次向國境沿線攻擊,均被留守緬境的93師277團1營和278團一部擊退。 [1] 
除了派出飛機對中國遠征軍駐地狂轟濫炸外,日軍還派地面部隊入侵中國。1943年1月9日,日軍兵分3路入侵中國邊境。第一路1000餘人,攻佔景洪縣勐宋一帶,企圖佔領整個西雙版納,93師副師長彭佐熙親臨大勐龍前線督戰,發動反攻,激戰三晝夜,將日本侵略軍驅逐出境。第二路1000餘人經緬甸孟拉入侵打洛,第三路1000餘人入侵布朗山。93師官兵頑強抵抗,英勇還擊,戰至2月5日,將日軍趕出國門。此後中日雙方形成對峙之勢,直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