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復

(抗日英烈)

鎖定
周復(1900年4月24日—1943年2月21日),字旭人,江西省臨川區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3期入伍生隊,旋編入學生軍,參加東征。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書、黃埔同學會宣傳科長、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處少將設計委員,1939年3月,調魯蘇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1940年初,創辦魯蘇戰區《陣中日報》。1943年2月21日,在山東省安丘市第六區同峯鄉與日軍遭遇激戰,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時年42歲。 [5] 
2014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周復烈士名列其中。 [1-2] 
本    名
周復
旭人
造時
出生地
江西省臨川縣湖南沙湖周家村
出生日期
1900年4月24日
逝世日期
1943年2月21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周復人物生平

周復 周復
周復,字旭人,乳名紅仔,1900年4月24日生於江西省臨川縣(今臨川區)湖南沙湖周家村。父親周石麟,種田為生,為人忠厚。母親鄧氏,勤勞賢慧,生6男1女,因家貧,5個兒女相繼夭折,只剩下周復及小弟。周復8歲時,父親病故。周復從小酷愛讀書,能夠背誦四書五經,頗受尊長和私塾先生的讚許。12歲的時候,周復經人介紹到義豐糧行當學徒,他仍然堅持自學,並託人到縣城的圖書館借書閲讀。15歲的時候,周復正式入行當幫夥,並往返於臨川與上海之間。在此期間,他切身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並對北洋政府的腐敗和對外政治上的弱勢十分不滿,於是萌發了武力救國的想法。 [4]  [5] 
1924年冬,周復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在學期間參加了第二次東征。1926年1月周復學成畢業,他因積極參加孫文主義學會的學生活動,被留校任入伍生部政治部秘書兼《三民週報》編輯、黃埔同學會宣傳科長。1929年調任軍校政治部秘書。1931年參與創辦東亞新聞社,兼任科長,並當選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常務檢查委員。旋奉派留學日本,在明治大學攻讀法學 [4] 
1932年發生一·二八事變,周復罷讀回國。同年3月,周復等人受到蔣介石召見,在其官邸集會10餘次,同月在南京成立“三民主義力行社”(即中華民族復興社,又稱“藍衣社”的核心組織)總部,蔣介石親任社長,周復任檢查會常務檢查,成為蔣介石的親信之一。1935年,周復調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特派員 [3]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復積極投入抗日御侮的行列,任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轉戰於中原一帶。1939年初,魯蘇戰區成立,原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愛國將領于學忠任總司令,周復任魯蘇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兼戰區國民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會書記長等職。從1939年到1943年,他協助於學忠指揮部隊在魯蘇戰區堅持了4年的抗日游擊戰爭。他自兼社長創辦了魯蘇戰區《陣中日報》,修築“中山堂”並同于學忠每週在此作精神講話,組織官兵收聽抗戰廣播,組織演出抗戰戲劇,教唱抗日救亡歌曲,通過這些來對身處敵後的官兵進行愛國教育,號召抗日救亡,鼓舞戰區士氣。 [3] 
1941年11月,日偽軍共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企圖消滅該區八路軍和魯蘇戰區部隊。周復協助於學忠指揮魯蘇戰區部隊和八路軍共同對敵,堅持戰鬥50多天,殲敵數千,粉碎了日偽“掃蕩”。1942年8月周復協助於學忠指揮第113師與日軍激戰兩晝夜,突出日軍重圍。 [3] 
魯蘇戰區新編第4師師長吳化文於1943年1月18日率新編第4師及第1師投敵,山東戰局突趨緊急。2月17日,日軍駐青島濰縣濟南等地的獨立混成第5、第6旅團及獨立混成第7旅團一部,共2萬餘人再次對魯蘇戰區的膠東抗日遊擊根據地指揮部、第113師駐地城頂山一帶發動大規模掃蕩,企圖尋殲魯蘇戰區主力。于學忠組織戰區各部分頭迎擊,以迂迴包圍斷敵退路,非戰鬥人員則分頭疏散。周復率政治部人員疏散到安丘西南書院山一帶。2月20日午後,日軍迫近書院山,周復率800餘人於黃昏後向東突圍。21日黎明時分在安丘第6區同峯鄉被日軍包圍。倉促間,周復率部搶佔了在張家溜西南的城頂山,據險死守,奮力抗敵。日軍不斷增兵,將周復部層層包圍。激戰中,周復所部傷亡過半。周復以糧彈不繼,不可死守,下令集中火力突圍,並親率敢死隊員數十人衝殺於第一線。行至半山腰,他胸部不幸被流彈擊中,血流如注。他強忍劇痛,繼續指揮突圍,最後力竭殉國。 [3] 

周復後世紀念

周復烈士之墓 周復烈士之墓
1943年7月21日,國民政府發佈褒揚令並獲准入祀首都忠烈祠。9月27日追贈周復為陸軍中將。1995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4] 
2014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周復烈士名列其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