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宗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大臣、外戚)

鎖定
周宗(約876年—956年),字君太,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大臣、外戚,大小周後的父親。
初任昪州牙吏,後投奔南吳權臣徐知誥(日後的南唐開國君主李昇)麾下,支持南唐建立,歷任內樞使、同平章事、宣州節度使等要職,李璟繼位後留守東都,年老以司徒致仕,歸於金陵, [1]  病逝於家中。
君太
所處時代
中國-南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陵(一作漣水)
本    名
周宗
職    業
司徒,太傅

周宗人物生平

唐末五代時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一作漣水(今淮安漣水)人,字君太。
原為李昪侍從,善辭令,遇事機警。李昪為金陵尹時,任為都押牙,參予機密。
南唐建國,擢為內樞使、同平章事,遷侍中,頗得親信。後因宋齊丘等傾軋,罷為鎮南軍節度使李璟繼位後復出,留守東都。以司徒致仕。卒年七十餘。二女均為後主的皇后。

周宗史書記載

周宗,字君太,廣陵人。少遇亂,孤窮。烈祖為給使,閒於擯相辭令。方時艱難,每使四方,輒稱職,端敏可仗,恩顧日洽。
烈祖鎮金陵,為都押衙。時用宋齊丘議,迎吳讓皇,都金陵。繕府治為宮,馬步都虞候蔡弘業為宮城營奉使。徙都統府於古台城,使都教練使孔昌祚營之。都統府成,凡二千四百間,環一千五百步。烈祖已徙居,且迎讓皇矣。宗請問曰:“若主上西遷,則公當東架,勞費方始,怨嗟將日聞矣。”烈祖納之,託以歲不利而止,自是宗益預議論,齊丘始忌之。
一日,烈祖臨鏡理白髮,太息曰:“功業成而吾老矣,奈何!”宗適侍側,悟微指,乃請如廣陵。諷讓皇以禪代事,亦請論齊丘。齊丘心忌大議自宗發,及其將還,留與飲酒,而遣騎以手疏切諫。烈祖得之,大悔懼。後數日,齊丘馳至金陵。為險語動烈祖,請斬宗以謝國人。烈祖將從之,徐玠固爭,事乃已,但黜宗為池州副使。玠又與李建勳等言天人之望己集,密定大計,復召宗還舊職。烈祖受禪,宗進至內樞使同平章事,遷侍中。時以樞密為內樞者,猶避吳武王諱也。
烈祖常召宗,及宋齊丘、馬仁裕,宴於崇英院,歡燕道舊為樂。他將相莫預,然待宗尤親厚,不甚以職務嬰之,宗亦能澹然。畏遠權勢,居家節儉,俸賜皆積不用。故齊丘雖日讒之不能害,久之,乃罷為江州節度使。有俞文貞者,早遊烈祖幕府,宗及馬仁裕皆趨走執事左右。及宗出鎮,文貞仕宦蹭蹬,猶為其州巡官。方旅見,輒越次問曰:“馬押衙忘恙?”宗曰:“馬相公已鎮廬州。”文貞顧同列,匿笑而退。他日,預公設,宗勸以酒,文貞俯首曰:“下官小户,今公所熟知也。”聞者大駭,而宗怡然不動,其寬厚如此。徙宣州節度使,入觀,賜宴。元宗親為摺袱頭腳,以表殊禮。
復出留守東都,請老,以司徒致仕歸金陵。馮延魯代為留守。會周師陷廣陵,延魯自髡而逃,見執於周人,束縛桎梏,僅得免死。時人益以宗享福終始為異,俄而宗病卒,年七十餘。宋齊丘以太傅奉朝請,撫其棺哭曰:“君大黠,來亦得時,去亦得時。”元宗聞之不平,周宗二女,皆為後主後。 [1] 
——陸游南唐書

周宗軼事典故

周宗籍貫爭議

關於周宗的籍貫,一為廣陵説(馬令、陸游兩家《南唐書》及《十國春秋》);一為漣水説(《天啓淮安府志》及《資治通鑑》)。本人持漣水説,理由如下:1、最直接的證據是《天啓淮安府志》卷十五中周宗的小傳,“漣水人,乾化間,吳以宗為昪州牙吏。歷南唐,為鎮南節度使、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鎮潤州,寧國節度使,移鎮揚州。”另據《資治通鑑》第二百六十八卷後梁紀三“徐知誥……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悰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漣水人也。”2、很重要的證據是李昪為徐州人,其在用人的指導方針上,重視家鄉人與北方人,如其剛即位的時候,便命徐玠(彭城人)為侍中,周宗則由都押衙躍升為同平章事、樞密使,而宋齊丘止進司徒一官。又據馬令《南唐書》馬仁裕傳,“初,列祖左右小臣親信者惟周宗、仁裕兩人,任遇略等”,而馬仁裕亦為彭城人。再據陸游《南唐書》:“烈祖常召宗,及宋齊丘,馬仁裕,宴於崇英院,歡燕道舊為樂,他將相莫預,然待宗尤親厚,不甚以職務嬰之。”除了周宗個人的才能之外,地緣關係無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綜合以上兩點理由,故本人認為周宗為漣水人。

周宗生卒年考

據其傳記:“復出留守東都,請老,以司徒致仕。未幾,周師起,馮延魯代為留守,竟自髡而逃,被執於周,時人以宗有厚福。無何病卒,年七十餘。”考之馬令《南唐書》,“保大十四年二月乙酉,周師陷東都,執副留守馮延魯。”據此可以推知周宗卒年為公元956年,而從其“年七十餘”,可見其生卒年約在876年至956年之間。

周宗影視形象

周宗影視形象
周宗影視形象(3張)
1986年電視劇《絕代雙雄》,白言飾周宗(此版周宗合併陳喬戲份);
1996年電視劇《情劍山河》,扮演者不詳;
2005年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陳大成飾周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