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坤爐

鎖定
周坤爐(1944年10月-2023年7月21日),男,漢族,湖南省安鄉縣人,中共黨員,中國水稻研究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巡視員。
2023年7月21日晚,周坤爐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79歲。 [1] 
中文名
周坤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安鄉縣
出生日期
1944年10月
逝世日期
2023年7月21日

周坤爐人物生平

1966年畢業於湖南常德農校。
1970年加入以袁隆平為首的科研團隊開始從事水稻研究。
歷任湖南水稻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巡視員。
2023年7月21日晚,周坤爐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79歲。 [1] 

周坤爐主要成就

袁隆平(中)、周坤爐(左)等在海南雜交選育不育系 袁隆平(中)、周坤爐(左)等在海南雜交選育不育系 [2]
周坤爐在水稻研究領域取得成就:
一是育成應用面積最大的不育系V20A和強優勢組合威優6號,為水稻的成功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V20A不育系育性穩定、配合力好、異交率高,是配製強優勢組合和轉育新不育系的優良育種材料,為三系稻應用最廣泛最長久的兩個不育系之一。他1975年育成的威優6號歷年累計推廣2.1億畝,取得巨大增產效果。《威優6號選育》成果獲得1980年度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秈型水稻”1981年獲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周坤爐是重大貢獻者和主要獲獎人,排名第三。
二是攻克“早而不優、優而不早”的難關,育成早熟高產多抗新組合威優35,開創長江流域**早稻生產新局面。他把突破口放在恢復系的選育上,創造性地利用複式遠緣**方法選育出恢復系“26窄早”,再與V20A配組育成,使我國早稻種植區域大幅度北移,從嶺南移到了湖北,擴大到北緯23度—28度區域。該項成果1989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三是成功培育出香稻不育系和香型優質稻,攀登水稻品質育種研究與應用新高峯。他認為改善稻米質的關鍵是不育系。他打破常規,選育出優質香稻不育系湘香2號A和新香A,選配出香優63、新香優80及新香優77、農香優204、農香優676等一批米質達到部頒優質米標準、適口性等品質指標超過市面上大多數優質米的香型優質稻。《香稻不育系新香A的選育及其香型**稻的應用研究》成果獲2004年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1] 

周坤爐社會兼職

周坤爐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共產黨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代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