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吉可

鎖定
周吉可,原名周先哲,又名周禎、周際可。1906年出生在重慶合川太和鎮,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紅十五軍創建人之一。他參與領導開闢蘄(春)黃(梅)廣(濟)革命根據地,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4次反“圍剿”鬥爭,參加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35年3月,周吉可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同年秋不幸犧牲於川西長征途中,年僅29歲 [1] 
立志革命 堅持地下鬥爭
周吉可幼年喪父,自幼就讀私塾,後入合川翹秀小學完成高小學業。1923年春考入銅梁縣立初中8班讀新學,1924年秋轉回家鄉合川縣立初中18班繼續學習。受五四運動的思想影響,周吉可帶頭參加了革命進步組織“讀書會”,積極發展成員,自訂《新青年》《晨報副報》《學生雜誌》等進步書刊,並且學習革命理論,向同學介紹列寧生平,宣傳“俄國十月革命”“蘇俄勞農政府”。
1926年夏,周吉可畢業,升入成都志誠法政專門學校,積極追求進步,不斷提高政治素質。1927年在成都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投身革命。1928年夏,他受黨組織的安排,告別老母、妻子和尚在嬰幼時期的兩個女兒,以到上海讀大學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使用別名周際可。
周際可先進入國民黨左派創辦的大陸大學。到校不久,即發起組織黨的地下外圍組織“曲線社”,出版《曲線》刊物。在共產黨員鄭紹文(又名鄭野萍)、李超前(羣治大學學生)的參與下,“曲線社”在滬西的“大陸”“羣治”“大夏”等大學發展了大批社員,成為滬西地區黨組織領導的最大赤色羣眾團體,是上海五卅運動4週年紀念示威活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9年春,大陸大學被國民黨當局查封,周際可轉入中華藝術大學學習。他在公開的羣眾團體中國濟難會和中國革命經濟會中積極活動。同時,他經常聯合反帝大同盟、自由運動大同盟、赤色工會等革命羣眾團體,在閘北、虹口、江灣等地組織工人、學生,進行反帝反封建和反對國民黨法西斯統治的宣傳及遊行示威活動。
在上海進行革命鬥爭時期,周際可先後奔走於滬西和滬東北一帶,利用中國濟難會的合法地位,千方百計營救被捕同志,賑濟被難者親屬,發展地下黨員,培訓互濟會(1929年底中國濟難會改稱中國革命互濟會,簡稱互濟會)幹部,支持互濟會機關報《海光報》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周際可還介紹同學周寶琪(周文雅)參加互濟會,後又安排周寶琪去互濟總會秘密班學習。陳正道(陳彝蓀)在反帝遊行中被捕後,周際可通過互濟會,請律師為其辯護把他救了出來。之後周際可與王弼(時為互濟會的領導人之一)一起,秘密發展中共黨組織,介紹陳正道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除此,周際可接受黨交給的特殊任務,在上海四馬路振華旅館,秘密招收紅軍宣傳員31名,由黨組織送往蘇區。
周際可生活簡樸,性格內向,冷靜理智,對人對事要求嚴格。他不抽煙喝酒、不下棋聊天,最感興趣的就是讀書。一有空就閲讀馬列主義理論書籍,以充實提高自己的革命修養和理論水平,他常説:“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在潘梓年的直接領導下,周際可成長為上海互濟會的主要骨幹和上海滬西地區黨組織負責人之一。
1930年3月15日,周際可在給家人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我有我的偉大的事業”,“決於日內同友人赴北京,再轉道滿洲,俟機途經日本到歐洲,再為深造……”“請你們原諒,我以後是很少與家庭寫信的,現在總是不能回家,有信無信都請不必對我掛念”。
他所寫信中的“出國深造”,只是一個託詞,藉以安慰親人而已。
參與開闢蘄黃廣根據地
1930年5月,黨中央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第一次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和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根據中央“猛烈地擴大紅軍”的決議,中央抽調一批幹部以擴大紅軍和發展蘇維埃根據地。
此時,周際可改名周吉可。受黨中央派遣,周吉可同周桓、譚正文、肖振鋼、黃克誠、楊光池等紅軍幹部,隨參加會議的鄂東紅軍代表滕代遠、何長工等人離開上海,於6月初到達湖北陽新。之後他與鄂東特委領導去了湖北大冶劉仁八鎮的紅五軍軍部,研究組建紅軍的相關工作。當時紅五軍第5縱隊擴編為紅八軍,與紅五軍共同組成紅三軍團。
為保衞和擴大蘇維埃區域,鞏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鄂東特委與紅三軍團聯席會決定,周吉可與紅八軍幹部郭子明、李奚石、劉振山一同協助紅八軍留守處司令陳奇、政委柯乃康(柯慶施)的工作,將駐陽新的鄂東遊擊隊、廣濟游擊隊大隊和贛西北、陽新、大冶地區部分革命武裝集結在陽新,將其合編為紅八軍第4、第5縱隊。
8月,為統一指揮和領導紅八軍第4、第5縱隊,周吉可和陳奇、柯乃康、黃剛、陳西、李奚石、楊振林組成了紅八軍第4、第5縱隊行動委員會,陳奇任書記。行動委員會率部北渡長江,執行截斷長江、發動江北起義的任務,領導開闢蘄(春)黃(梅)廣(濟)革命根據地。
8月中旬,紅八軍第4、第5縱隊行動委員會接到鄂東特委轉達的中共中央指示:以第4、第5縱隊為基礎組建紅十五軍,等待軍首長的到來。柯乃康返回紅八軍任軍政治部主任,周吉可成為行動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主要負責部隊的政治、後勤保障工作。部隊在地方黨組織、地方武裝和廣大農民羣眾的支持下,擴大了蘄黃廣根據地,為紅十五軍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礎。周吉可經過在蘄黃廣革命根據地的實際鍛鍊,成為了紅十五軍初創時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奉中共中央命令,紅八軍第4、第5縱隊,與陽新的沿江游擊隊、紅軍獨立1師第5團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全軍2000餘人。中央軍委任命長江局軍事部長蔡申熙為軍長,陳奇為政委,周吉可為政治部主任。10月16日,在黃梅縣考田鎮吳祥村舉行了紅十五軍成立大會。
在鄂東特委的領導下,紅十五軍以蘄春、黃梅、廣濟為根據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先後攻佔20餘座城鎮,同時發動羣眾踴躍參軍參戰,鞏固和發展了蘇維埃政權。
參加反“圍剿”作戰和鬥爭
1930年10月下旬,紅十五軍離開蘄黃廣革命根據地,揮師北上。歷經艱難奮戰,轉移至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黃麻地區。在未能與紅一軍會合的嚴峻局勢下,紅十五軍在鄂豫皖特委的領導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作戰。
在此期間,周吉可與蔡申熙、陳奇緊密合作,將紅十五軍錘鍊成了“一支英勇善戰,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英雄部隊”。
1931年1月,按中共中央指示,紅十五軍與皖西轉移來的紅一軍在河南商城長竹園合編為紅四軍,全軍共12500餘人。鄺繼勳任軍長,下轄第10師、第11師兩個主力師,蔡申熙任第10師師長,陳奇任第10師政委,周吉可任第10師政治部主任。
4月,周吉可協助接任師長劉英,帶領第10師部隊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5月,周吉可改任第10師宣傳科(部)長。8月,隨第10師部隊,參加了恢復蘄黃廣根據地的鬥爭。他通過政治宣傳工作,為紅10師籌集了大批軍需物資。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周吉可被派去皖西六安縣麻埠,協助紅二十五軍的組建工作。
11月7日,紅四軍與剛在皖西新組成的紅二十五軍,在黃安七里坪組建成紅四方面軍,共約3萬人。周吉可隨第10師部隊,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鬥爭。
1932年,周吉可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除負責政治部機關內的日常工作外,經常到基層部隊政治部指導工作。身為軍政幹部,他處處以身作則。
為解決部隊給養,周吉可曾帶領隊伍夜行到七八十里外的敵佔區打點糧草,還組織戰士磨粉做菜團,作為行軍作戰時的乾糧;在對敵作戰中,他常親臨前沿指揮部,或親自參加作戰,或開展喊話方式的政治攻勢瓦解敵人,或指揮轉送傷員。
戰鬥結束後,周吉可組織力量沒收反動派的糧食、布匹、鹽、藥品等戰略物資以作軍需物資,或賑濟民眾;將清理繳獲的敵軍武器裝備,配給紅軍部隊或地方武裝部隊;還具體負責俘虜的教育工作。比如在麻城戰役中,紅軍曾繳獲敵軍4門大炮,但缺準心無法使用,俘虜經他教育後,從水井中找回準心,使死炮變成了活炮,為創立紅四軍的炮兵部隊創造了條件;在雙橋鎮戰役中活捉敵師長嶽維峻後,他受紅四軍領導安排,具體做嶽維峻的教育工作,嶽以不殺自己為要求,為紅軍送來了10萬套軍裝和不少銀圓,解決了紅四軍的被服問題。
第三次反“圍剿”取得勝利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入鼎盛時期。紅四方面軍發展到4.5萬人,根據地總面積達到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逾350萬。
同年10月,由於張國燾戰略上的錯誤,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2萬餘人,越過京漢線,被迫向西轉移。
參加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在向西轉移中,周吉可雖然在阻擊戰中左手受重傷,但他經常將自己的坐騎讓給傷員乘用,自己則與戰士一道步行。對一些不能隨部隊前進的重傷病員,他發給藥物、糧食和銀圓,並派人逐個安置在當地可靠的農户家中休養,鼓勵這些傷員養好傷病後回到部隊繼續戰鬥。
1932年底,歷時2個多月,轉戰3000餘里的紅四方面軍,從陝南翻越大巴山,進據川北,在通江、南江、巴中開始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周吉可參加了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川陝省工農民主政府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1933年2月,周吉可調任第10師宣傳部長。回到第10師後,他參加了反對四川軍閥田頌堯“三路圍攻”的鬥爭。
7月底,周吉可調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沒有明確職務,主要負責編輯紅四方面軍機關報《紅色戰士報》(後改名為《紅軍報》)和《紅色戰士叢書》《紅色戰士必讀》《幹部必讀》等書冊。
10月至次年9月,周吉可參加了反對四川軍閥劉湘對川陝革命根據地“六路圍攻”的鬥爭。除編輯《紅軍報》(後改名為《戰場日報》)外,他還深入羣眾,幫助基層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發動羣眾開展支前工作,對踴躍參軍參戰的新戰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長征途中犧牲
1935年3月,周吉可隨紅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後開始長征。6月,隨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參加了與中央紅軍在懋功勝利會師後的相關活動。8月下旬,周吉可隨右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和中共中央機關,從毛兒蓋出發,第一次穿越草地。同年秋,周吉可不幸犧牲於川西,年僅29歲。
歷史沒有忘記周吉可,他的英名被載入紅四方面軍戰史編委會於1963年7月編印的《烈士資料彙集》、1986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委編印的《紅軍長征在四川》、198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史部編寫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烈士英名錄》。《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簡編》《紅軍人物誌》《中國紅軍人物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人物誌》等軍史類書籍中,均有周吉可在紅軍創建與發展時期任職和主要經歷的記述。
1988年5月,周吉可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四川省民政部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由其女兒周美瞻執證保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