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公吐哺

鎖定
周公吐哺(拼音:zhōu gōng tǔ bǔ)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1] 
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因采邑在周故稱;吐哺:吐出嘴裏的食物)指周公吃飯時,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賢士,形容求賢心切。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中文名
周公吐哺
拼    音
zhōu gōng tǔ bǔ
近義詞
禮賢下士
反義詞
傲世輕才
出    處
《史記·魯周公世家》
注音字母
ㄓㄡ ㄍㄨㄙ ㄊㄨˇ ㄅㄨˇ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周公吐哺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周公吐哺”。 [1] 

周公吐哺成語典故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使天下大治。 [2] 
周武王得天下後,為了鞏固周朝的基業,便開始分封同姓宗族、功臣和親戚到各地去做諸侯。在建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周公被封到魯國。但是由於周朝剛剛建立,禮樂等制度也不完備,武王還需要周公的幫助,所以周公就沒有去自己的封地,而是留在了首都鎬京。 [2]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周公怕天下人聽説武王去世而背叛朝廷,就輔佐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兄弟在國中散佈謠言説:“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告訴太公望、召公爽説:“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 [2] 
周公命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去封地魯國,雖然伯禽是一個很穩重的人,但周公還是不太放心。在伯禽臨行前,周公語重心長地對伯禽説:“伯禽,雖然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但我仍然不敢因為這個原因而驕傲。如果聽説賢人來了,即使我正在洗頭髮,我都要把頭髮握起來;如果正在吃飯,我會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但即使我這樣做,我都擔心失掉天下的賢人。所以你到了魯國,千萬不要對臣民傲慢,要做到處事謹慎,生活儉樸,禮賢下士。” [2] 
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退歸臣位。 [2] 

周公吐哺成語寓意

周公説:“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即使身份尊貴,富有四海,倘不謙恭,不但會失天下,而且還會亡其身。《易》書有言:“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成語告訴人們,為人處世應事事謙虛謹慎,只有禮賢下士,才能廣納人才。 [3-4] 

周公吐哺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飯時,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賢士,形容求賢心切。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東漢·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楔子:”卻正是糞土之牆不可構,也曾記周公吐哺書。” [1] 
姚雪垠《李自成》八卷一五章:“北京為天下視聽所繫,亦是人才薈萃之地,陛下到北京後首先急務應是招賢納上,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2048
  • 2.    高濱,杜威著. 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故事讀本 勤勉敬業[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8.06:6-7
  • 3.    徐錫安編;吳辰旭總主編. 中國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 謙恭卷[M].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2018.04:15-16
  • 4.    陳水德著. 上善若水 探索中國水哲學的柔弱之道[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06:23
  • 5.    周公吐哺的解釋|周公吐哺的意思|漢典“周公吐哺”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