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呃逆

鎖定
呃逆,通常被稱為打嗝,是一個常見的生理現象,表現為從胃中上逆的氣體引發喉間急促短促的聲音,其源由橫膈膜的痙攣收縮所引發。打嗝通常發生在飲食過於快速或過量、飲用過量的碳酸飲料或酒精時,以及在受到冷熱刺激、過度興奮或緊張時。一過性的打嗝在健康人中極為常見,如果打嗝頻繁或持續24小時以上,則稱為難治性打嗝,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打嗝的症狀可以表現為由於膈肌痙攣引起的收縮運動,在吸氣時聲門突然關閉發出一種短促的聲音。健康人可能因為吞嚥過快、突然吞入空氣或消化道壓力驟增而出現打嗝,這類打嗝通常可以自行消退。然而,如果打嗝持續較長時間,可能會演變成為頑固性打嗝。
就醫是對持續性打嗝的通常建議,特別是在伴隨有其它不適症狀時。對於需要就醫的打嗝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物理療法、藥物療法、膈神經阻滯、封閉療法、體外膈肌起搏器治療以及中醫療法等不同方式的治療,以求主要降低打嗝的頻率,以及通過查找並處理相關原因,使打嗝症狀消失。
打嗝一般可自行消失,對健康人的影響較小,因此預後通常良好。然而,頑固性打嗝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器質性疾病,這時應引起注意,並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中醫病名
呃逆
別    名
打嗝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膈肌
常見病因
飲食過多、過快,飲用過量碳酸飲料或酒精,冷熱刺激、過度興奮或緊張,消化道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胸肺部疾病、縱隔病變、代謝紊亂、藥物因素
常見症狀
膈肌痙攣導致的收縮運動,吸氣時聲門突然關閉發出一種短促的聲音
傳染性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氯唑沙宗片巴氯芬片鹽酸乙哌立松片苯妥英鈉丙戊酸卡馬西平

呃逆病因

健康人打嗝多見於飲食過多、過快,飲用過量碳酸飲料或酒精,以及冷熱刺激、過度興奮或緊張等,但大多在短時間內可自行消失。
如發生頑固性打嗝,同時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時,多提示患者存在器質性病變。其病因較為複雜,多與消化道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關,此外,部分還與胸肺部疾病、縱隔病變、代謝紊亂、藥物因素等有關。
  • 疾病因素
若患者存在頑固性打嗝,則應該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是否有器質性病變,包括:
消化道疾病:最常見,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疾病、腸梗阻食管裂孔疝、胃出血等。患者多伴有腹痛、腹脹、食慾缺乏、反流、燒心等胃腸道症狀。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較常見,包括腦膜炎腦腫瘤顱腦損傷、腦血管病變等。患者還多伴有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或肢體障礙等症狀。
胸肺部疾病:較少見,包括肺炎、肺癌、胸膜炎等。患者還多伴有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縱隔病變:少見,包括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還多伴有胸痛、心悸、氣促等症狀。
其他:包括代謝紊亂、肝腎功能不全、手術應激等。
  • 藥物因素
部分藥物如麻醉藥品、鎮靜劑類固醇類藥物等可影響中樞神經,過量使用可擾亂身體對呃逆反射的正常控制。
  • 環境因素
部分環境因素如温度過冷、過熱時,也可誘發打嗝。
  • 生活方式
日常不良飲食習慣,如飲食過多、過快,飲用過量的碳酸飲料、酗酒、食用過熱或冷的食物等,可引發打嗝。不良精神狀態,如緊張、焦慮、興奮等,也可引發打嗝。

呃逆症狀

呃逆為膈肌痙攣引起的收縮運動,吸氣時聲門突然關閉發出一種短促的聲音。可發於單側或雙側的膈肌。正常健康者可因吞嚥過快、突然吞氣或腹內壓驟然增高而引起呃逆。多可自行消退。有的可持續較長時間而成為頑固性呃逆。

呃逆就醫

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打嗝,此現象通常在短時間內可自行消失,對人體影響較小。如存在持續性打嗝,並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時,應警惕可能是潛在疾病的徵兆。為避免打嗝影響正常飲食、呼吸、睡眠等,或耽誤潛在疾病的診治,應儘快就醫,排查疾病因素。

呃逆就診科室

  • 若患者伴有腹痛、腹脹、食慾缺乏、胃納不佳、反流、燒心等症狀,應考慮至消化內科就診;
  • 若患者伴有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或肢體障礙等症狀,應考慮至神經內科就診;
  • 若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考慮至呼吸內科就診;
  • 若患者伴有胸前區疼痛、心悸、氣促等症狀,應考慮至心血管內科就診。

呃逆相關檢查

  • 查體
應主要對頭頸部、胸部、腹部依次進行體格檢查。
  • 神經檢查
有無肢體活動、神經反射異常情況,以便排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 胸肺部檢查
有無胸腔積液的體徵、囉音胸膜摩擦音,以便排查胸肺部疾病。
  • 腹部檢查
是否有胃腸型、蠕動波、肝脾腫大腹膜刺激徵、腫塊,以便排查消化系統疾病。
  • 血液生物學指標
如考慮打嗝與感染、電解質紊亂、或腫瘤等有關,可先抽血行血常規、生化類檢查、腫瘤指標等檢查,可進行初步篩查。
  • 上消化道鋇餐檢查
如考慮打嗝與消化系統疾病有關,可行消化道鋇餐檢查。該檢查可觀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賁門、胃及十二指腸)是否存在病變,如炎症、擴張、狹窄、潰瘍或腫瘤等。
  • 胃鏡檢查
如打嗝病因不明確或重點考慮與胃部疾病有關,可行胃鏡檢查。該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部有無病灶,與鋇餐檢查相比較,內鏡檢查對胃部疾病的診斷價值更高。
  • 腹部B超檢查
如考慮打嗝與肝膽病變有關(如膽囊結石膽囊炎肝膿腫肝癌等),應首選腹部B超檢查。
  • 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
如考慮打嗝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可行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MRI)檢查。該檢查可瞭解是否有顱腦腫瘤、腦血管疾病等。
  • 胸部X線
如考慮打嗝與胸肺部疾病有關,可行胸片觀察有無支氣管、肺及縱膈病變。
  • 心電圖
如考慮打嗝與心臟疾病(如心包炎、心肌梗死等),或電解質紊亂有關,可行心電圖進行初步篩查。

呃逆診斷

根據症狀診斷打嗝通常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對於出現頑固性打嗝,應考慮是否存在潛在疾病。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之後,醫生會對可疑的患者,進一步行體格檢查,並進行針對性的實驗室檢查或影像學檢查等,最後綜合檢查結果,可診斷或排除相應疾病。
就診時醫生一般會詢問如下信息來初步瞭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準備好回答:
持續時間,頻率如何?
平時飲食習慣、最近的精神狀態如何?
除了打嗝,有無其他不適症狀?
做過治療麼?效果如何?
  • 消化系統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潰瘍、腸梗阻等,患者常表現有腹痛、腹脹、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且通過腹部B超、CT、鋇劑造影、內鏡等檢查發現胃腸道病灶,多可確診。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血管病變等,患者一般有明確的病史,以及頭痛、噁心、嘔吐、腦膜刺激徵等特徵性的臨牀表現,結合顱腦CT或MRI多可明確診斷。
  • 胸肺疾病
如肺炎、胸膜炎、肺癌等,患者常出現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胸肺的臨牀表現,結合X線胸片、CT或氣管鏡檢查多可明確診斷。
  • 代謝紊亂
血糖、血鉀等異常,可根據電解質紊亂的相應臨牀症狀和體徵,結合患者生化檢查明確診斷。

呃逆鑑別診斷

打嗝與噯氣的臨牀表現較為類似,需要專業醫生通過多方面比對進行鑑別。
  • 打嗝
是指由於膈肌痙攣收縮後,引起聲帶突發關閉,而產生的“呃”音,聲音短促,音調較高。如持續性打嗝,其病因複雜,多與消化道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膈肌周圍的病變等有關。其伴隨症狀多種多樣,與原發疾病有關。
  • 噯氣
是指胃中的氣體反流至食道以及咽部所發出的聲響,聲音長而緩,音調較低。其病因較為簡單,主要與胃腸道病變有關,常伴有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表現。

呃逆治療

健康人打嗝,通常可自行消失,無需特殊治療或採用物理方法終止。
針對頑固性打嗝的患者,首先要查找病因,並進行病因治療,使打嗝症狀消失或減少發作次數。目前,針對打嗝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物理療法、藥物療法、膈神經阻滯、封閉療法、體外膈肌起搏器治療、中醫療法等。

呃逆家庭處理

對於症狀較輕,無明顯基礎疾病的患者,首先在家進行物理治療,其效果迅速,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 吹氣法
用一紙袋罩住口鼻,在紙袋內反覆呼吸。
  • 含水屏氣法
取涼開水一杯,喝一大口並含住,屏氣停止呼吸,待無法忍受時將水吞入胃中。
  • 深吸氣後屏氣法
深吸氣後迅速用力屏氣,然後緩緩呼氣,可重複進行直至打嗝終止。
  • 按壓雙眼球法
患者閉目,將雙手拇指置於患者雙側眼球上,按同一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適度揉壓眼球上部至呃逆停止。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視患者忌用,心臟病患者慎用。
  • 按壓眶上神經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用雙手拇指按壓患者眶上神經出眶處,壓力以能忍受為度,雙手拇指交替旋轉2~4分鐘,並囑患者有節奏地屏氣。
  • 牽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張口伸舌,家屬可用紗布裹住舌體前部,輕輕向外牽拉,以能忍受為度,每次用力牽拉持續30秒,然後鬆手使舌體復位,如此反覆操作直至呃逆停止。

呃逆專業治療

若經過物理方法仍不能終止打嗝者,應考慮進行藥物療法、膈神經阻滯、封閉療法、體外膈肌起搏器治療、中醫療法等。
  • 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鎮靜劑(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肌肉鬆弛劑(如氯唑沙宗片巴氯芬片鹽酸乙哌立松片),抗驚厥藥(苯妥英鈉丙戊酸卡馬西平)等。若經藥物治療後仍舊無效,可行手術暫時或永久性地阻斷膈神經。
  • 膈神經阻滯
指在膈神經的周圍注射局麻藥,使所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阻滯其衝動傳導,稱膈神經阻滯。進行雙側膈神經阻滯時應小心,有發生呼吸困難的風險。
  • 頸椎橫突旁封閉療法
指在頸椎橫突處注入局麻藥,來阻滯部分膈神經,進而減弱膈肌運動,並增強該神經反射的自身調節能力,從而達到治療作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等,年老體弱,或有嚴重基礎疾病者慎用。
  • 體外膈肌起搏器治療
是指通過起搏器的電脈衝刺激胸鎖乳突肌外緣的膈神經,干擾膈肌異常興奮來恢復其正常的節律。植入電極手術時,需特別注意避免損傷膈神經。
  • 中醫治療
針灸、穴位注射、耳穴貼敷、艾灸、咽部刺激等方法,可鎮靜安神、寬胸理氣、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等,達到解呃止逆的作用。

呃逆預後

該病預後良好。頑固性呃逆應注意與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呃逆相鑑別。
參考來源: [1-5] 
參考資料
  • 1.    魏瑋等主編.消化系統西醫難治病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方略[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3.
  • 2.    曾西,許予明主編.實用吞嚥障礙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
  • 3.    石瑜傑, 許軍峯. 針灸治療呃逆臨牀研究進展[J]. 中華針灸電子雜誌, 2017(03):25-27.
  • 4.    Hiccup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2]
  • 5.    Chronic hiccup  .英國NIH網站[引用日期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