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調陽

(明朝中期大臣、內閣次輔)

鎖定
呂調陽(1516年3月20日—1580年1月16日),字和卿,號豫所,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人,祖籍湖廣武昌府大冶縣(今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明朝中期大臣、內閣次輔 [62]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第二,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任國子監司業。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升任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管理誥敕。隆慶年間,歷任南京國子祭酒、國子祭酒、南京禮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受張居正的舉薦,進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不久加太子少保,進武英殿大學士,繼高儀為內閣次輔。萬曆二年(1574年),以《明穆宗實錄》成,加少保。萬曆四年(1576年),晉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萬曆五年(1577年),加官少傅。萬曆六年(1578年),晉建極殿大學士,不久致仕歸。
萬曆八年正月一日(1580年1月16日),呂調陽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贈太保,賜諡號“文簡”。 [75] 
概述圖來源: [84] 
全    名
呂調陽
和卿
豫所
諡    號
文簡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
出生日期
1516年3月20日(正德十一年二月十八日)
逝世日期
1580年1月16日(萬曆八年正月一日)
前    任
高儀
繼    任
張四維
主要成就
輔佐張居正改革
主要作品
《帝鑑圖説》等
最高官職
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祖    籍
湖廣武昌府大冶縣(今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
追    贈
太保

呂調陽人物生平

呂調陽早前求學

正德十一年二月十八日(1516年3月20日),呂調陽出生於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 [76-77]  呂調陽出生時,母親夢巨蟒入室。生而早慧,聰明好學,七歲時,與父親遊學太學。此時呂調陽尚未取名,母親讓他去私塾讀書,老師教授呂調陽周興嗣所著《千字文》,呂調陽欣然指着律呂句,而視其師説:“這是我的名字。”因此取名調陽。父親聽説後,大喜説:“我的這個兒子志向不平凡啊!” [64] 
呂調陽博觀史傳,文章驚人,得到督學潘公賞識和提拔,説:“呂調陽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將來當是國家的棟樑。” [65]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隨父親在徐聞縣衙讀書。嘉靖十九年(1540年),準備北上,但聽説父親調任,於是回到徐聞服侍父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卒業太學後,僑寓隆福寺,求學於陽明學派學者“永康學”的代表程文德三年。 [66] 

呂調陽榜眼入仕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呂調陽高中榜眼 [67]  四月一日(4月17日),呂調陽被授職翰林編修 [1]  嘉靖三十年(1551年),迎接父母就養京邸。 [68]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編修秩滿,受封父親為文林郎,母親為孺人。呂調陽以贍養父母上書回鄉,後復入京師 [69]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充會試分校官。 [70]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丁父憂 [71]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丁母憂 [72]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服除,回京。 [73] 
嘉靖四十三年閏二月二十五日(1564年4月6日),呂調陽升任國子監司業 [2]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十一日(1565年11月3日),呂調陽升任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管理誥敕。 [3] 
隆慶元年四月八日(1567年5月16日),明穆宗命呂調陽充任經筵官,日侍講讀。 [4]  五月十七日(6月23日),呂調陽升任南京國子祭酒 [5]  九月一日(10月2日),呂調陽改任國子祭酒。 [6]  在任時,重視道德教育,拋棄傳統的注入式,代之以啓發式,並以身作則。十一月二十七日(12月27日),呂調陽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 [7] 
隆慶二年七月十日(1568年8月2日),明穆宗蔭呂調陽之子呂興周為國子生。 [8]  九月十四日(10月4日),呂調陽改任禮部右侍郎。 [9]  十二月二日(12月19日),明穆宗命呂調陽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充任《明世宗實錄》副總裁。 [10] 
隆慶三年二月十日(1569年2月25日),明穆宗派遣呂調陽到景惠殿祭奠三皇。 [11]  二月十一日(2月26日),呂調陽在接受對京官的考察中,因稱職被繼續留用。 [12]  四月七日(4月22日),明穆宗命呂調陽充任經筵講官。 [13]  五月二十七日(6月11日),呂調陽改任吏部右侍郎,仍然充任經筵講官。 [14]  八月二十五日(10月5日),明穆宗命呂調陽充任日講官。 [15]  九月二十日(10月29日),明穆宗檢閲軍隊,命呂調陽和杜繼宗守衞京城九門、皇城五門。 [16] 
隆慶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570年5月27日),呂調陽升任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17] 
隆慶五年二月七日(1571年3月2日),呂調陽作為張居正的副職,充任會試副主考。 [18]  三月十四日(4月7日),明穆宗命呂調陽擔任廷試讀卷官。 [19]  五月十四日(6月6日),明穆宗以呂調陽三年考滿,賞賜鈔錠羊酒。 [20]  六月二十四日(7月15日),呂調陽奉命教習庶吉士 [21] 
隆慶六年四月十七日(1572年5月28日),呂調陽升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23] 

呂調陽萬曆重臣

隆慶六年六月十日(1572年7月19日),朱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 [90]  六月二十八日(8月6日),受張居正的舉薦,呂調陽進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 [24]  七月十日(8月17日),呂調陽請求罷免自己,明神宗不允。 [25]  八月四日(9月10日),明神宗加呂調陽為太子少保,進武英殿大學士,並派遣呂調陽祭奠孔子。 [26]  八月六日(9月12日),呂調陽和張居正推辭任命,明神宗不允。 [27]  十二月三日(1573年1月6日),明神宗親書大字“樞機克慎”賜予呂調陽。 [28] 
萬曆元年正月十日(1573年2月11日),明神宗命呂調陽同知經筵。 [29]  二月三日(3月6日),以經筵禮成,呂調陽與張居正上表稱賀。 [30]  二月五日(3月8日),明神宗派遣呂調陽祭奠孔子。 [31]  八月九日(9月4日),明神宗派遣呂調陽祭奠孔子。 [32]  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呂調陽推辭太子太保的任命,明神宗不允。 [33] 
萬曆二年二月三日(1574年2月23日),明神宗祭奠孔子,派遣呂調陽行禮 [34]  二月七日(2月27日),明神宗命呂調陽充任會試考官。 [35]  三月二十日(4月11日),明神宗命呂調陽充任殿試讀卷官。 [36]  三月二十六日(4月17日),明神宗親書大字“同心夾輔”賜予呂調陽。 [37]  七月十四日(7月31日),明神宗以《明穆宗實錄》成,加呂調陽為少保,並給予應得誥命。 [38] 
萬曆三年二月三日(1575年3月14日),呂調陽經過考察請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39]  十月二十二日(11月23日),明神宗命呂調陽等人分獻夜明、星辰、風雲、雷雨四壇。 [40] 
萬曆四年四月二日(1576年4月30日),呂調陽請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41]  四月五日(5月3日),呂調陽以年老請求退休,明神宗不允。 [42]  十月十五日(11月5日),明神宗晉升呂調陽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並給予誥命,蔭一子為中書舍人。 [43] 
萬曆五年三月十日(1577年3月28日),呂調陽以子呂興周參加廷試,請求迴避讀卷,明神宗不允。 [44]  八月二十一日(9月3日),《明神宗實錄》修成,呂調陽被加官少傅,兼支大學士俸。 [45]  閏八月二十六日(10月7日),呂調陽以病請求退休,明神宗不允。 [46]  九月二十六日(11月5日),張居正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出,張居正想回家守孝,呂調陽和張四維用楊溥金幼孜李賢奪情起復的舊例,乞求張居正留下。 [47]  九月二十九日(11月8日),呂調陽再次請求退休,明神宗不允。 [48]  十月二日(11月11日),呂調陽又一次請求退休,明神宗不允。 [49]  十一月四日(12月12日),大祀天於圜丘,明神宗命呂調陽等人分獻各壇。 [50]  十一月八日(12月16日),呂調陽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51] 

呂調陽致仕歸鄉

萬曆六年二月二日(1578年3月9日),明神宗派遣呂調陽行納吉、納徵、告期禮,並賞賜銀幣。 [52]  二月二十八日(4月4日),呂調陽主持明神宗婚禮,晉建極殿大學士 [53]  四月十一日(5月17日),呂調陽請求致仕,明神宗不允,並派遣御醫蔡文亨查看病情。 [54]  五月十日(6月14日),呂調陽再次上疏請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55]  七月六日(8月8日),呂調陽第三次請求致仕,明神宗讓呂調陽回家鄉調理,病好後出來辦事,並賞賜白金一百兩、紵絲、織金、鬥牛衣。 [56] 
萬曆七年二月二十一日(1579年3月17日),呂調陽告老還鄉,明神宗派遣車馬護送他回到家鄉。 [57]  十二月二十八日(1580年1月14日),呂調陽忽然發病,牙關緊閉,口不能開。 [74]  萬曆八年正月一日(1580年1月16日),呂調陽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行狀》誤作六十四歲),贈太保,賜諡號“文簡”。 [75]  三月六日(3月20日),明神宗按慣例對呂調陽賜祭葬。 [58] 
萬曆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1595年5月28日),明神宗對呂調陽之妻張氏賜祭葬。 [60] 

呂調陽主要影響

呂調陽經濟

萬曆年間,呂調陽向張居正建議,要求立即改革賦役,興利除弊,並且推薦了“一條鞭法”,拉開了經濟改革序幕。“一條鞭法”,就是將繁鎖的賦税統一化,減少了賦税的徵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富户逃避税款的行為。但是一直以來,朝廷中對此爭論不休,各陳利,以致履行屋止,從來沒有正式統一的律法頒佈,但是經過呂調陽的這次提議,張居正堅定了頒佈律法的信心,從而使一條鞭法穩定實施。 [87] 

呂調陽文化

呂調陽學識淵博,注重教育,他先後出任南北兩京國子監祭酒,為人師的他,不忘師德的傳承(呂調陽曾從師於國子監祭酒、陽明學派“永康學”的代表人物程文德),以永康之學教授諸生。他在任時,重視道德教育,拋棄傳統的注入式,代之以啓發式,並以身作則,他的學生遍佈皇族公卿,包括隆慶皇帝明穆宗。 [82] 
呂大器在輔助張居正掌理國家大政期間,參與了《穆宗實錄》和《世宗實錄》等史書修纂,還與張居正合作編撰了帝王兒童教科書《帝鑑圖説》。《帝鑑圖説》講述了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舉,也深刻剖析了歷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禍, [96]  再輔之以妙趣橫生的手繪插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需學要義和治國理念,希望明穆宗和明神宗能夠效仿歷代聖賢帝王勵精圖治,做一個人人可敬的聖君。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窺見呂調陽“致君饒舜”和匡扶社稷的教育、治學思想。 [82] 

呂調陽歷史評價

明穆宗朱載坖:卿老成清慎。 [22] 《明穆宗實錄》引
海瑞:諒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嶽;想太嶽亦以公道自守,必不以私幹公道也。惟公亮之! [78] 《與呂調陽書》
潘晟等禮部官員:本官性行端謹,學問純明,講幃多啓沃之功,密勿有經濟之助。 [59] 《明神宗實錄》引
吳國倫:①公生平深沈簡諒,內辨而色温,於人不輕喜怒,事不輕可否,而人亦無所用其間以嘗之。論學本倫理,立朝重名節,詩若文古雅廓宏,不涉蹊徑。性尤喜澹泊,雖被蟒玉,未嘗去澣衣。又門無私謁,雖故人邑子,不得妄陳一辭。 [61]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②恭諗相公閣下,以斷斷休休之度,佐巍巍蕩蕩之朝。經綸克邁前修,進退尤關世教。寵方隆而戒滿,年未至而辭榮。十疏陳情,九重斂色。詔賜安車就第,甫伸休沭之期;風髙解組出都,旋被徵還之命。光延楚粵,道重韋疏。懸輿暫息里門,俟駕再趨帷幄。況綠野之堂新闢,父老望塵;而赤松之志少酬,山川増價。伊予小子,竊拜下風。慄裏流歡,香山虛社。 [92] 《粵西詩載粵西文載粵西叢載》引
張居正:①公質行多長厚,餘獨心服。其在政府,斷斷乎有古大臣之風。 [81] 《太保呂文簡公墓誌銘》②公為人外温而心辨,中毅而貌和。於事吶吶,不輕為可否;於人恂恂,不茍為異同。 [91] 《三魚堂賸言》引
王啓元:而西粵之先,以宏才翼世廟,不有蔣文定乎?以雅望佐穆宗,不有呂文簡乎? [95] 《重修柳州儒學碑記》
陸隴其:蓋呂公之為人,亦非中正之道也。 [91] 《三魚堂賸言》
邁柱等:同張居正輔政,文章德業,備極榮遇。 [93] 《湖廣通志》
金鉷等:事父母極孝,居喪哀毀骨立,親暱罕見其面。立朝重名義,門無私謁。 [94] 《廣西通志》

呂調陽軼事典故

呂調陽夏税麥糧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呂調陽被召進京,拜了內閣大臣。第二年,恰逢湖北、江西一帶乾旱,莊稼顆粒無收。可官府照例向農民要錢要糧,百姓叫苦連天,不少鄉民實在走投無路,紛紛外出逃荒要飯。有幾個呂調陽的本家逃荒要飯要到了京城,向呂調陽哭訴民生的艱難。當時,靠近湖北大冶一帶的江西地面,同樣災荒連連。為了替家鄉父老減輕負擔,呂調陽同一個江西同僚商量,暗中用蜂蜜在皇帝去茅房的路上寫了幾個大字:“江西無夏税,湖北無麥糧”。果然,皇帝如廁路上,見很多螞蟻蟲子爬在路上排成一行文字感到驚奇,不覺脱口唸道:“江西無夏税,湖北無麥糧”,隨駕在側的呂相爺和那位江西同僚這時連忙上前,跪拜萬歲:“金口玉言,謝主隆恩”。自此,江西和湖北兩省便免納了夏糧和税款。 [85] 

呂調陽門無私謁

呂調陽為人為官公私分明,即便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來託關係徇私情也不為所動。有一次,當朝首輔張居正的兒子參加會試,想從主考官呂調陽那裏走後門,讓呂調陽幫“照顧照顧”。恰好這事被海瑞知道,便寫了一封信給呂調陽,讓他以公道自持,莫要幫張居正徇私舞弊。本就清正廉潔的呂調陽,看到海瑞的信,自然心領神會。最後張居正的兒子沒有得到特殊“照顧”而黯然落榜。 [82] 

呂調陽一心為公

呂調陽性格温厚,辦事公道,從不拉幫結派。在首輔張居正回家安葬父親期間,內閣中有人認為作為次輔的呂調陽可以順理成章當上首輔,甚至已有人到呂調陽處賀喜。然而,呂調陽卻嚮明神宗上書,説張居正肩負先帝託孤重任,無論如何都要留任。他引用先朝楊溥等舊例,請求明神宗讓張居正堅守崗位。呂調陽為國家辦事,始終保持一身正氣,有成績從不炫耀,也不願意聽別人對他歌功頌德。 [83] 

呂調陽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遠祖
字坦夫,淮南郡壽縣(今安徽省鳳台縣)人,祖籍京東路萊州(今山東省萊州市)。北宋名相、政治家。
高祖父
呂文勝
洪武年間,加入戍籍,歷戍天長、桂林。
曾祖父
呂鑑
娶劉氏,自臨桂遷居桂林。贈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祖父
呂綱
補郡弟子員,娶宋氏,早逝。贈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父親
呂璋
自號古愚子,補郡弟子員,曾任徐聞令。贈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母親
張氏
贈一品夫人。
平輩
兄長
呂應陽
諸生,早逝。
——
原配
朱氏
——
繼室
張氏
封一品夫人。
後輩
兒子
呂興周
呂調陽長子,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授禮部主事,以疏爭明神宗將並封三王,得到朝野的肯定。
呂興齊
呂調陽次子,舉人。
呂興文
呂調陽三子。
呂興武
呂調陽四子。
參考資料: [63]  [77]  [80]  [86] 

呂調陽主要作品

呂調陽與張居正合編有《帝鑑圖説》,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庫樓記》《勘定古田序》《奉國中尉約畲墓誌銘》等碑。 [88] 

呂調陽後世紀念

  • 墓葬
呂調陽墓位於廣西省桂林市中山北路桂林大米廠後的獅子嶺。墓園呈長方形,墓坐西朝東,東西縱長32米,南北橫寬60米,背倚獅子嶺,面對灕江與堯山隔江相望,墓園內的神道居中,由前到後對列着坐獅、麒麟、狻猊、伏虎、立馬和翁仲等七對石像生儀仗,墓園內原建有圍牆、陵門、享堂,未見神道碑,其石作的雕刻風格與靖江王墓接近,其規模佈局與王府的將軍墓相似。 [79] 

呂調陽史料索引

吳國倫《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 [61] 《國朝獻徵錄·卷十七》引
張居正《太保呂文簡公墓誌銘》 [81] 呂調陽墓出土

呂調陽影視形象

《萬曆首輔張居正》中的呂調陽 《萬曆首輔張居正》中的呂調陽
2010年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王志飾演呂調陽。 [89] 
參考資料
  • 1.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九》:(嘉靖二十九年四月一日),授一甲進士唐汝楫為翰林院修撰,呂調陽、姜金和為翰林院編脩。
  • 2.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三十一》:(嘉靖四十三年閏二月二十五日),升翰林院編修呂調陽為國子監司業,後除養病南京國子監司業林樹聲職。
  • 3.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一》:(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十一日),升國子監司業呂調陽為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管理諳敕。
  • 4.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七》:(隆慶元年四月八日),命太師兼太子太師成國公朱希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徐階知經筵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李春芳、郭樸、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高拱、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陳以勤、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張居正同知經筵事。賜之敕曰:朕惟帝王修齊治平之道,具在經史,然必講明之無疑,庶幾推行之有效。肆我祖宗列聖,法古帝王,講明正學,經筵盛典,世世舉行。朕以眇躬,君臨萬國,仰承丕緒,恆思克荷之艱,祗率舊章,冀獲多聞之益。今將以四月二十二日御經筵,命爾希忠、階知經筵事,春芳、樸、拱、以勤、居正同知經筵事,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趙貞吉、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林樹聲、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院事潘晟、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殷士儋、國子監祭酒林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呂調陽、翰林院侍讀呂旻、王希烈、修撰諸大綬、丁士羙、編修孫鋌、張四維、林士章、陳棟充經筵官,階、春芳、樸、拱、以勤、居正,並晟、士儋、大綬、四維日侍講讀。夫君以修德為要,宜勤講學明理之功;臣以輔德為忠,務盡責難陳善之實。卿等其尚端志竭誠,稽於古訓,啓沃朕心。凡經史所載,理欲消長之端,政治得失之故,人才忠邪之辦,統業興替之由,明白開陳,毋有所隱。務俾學緝熙於光明,治允躋於隆盛。上以副皇天祖宗眷託之重,下以敷海宇黎庶熙皞之休。而卿等引君當道,輔成上德,人臣之職,斯無忝矣。欽哉!
  • 5.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八》:(隆慶元年五月十七日),升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呂調陽為南京國子監祭酒。
  • 6.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十二》:(隆慶元年九月一日),改南京國子監祭酒呂調陽為國子監祭酒。
  • 7.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十四》:(隆慶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升國子監祭酒呂調陽為南京禮部右侍郎。
  • 8.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二》:(隆慶二年七月十日),以恩詔蔭南京禮部右侍郎呂調陽男興周、南京兵部右侍郎吳百朋男大纘為國子監生。
  • 9.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四》:(隆慶二年九月十四日),升禮部右侍郎萬士和為本部左侍郎,改南京禮部右侍郎呂調陽為本部右侍郎。
  • 10.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七》:(隆慶二年十二月二日),命禮部右侍郎呂調陽兼翰林院學士,充纂修世宗肅皇帝實錄副總裁官。
  • 11.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九》:(隆慶三年二月十日),遣禮部右侍郎呂調陽祭三皇於景惠殿。
  • 12.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九》:(隆慶三年二月十一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儀、殷士儋、趙貞吉,兵部尚書霍冀,刑部尚書毛愷,工部尚書朱衡,禮部左侍郎萬世和,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呂調陽,户部左侍郎劉自強,右侍郎趙孔昭,總督倉場左侍郎譚大初,兵部左侍郎曹邦輔,右侍郎冀煉、曹亨,刑部左侍郎洪朝選,右侍郎鄭世威,工部左侍郎徐綱,右侍郎謝登之,大理寺卿戴才,通政司李一元,順天府府尹曹三暘,太僕寺卿朱大器,原任總督倉場户部右侍郎王國光,國子監祭酒王希烈,翰林院侍讀學士諸大綬,各以考察自陳。得旨,令世威致仕,餘俱供職如故。
  • 13.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三十一》:(隆慶三年四月七日),命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仍充經筵講官,升户部右侍郎趙孔昭為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漕運,巡撫鳳陽,大理寺左少卿王諍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兼督湖北、川東等處,俱提督軍務。
  • 14.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三十二》:(隆慶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改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為吏部右侍郎,經筵講官兼管如故。
  • 15.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三十六》:(隆慶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命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充日講官。
  • 16.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三十七》:(隆慶三年九月二十日),以大閲,命固安伯陳景行守備承天門,慶都伯杜繼宗、吏部右侍郎兼學士呂調陽守衞京城九門、皇城五門。
  • 17.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四十四》:(隆慶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為本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兼官如故。
  • 18.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五十四》:(隆慶五年二月七日),以會試天下士,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為考試官。
  • 19.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五十五》:(隆慶五年三月十四日),以廷試天下貢士,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李春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掌吏部事高拱,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殷士儋,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郭乾,太子少保、工部尚書朱衡,户部尚書張守直,刑部尚書劉自強,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呂調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張四維,通政司通政使王正國,大理寺卿董傳策,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丁士美,充讀卷官。
  • 20.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五十七》:(隆慶五年五月十四日),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三年考滿,上遣內臣賜鈔錠羊酒,以日講官加恩也。
  • 21.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五十八》:(隆慶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儀、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教習庶吉士。
  • 22.    穆宗莊皇帝實錄 卷六十九 隆慶六年 四月 十七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2-25]
  • 23.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六十九》:(隆慶六年四月十七日),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呂調陽為禮部尚書,仍兼學士。調具疏辭免,上答曰:“卿老成清慎,宗伯重任,特茲簡用,宜承恩命,不允辭。”
  • 24.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隆慶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命禮部尚書呂調陽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辦事。疏辭,不允。
  • 25.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三》:(隆慶六年七月十日),大學士呂調陽自陳乞罷,優詔不允。
  • 26.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隆慶六年八月四日),加恩內閣首輔張居正加左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蔭一子尚寶司司丞。次輔呂調陽加太子少保,進武英殿大學士。餘官俱如故,給與新銜誥命。先日,吏部推居正弼亮三朝功,援故大學士劉徤例以請,故恩特隆。東宮講讀等官馬自強、陶大臨俱升禮部右侍郎,餘有丁、陳經邦、何雒文、沈鯉、張秩、沉淵、許國等及正字馬繼文、徐繼申各升一級。核南直隸、浙江錢糧未完分數,降太倉知州馮孜、青田知縣李日宣等俸級有差,仍限督催完日,方許開支復官。遣大學士呂調陽祭先師孔子。
  • 27.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隆慶六年八月六日),大學士張居正、呂調陽各疏辭恩命,優詔不允。
  • 28.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八》:(隆慶六年十二月三日),賜輔臣御書大字三幅。居正曰:爾惟鹽梅。曰:汝作舟楫。呂調陽曰:樞機克慎。二臣上疏謝。兩廣督臣殷正茂等奏請襲授安南莫茂洽為安南都統使司都統使,下禮部。
  • 29.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九》:(萬曆元年正月十日),大學士張居正等請開經筵,命禮部具議。命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張居正知經筵,大學士呂調陽同知經筵,侍郎等官陶大臨、王希烈、汪鏜、丁士羙、申時行、王錫爵、陳經邦、何雒文、沈鯉、許國、沉淵、陳思育為講官,羅萬化、王家屏、陳於陛、徐顯卿、張位、韓世能、林偕春、成憲為展書官,兩房各官周維藩、吳自成、章子誼、馬繼文、徐繼申、黎民表、劉大武、成楫為寫講章官,並起止駙馬都尉許從誠為侍衞官,彰武伯楊炳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掌印官一員為侍班官,給事中、監察御史各二員為侍儀官,錦衣衞、鴻臚寺各堂上官一員、鳴贊序班共八員為執事官。
  • 30.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萬曆元年二月三日),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張居正、呂調陽等以經筵禮成,上表稱賀,略曰:竊惟自昔願治之主,鹹以及時典學為先。雖日有萬幾,至尊匪同韋布;然治無二道,遺蹟具在簡編。非考古何以正今,必多聞乃能建事。又曰:廣廈細旃之上,言有箴規;冠帶縉紳之倫,環為觀聽。豈徒藻餙太平之具,是惟培養若德之基。又曰:在高宗亮陰之際,已勤遜敏之功;當成王訪落之年,懋著光明之益。觀覽靡疲於乙夜,討論無間於祁寒。又曰:禮隆晉接,人知稽古之榮;道協泰交,世仰右文之治。
  • 31.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萬曆元年二月五日),上御皇極殿傳制,遣大學士呂調陽祭先師孔子。
  • 32.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六》:(萬曆元年八月九日),上御皇極殿傳制,遣大學士呂調陽祭先師孔子。
  • 33.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九》:(萬曆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大學士呂調陽辭太子太保之命,不允。
  • 34.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二》:(萬曆二年二月三日),祭先師孔子,遣大學士呂調陽行禮。
  • 35.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二》:(萬曆二年二月七日),命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詹事府王希烈充會試考官。
  • 36.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三》:(萬曆二年三月二十日),以殿試天下貢士,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太子少保工部尚書朱衡、吏部尚書張瀚、户部尚書王國光、兵部尚書譚輪、刑部尚書王之誥、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詹事府事王希烈、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陶大臨、通政使司通政使王好問、大理寺卿李幼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掌院事申時行充讀卷官。
  • 37.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三》:(萬曆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上視朝,命司禮監太監頒給御書於會極門,以“宅揆保衡”賜輔臣張居正,“同心夾輔”賜輔臣呂調陽,正已率屬九幅賜六部都通大掌印官,責難陳善五幅賜日講官,敬畏二幅賜正字官。
  • 38.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七》:(萬曆二年七月十四日),以穆宗莊皇帝實錄成,加監修公張溶少保,總裁輔臣張居正兼支尚書俸,蔭一子,中書舍人呂調陽加少保,給與應得誥命。居正等再疏辭免,特准辭蔭,升副總裁申時行少詹事,王錫爵侍讀學士,仍與四品服色,王希烈等各升俸一級,纂修官羅萬化等各升一級,範應期等各升俸一級,催纂等官吳自成等各升級升俸有差。
  • 39.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五》:(萬曆三年二月三日),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以考察自陳,優詔不允。
  • 40.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三》:(萬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升刑部郎中鄭欽為光祿寺丞。上以郊祀在邇,預遣駙馬許從誠代視牲,祭告太廟。遣侯觀寰、大學士張四維、尚書張瀚輪流看牲。遣公張溶、徐文璧、大學士張居正、呂調陽分獻大明、夜明、星辰、風雲、雷雨四壇。
  • 41.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九》:(萬曆四年四月二日),大學士呂調陽以乞休不允,奏謝宣賜,報聞。
  • 42.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九》:(萬曆四年四月五日),學士呂調陽以老疾再疏乞休,不允。
  • 43.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五》:(萬曆四年十月十五日),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滿三年考,詔晉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予誥,蔭一子中書舍人。調陽具疏謝,再辭,又辭兼官,俱温詔慰勉,不允。
  • 44.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萬曆五年三月十日),大學士張居正以男嗣修預殿試,迴避讀卷。得旨:“讀卷重典,卿為元輔,秉公進賢,不必迴避。”時大學士呂調陽亦以子興周與試,疏乞引避,上亦不允。
  • 45.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五》:(萬曆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敕吏部:加恩,實錄監修、總裁官英國公張溶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輔臣呂調陽加少傅兼支大學士俸,張四維加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於是溶、調陽、四維各疏辭,調陽再辭,上皆不允。
  • 46.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五》:(萬曆五年閏八月二十六日),大學士呂調陽以病乞休,上温旨留之。
  • 47.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七》:(萬曆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大學士張居正初聞父喪,次輔呂調陽、張四維疏引楊溥、金幼孜、李賢奪情起復故事。
  • 48.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七》:(萬曆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大學士呂調陽以病久,三疏乞休,不允辭。
  • 49.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七》:(萬曆五年十月二日),先是大學士呂調陽以實錄加恩,再辭,不允,連疏乞休。至是病可見,朝覆上疏辭,上以成命已久,不允。
  • 50.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九》:(萬曆五年十一月四日),冬至,大祀天於圜丘,命公張溶代,侯顧寰代視牲,駙馬許從誠代請配,侯梁繼璠、伯楊炳、大學士呂調陽、張四維分獻各壇。
  • 51.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九》:(萬曆五年十一月八日),學士呂調陽、張四維自陳乞罷,上皆温旨勉留之。先是,調陽等以張居正自陳請,奉旨免。至是,居正具疏奏謝。
  • 52.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二》:(萬曆六年二月二日),遣定國公徐文璧、大學士呂調陽等行納吉、納徵、告期禮,賜銀幣有差。
  • 53.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二》:(萬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敕吏部:“大婚禮成,大學士張居正等忠勞茂著,宜加特恩。”先是,居正以守制辭,呂調陽支尚書俸,進兼建極殿大學士,張四維加少保,進武英殿大學士,兼官如舊,仍蔭一子中書舍人。居正疏奏:“方今皇上嘉禮備成,兩宮聖母大慶畢集,況中外事體帖然底定,臣敢伸前請,乞允臣回籍終制。不然,亦願給數月之假,候聖母徽號禮成之後,回籍送父歸土,即依限前來供職,以畢臣圖報之懷。”有旨:“卿受遺先帝,輔朕沖年,茲嘉禮初成,復奉聖母慈諭惓惓,以朕屬卿,豈可暫離?況前已遣司禮官營葬,今又何必親行?宜遵先後諭旨,以安朕與聖母之心,乃為大忠至孝。所請不允。”
  • 54.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四》:(萬曆六年四月十一日),大學士呂調陽六疏乞歸,上曰:“元輔暫歸,朕正倚任卿,豈可以疾求去?所辭不允。”是日,遣御醫蔡文亨視疾,調陽疏謝,上報聞。
  • 55.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五》:(萬曆六年五月十日),大學士呂調陽八疏乞休,具言杜門曠職,不當支俸。又閣中封進本章,猶列臣名,亦涉虛冒。上曰:“卿引疾已累旨諭留,如何又有此奏?署名準暫免,支俸照常。”
  • 56.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七》:(萬曆六年七月六日),大學士呂調陽乞休,至是十疏矣。上曰:“卿同心協贊,委用方殷,乃以久疾未痊,特准回籍調理。宜慎加調攝,以俟召用。”尋賜白金一百兩,紵絲織金斗牛衣不一。調陽疏謝。
  • 57.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四》:(萬曆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呂調陽以衰病乞休,許之,仍賜馳驛,差官護送。
  • 58.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九十七》:(萬曆八年三月六日),賜原任大學士呂調陽祭葬。調陽,廣西桂林中衞人。中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翰林院編修,歷國子監司業、兩京祭酒、吏部右侍郎,充經筵纂修。隆慶六年,升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尋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進少傅、建極殿大學士。以病乞休。調陽以端慎簡重,為時所推。及參政柄,而首揆方用事,一切捧手受成而已。然意亦不欲附之外温中辦,非專事模稜者。萬曆八年正月,卒於家。禮部題:本官性行端謹,學問純明,講幃多啓沃之功,密勿有經濟之助,易名賜諡,允屬相應。詔照例與祭葬,加祭賜諡。
  • 59.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九十七 萬曆八年 三月 六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2-25]
  • 60.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四》:(萬曆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予原任大學士呂調陽妻張氏祭葬,仍加祭一罈。
  • 61.    《國朝獻徵錄·卷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25]
  • 62.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公姓呂,名調陽,字和卿,別號豫所。其先楚興國之大冶縣人,故居茅潭裏。洪武軍興,籍良家子實伍,而公之遠祖文勝名在戍籍中。五年,戍天長。六年,從戍桂林。然率易歲一人踐更,未有家桂林者。
  • 63.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洪武軍興,籍良家子實伍,而公之遠祖文勝名在戍籍中。五年,戍天長。六年,從戍桂林。然率易歲一人踐更,未有家桂林者。家桂林自公曾大父監始。監娶於劉,生綱。綱娶於宋,生璋,自號古愚子,即公父。綱自少負奇,析節讀儒書,補郡弟子員。尋與宋夫人早世,而所遺孤古愚公屬在襁褓,煢煢依劉大母,撫而成之。弱冠,補郡弟子員,由貢籍仕徐聞令,徐聞人至今尸祝之。又古愚公與其配張太夫人並好行仁義裏中,裏中人無不願呂氏滋大者。生二子:長應陽,郡諸生,卒;次即公。
  • 64.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公之初生,太夫人夢巨蟒入室,葢異徵也。公生而早慧特達,年七歲,會古愚公遊太學,公尚未命名,太夫人遣之就塾,師持周散騎所次千字授公,公欣然指律呂句而視其師曰:茲吾名也。因名古愚。公聞之,大喜曰:“兒志不凡哉!”
  • 65.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稍長,受易,多所博觀史傳語,而文益奇。比初試,即督學上海潘先生所識拔,謂桂林一枝,當程國棟。
  • 66.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嘉靖甲午,舉於鄉。是冬,始逆朱夫人歸。歸一歲,卒。戊戌,從古愚公之徐聞,讀書縣廨。庚子,歸自徐聞,且治裝北上,屬聞古愚公得調,遂不果北,而復之徐聞,扶侍古愚公還。辛丑冬,逆張夫人歸。壬寅,公卒業太學,聞永康程文恭公方聚徒談名理,乃執贄往見,文恭與語,大奇之。公因僑寓隆福寺,下帷三年。葢自師事文恭公,日益崇性命之學,一切聲利不入其心。甲辰、丁未兩試,皆不第。或勸之仕,輒謝曰:士不難,仕而不優。人益知公有大志。
  • 67.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庚戌,舉進士,廷試一甲第二人,授翰林編修。
  • 68.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辛亥,迎古愚公暨太夫人就養京邸。每尚食,公執七筯,張夫人進羹湯,曲極誠欵,二尊人悦之。
  • 69.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癸丑,以編修秩滿,受封父文林郎,母孺人。是秋,公以二尊人思鄉土,上書扶侍而歸。歸踰一歲,意猶戀戀不忍去庭幃,二尊人以大義趣之,乃復如京師共史職。
  • 70.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丙辰春,會試,上命同考官,所取多海內名士。時分宜柄國,士多附其黨而躐至公卿者,公獨固謝不往,而分宜卒,亦無所加公。
  • 71.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丁巳,奔父喪。
  • 72.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己未,又喪太夫人。
  • 73.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壬戌,服除,起家取道過大省,族文祭其五世以上諸祖墓,而後還京。
  • 74.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是冬十二月廿八日,公晨起,猶對客食飲如常。旁午,病忽作,口噤不語。
  • 75.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越三日庚辰元日,公自起櫛沐,坐正寢而逝。訃聞,上甚悼之,輟朝一日,詔禮卿頒諭祭十一罈,冬卿營宅兆,太宰議贈,贈太保,仍錄廕一子中書舍人,輔臣議諡,諡文簡,諸卹典視常數有加。
  • 76.    《光祿大夫柱國建極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贈太保諡文簡豫所呂公調陽行狀》:公生正德丙子二月十八日,距今六十有四年。
  • 77.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下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60頁.
  • 78.    譚邦和主編,雲中錦書 歷代尺牘小品,崇文書局,2015.11,第13頁.
  • 79.    周開保著,桂學文庫 桂林古建築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2,第489頁.
  • 80.    《太保呂文簡公墓誌銘》:公先娶朱夫人,一歲卒。繼張夫人,名家子,能以賢孝佐公。初第時,將父母邸中,射暨張奉箸,上食惟謹。夜中,其父母鹹中煤毒,公從夢中心動,若有促之起者,即與張夫人起視,則父母俱卧不能言,急及水沃之,乃蘇。人以為孝感。久之以編修滿,封父母如其官,奉之歸。蓋封四年而奔父喪,及禪,又喪母,哀癢骨立。後以少保總裁《實錄》成,贈曾大父、大父、父皆如公官,批皆一品夫人。配張,累封一品夫人。少傅滿,蔭一子中書舍人。先是,南部會恩,蔭一子入監讀書,及恤,蔭凡三。而公四子:長興周,既舉進士,為祠部;次興齊,又以公歸之明年舉於鄉:次興文;次興武,振振濟美,世且滋大。
  • 81.    政協桂林疊彩區委員會編著,秀美疊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07,第72-75頁.
  • 82.    八桂清官廉吏|呂調陽:桂林國棟 三朝元老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2022-07-06[引用日期2022-12-25]
  • 83.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呂調陽:清正儉素,歷仕三朝的“不倒翁”  .中共藤縣紀律檢查委員會.2022-06-01[引用日期2022-12-25]
  • 84.    呂龍章著. 明相呂調陽[M]. 2004.07,前言.
  • 85.    大冶美食“黑背鯽魚”  .大冶市人民政府.2022-05-07[引用日期2022-12-25]
  • 86.    余炳賢編著,大冶人由來考,黃石市圖書出版印刷發行服務部,2007.11,第42頁.
  • 87.    陳玉瀟編著,宰相爭議,三秦出版社,2014.07,第188頁.
  • 88.    呂調陽  .桂林博物館.2017-04-18[引用日期2022-12-25]
  • 89.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第1集片尾字幕44分14秒處  .西瓜視頻[引用日期2022-12-25]
  • 90.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隆慶六年六月十日),上即位,遣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駙馬都尉許從誠、定西侯蔣佑告於南北郊、太廟、社稷壇。
  • 91.    三魚堂賸言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3]
  • 92.    粵西詩載粵西文載粵西叢載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3]
  • 93.    《湖廣通志·卷四十七》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18]
  • 94.    《廣西通志·卷七十九》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18]
  • 95.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卷一四一二》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18]
  • 96.    《帝鑑圖説》 -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