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西安·平特萊

鎖定
呂西安·平特萊(1933年11月9日—2018年5月18日),出生於烏克蘭塔魯季涅,羅馬尼亞導演、編劇、製片人。
1960年,開始擔任布加勒斯特布蘭德拉劇院的駐院導演 [1]  。1963年,在劇情電影《瓦杜爾· 韋 基的寶藏》中擔任助理導演 [1]  。1965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週日六點》,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與年輕人相遇”單元,並獲得大獎 [1]  。1967年,因為在戲劇領域的工作獲得羅馬尼亞文化功績勳章 [1]  。1969年,自編自導喜劇電影《重建》,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1]  。1973年,執導電視電影《六號病室》 ,影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1]  。1979年,編劇並導演劇情電影《米蒂克,為什麼鐘響了?》 [1] 
1990年,擔任文化部創意電影製片廠的廠長 [1]  。1992年,編劇、導演、製片喜劇電影《橡樹》 ,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展映單元 [2]  。1996年,編劇並導演劇情電影《太遲了》 ,該片入圍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  。1998年,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最後的天堂》上映 [3]  , 該片獲得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  。2003年,執導劇情電影《尼基與弗洛》,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1]  。2007年,獲得首屆羅馬尼亞電影戈波獎終身成就獎 [1]  。2012年,擔任劇情電影《帕利路拉某處》的聯合制片人 [1]  。2016年,擔任喜劇電影《雪山之家》的聯合制片人 [1] 
2018年5月18日,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去世,享年84歲 [4] 
中文名
呂西安·平特萊
外文名
Lucian Pintilie
別    名
盧奇安·平蒂列
盧西恩·平蒂列
盧奇安·平蒂利埃
國    籍
羅馬尼亞
出生地
烏克蘭塔魯季涅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
2018年5月18日
星    座
天蠍座
職    業
導演、編劇、製片人
代表作品
《難忘的夏天》
主要成就
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1] 

呂西安·平特萊演藝經歷

呂西安·平特萊
呂西安·平特萊(7張)
1956年,從布加勒斯特“伊昂·盧卡·卡拉迦列”戲劇與電影學院畢業 [1] 
1959年,參與劇情電影《多瑙河之波》的工作並出演了 一個小角色 [1] 
1960年,開始擔任布加勒斯特布蘭德拉劇院的駐院導演 [1] 
1963年,在劇情電影《瓦杜爾· 韋 基的寶藏》中擔任助理導演 [1] 
1965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週日六點》,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與年輕人相遇”單元,並獲得大獎,獲得馬爾德普拉塔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影評人特別獎 [1] 
1967年,因為在戲劇領域的工作獲得羅馬尼亞文化功績勳章 [1] 
1969年,自編自導由喬治·康斯坦丁、弗拉迪米爾·格伊坦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重建》,該片完成後即被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禁映,影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1] 
1972年,執導的戲劇《欽差大臣》在上演之初就被禁演 [1]  ;同年,獲准自由出入羅馬尼亞 [1] 
1973年,在南斯拉夫執導根據契訶夫小説改編的電視電影《六號病室》 ,影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1] 
1979年,回到羅馬尼亞,編劇並導演根據卡拉迦列《狂歡節》改編的劇情電影《米蒂克,為什麼鐘響了?》, 影片在完成後即遭禁映,1990年才得以解禁上映 [1] 
1990年,擔任文化部創意電影製片廠的廠長 [1] 
1991年,擔任紀錄片《羅馬尼亞大學廣場》的製片人 [1] 
1992年,編劇、導演、製片由瑪雅·摩根斯特恩、勒茲萬·瓦西萊斯庫、維克托·雷本久克聯合主演的喜劇電影《橡樹》 ,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展映單元 [2] 
導演作品海報
導演作品海報(5張)
1994年,自編自導由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克勞迪烏·布萊翁茨共同主演的愛情戰爭電影《難忘的夏天 [5]  ,該片入圍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 
1995年,執導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週年的合集影片《盧米埃爾和四十大導演》 中的一段 [1] 
1996年,編劇並導演劇情電影《太遲了》 ,該片入圍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 
1998年,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最後的天堂》上映 [3]  , 該片獲得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 
2001年,自編自導由格奧爾基·迪尼克、拉杜·貝利甘共同主演的傳記電影《刑訊者的下午》 ,該片入圍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 
2003年,執導由維克托·雷本久克、勒茲萬·瓦西萊斯庫、科卡·布盧斯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尼基與弗洛》,該片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1]  ;同年,出版回憶錄文集《瑣事集》 ,此後數次再版並出版了法文版 [1] 
2005年,編劇並導演由維克托·雷本久克、索林·萊奧韋努共同主演的戰爭短片《原牛頭像》 ,該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 [1] 
2007年,獲得首屆羅馬尼亞電影戈波獎終身成就獎 [1] 
2012年,個人電影作品回顧展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1]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帕利路拉某處》的聯合制片人 [1] 
2016年,擔任喜劇電影《雪山之家》的聯合制片人,該片由克利斯提·普優執導 [1] 

呂西安·平特萊主要作品

呂西安·平特萊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5年
《原牛頭像》
短片
2003年
《尼基與弗洛》
電影
2001年
《刑訊者的下午》
電影
1998年
《最後的天堂》
電影
1996年
《太晚》
電影
1995年
《盧米埃爾與四十大導》
電影
1994年
《難忘的夏天》
電影
1992年
《橡樹》
電影
1981年
《米蒂克,為什麼鐘響了?》
電影
1978年
《六號病房》
電影
1972年
《欽差大臣》
戲劇
1970年
《重建》
電影
1965年
《週日六點》
電影

呂西安·平特萊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5年
《原牛頭像》
電影
2001年
《刑訊者的下午》
電影
1998年
《最後的天堂》
電影
1996年
《太晚》
電影
1996年
《事實陳述》
電影
1994年
《難忘的夏天》
電影
1992年
《橡樹》
電影
1981年
《米蒂克,為什麼鐘響了?》
電影
1970年
《重建》
電影

呂西安·平特萊製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6年
《雪山之家》(聯合制片人)
電影
2012年
《帕利路拉某處》(聯合制片人)
電影
1992年
《橡樹》
電影
1991年
《大學廣場:羅馬尼亞》
紀錄片

呂西安·平特萊助理導演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3年
《瓦杜爾· 韋 基的寶藏》
電影

呂西安·平特萊文學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3年
《瑣事集》
回憶錄文集

呂西安·平特萊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03    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1]     尼基與弗洛    (提名)    
  • 1996    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太遲    (提名)    
  • 1994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難忘的夏天    (提名)    
  • 1992    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展映單元[1]     橡樹    (提名)    
  • 1973    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1]     六號病室    (提名)    
  • 1969    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1]     重建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01    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刑訊者的下午    (提名)    
  • 1998    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    最後的天堂    (獲獎)    
  • 1998    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最後的天堂    (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 2003    第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獲獎)    
其它獎項
  • 2007    第1屆羅馬尼亞電影戈波獎終身成就獎[1]     (獲獎)    
  • 1967    羅馬尼亞文化功績勳[1]     (獲獎)    
  • 1965    馬爾德普拉塔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     週日六點    (獲獎)    
  • 1965    馬爾德普拉塔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特別獎[1]     週日六點    (獲獎)    

呂西安·平特萊人物評價

呂西安·平特萊是一位能在戲劇和電影中渾然天成地將敏鋭的社會觀察與詩意的視覺呈現融合在一起的、擅長諷刺的導演。無論是在政治立場還是藝術表達上,平特萊都保持着他的憤怒,憤世嫉俗卻又玩世不恭,極具顛覆性,使人震驚,又永不妥協的態度 [6]  。他的現代主義電影手法具有充分的作者性,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電影中的自反結構;對聲音的創造性使用;演員表演上強調間離效果;營造荒誕情境和超現實主義時刻;對人物內心和主觀意識的探索。他作品中的政治諷刺,經常是與荒誕情境結合出現的,這與羅馬尼亞或者巴爾幹式的黑色幽默相關,同時也與前社會主義陣營,或曰東歐國家的意識形態狀況直接相關 [7]  (《當代電影》評)

呂西安·平特萊後世紀念

2019年4月23日,為了紀念呂西安·平特萊,北京電影學院舉行了“呂西安·平特萊的電影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