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臣

(秦末起義軍將領,西漢初年新陽侯)

鎖定
呂臣(?-前174年),史稱呂將軍。秦末起義軍將領,西漢初年新陽侯。 [34] 
呂臣初為起義軍領袖陳勝涓人(近侍之臣)。陳勝被叛徒莊賈殺害後,呂臣至新陽(今安徽太和西北),招建一支頭着青巾的倉頭軍,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二月,擊敗秦軍,奪回陳(今河南淮陽),殺死莊賈,安葬陳勝。後秦軍左右校再次攻陳,呂臣退走,與另一義軍將領英布相聚,再敗秦軍,又收復陳,復以陳為楚。楚將項梁犧牲後,形勢危仇,呂臣引兵而東,徙楚懷王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後與項羽劉邦率兵拱衞彭城 [34] 
呂臣並軍於楚懷王后,任楚司徒漢高帝五年(前202),呂臣與其父呂青歸漢。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繼其父爵為新陽侯。漢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呂臣去世。 [34] 
全    名
呂臣
別    名
呂將軍
所處時代
秦朝→張楚→後楚→西楚→西漢
出生地
新陽縣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74年
爵    位
新陽侯
諡    號
官    職
涓人將軍→司徒

呂臣人物生平

呂臣兩復張楚

呂臣,曾是秦末起義軍首領陳勝麾下的涓人將軍。 [30]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張楚王陳勝被車伕莊賈殺害,秦軍攻下張楚首都陳縣。 [11]  呂臣在新陽縣組織蒼頭軍,攻打併收復了陳縣,殺死背叛陳勝莊賈,在陳縣重建楚國。 [1] 
秦國左右校尉的軍隊再次攻打陳縣,呂臣敗走,之後再次聚攏兵士,與番縣大盜英布相遇,兩軍聯合,往北反攻秦國左右校尉的軍隊,在青波擊敗秦軍,再次在陳縣復立楚國。 [2]  [3] 

呂臣與立懷王

呂臣、英布聽説項梁平定了會稽郡,正渡過淮河向西而來,於是前去依附項梁 [2]  [3]  項梁落實陳勝的死訊後,聽從范增的建議,決定擁護楚國王室後裔為王。之後呂臣與劉邦英布等人配合項梁擁立熊心為楚懷王。 [4-5] 
秦二世二年九月(公元前208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期間) [6] 項梁定陶縣被秦將章邯擊敗陣亡 [7-8] 劉邦項羽當時正在攻打外黃縣,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士卒驚恐,劉、項二人經過商議,決定和呂臣一同引兵退回東邊。 [12-13]  項羽駐守彭城縣西面,呂臣駐守彭城縣東面,劉邦則駐守在碭縣 [9-10] 
楚懷王熊心畏懼秦國軍勢,將呂臣、項羽的軍隊收編歸由自己統領,把楚國都城由盱眙縣遷移到彭城縣,任命劉邦為碭郡長,賜爵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任命項羽為魯公,賜爵長安侯。任命呂臣為司徒。 [14-15]  呂臣的父親呂青則是楚懷王熊心令尹(等同丞相)。 [16-17] 

呂臣楚國政要

呂臣任職司徒、其父呂青任職令尹,父子二人都是楚國政要。與當時的楚國左尹項伯 [18] 上柱國陳嬰 [19]  、以及後來攻秦時擔任柱國的共敖 [20]  等人構成了楚懷王政權的中樞決策層。後來楚懷王熊心制定對秦國的軍事行動時,諸位老將都不看好能夠攻入關中,於是推出劉邦成為西征秦國的主將 [21]  ,以宋義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 [22] 
秦王子嬰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關,納降秦王子嬰 [23]  其後項羽統領諸侯軍隊入關,主持分封諸侯王,楚懷王熊心被項羽遙尊為義帝。 [24]  項羽強行驅趕義帝到長沙郡郴縣,這期間義帝身邊的大臣們逐漸背叛了他,不久義帝被項羽派人殺死。 [25] 

呂臣歸漢襲侯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敗亡。 [31]  呂臣的父親呂青西楚左令尹(一説令尹)的身份歸順劉邦 [26] 
漢高帝六年正月壬子日(公元前201年3月12日),呂臣的父親呂青被劉邦賜爵為新陽侯,食邑一千户,功勞與堂邑侯陳嬰同等。 [27]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呂臣的父親呂青去世。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呂臣承襲新陽侯爵位。 [28] 
漢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呂臣去世,諡號頃侯。 [29] 

呂臣史料記載

[東漢]荀悦·【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一》 [37]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33]  [38] 

呂臣侯國世系

新陽侯國的封地在新陽縣,漢時新陽縣的縣治在今安徽界首市城北。 [28]  參見:新陽城遺址 [32] 
新陽侯國世系
新陽侯(前201年—前112年) [28]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一世
新陽胡侯
呂青(呂清)
10年
前201年-前192年
食邑1000户
二世
新陽頃侯
呂臣
17年
前191年-前174年
呂青子
三世
新陽懷侯
呂義
2年
前173年-前172年
呂臣子
四世
新陽惠侯
呂它
19年
前171年-前153年
呂義子
五世
新陽恭侯
呂善
4年
前152年-前148年
呂它子
六世
新陽侯
呂譚(呂談)
35年
前147年-前112年
呂善子

呂臣親屬成員

  • 父親:呂青(呂清),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呂青以西楚左令尹(另作“令尹”)的身份歸順劉邦,受封為新陽侯,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呂青去世。
  • 兒子:呂義漢文帝前七年(公元前173年),襲封新陽侯。漢文帝前八年(公元前172)去世,總共為侯兩年。諡曰“懷”。
  • 孫子:呂它漢文帝前九年(公元前171年),襲封新陽侯。漢景帝前四年(公元前153年)去世,共為侯十九年。諡曰“惠”。
  • 曾孫:呂善漢景帝前五年(公元前152年),襲封新陽侯。漢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去世,共為侯四年。諡曰“恭”。
  • 玄孫:呂譚(呂談),漢景帝中三年(公元前147年),襲爵為新陽侯。在侯位35年,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酎金所獻宗廟祭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侯國被撤除。 [28] 
  • 後裔:呂陽,呂臣家的支系後裔,輩分是呂青的玄孫、呂臣的曾孫,居住在長陵縣,爵位為大夫,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詔復家 [29]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 2.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徼兵復聚,與番盜英布相遇,攻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 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章邯之滅陳勝,破呂臣軍,布乃引兵北擊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東。聞項梁定江東會稽,涉江而西。陳嬰以項氏世為楚將,乃以兵屬項梁,渡淮南,英布、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
  • 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説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 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台。項梁號武信君。
  • 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九月。【楚】四,徙都彭城。【項】十三,章邯破殺項梁於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齊】二,田假走楚,楚趨齊救趙。田榮以假故,不肯,謂“楚殺假乃出兵。”項羽怒田榮。【漢】十三,沛公聞項梁死,還軍,從懷王,軍於碭。【魏】魏豹自立為魏王,都平陽,始。
  • 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起東阿,西,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 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 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 1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 11.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
  • 12.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梁死。沛公與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下。沛公、羽相與謀曰:“今梁軍敗,士卒恐。”乃與呂臣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 1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 1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 1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 16.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沛公、項羽方攻陳留,聞梁死,士卒恐,乃與將軍呂臣引兵而東,徙懷王自盱台都彭城。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魏咎弟豹自立為魏王。後九月,懷王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兵。以羽為魯公,封長安侯,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 17.    “令尹”-詞語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13]
  • 1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 1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
  • 2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
  • 2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原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 2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
  • 2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 2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鋭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
  • 2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羣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2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新陽。【侯功】以漢五年用左令尹初從。功比堂邑侯。千户。【高祖[十二]】[七]六年正月壬子,胡侯呂清元年。【孝惠[七]】[三][四]四年,頃侯臣元年。【高後[八]】[八]【孝文[二十三]】[六][二]七年,懷侯義元年。[十五]九年,惠侯它元年。【孝景[十六]】[四][五]五年,恭侯善元年。[七]中三年,侯譚元年。【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盡後元二年[十八]】[二十八](武帝)元鼎五年,侯譚坐酎金,國除。【侯第】八十一。
  • 27.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陽信胡侯呂青。【侯狀户數】以漢五年用令尹初從。功比堂邑侯。千户。【始封】(漢高帝六年)正月壬子封,十年薨。【位次】八十七。【子】孝惠四年,頃侯臣嗣,十八年薨。【孫】孝文七年,懷侯義嗣,二年薨。【曾孫】(孝文)九年,惠侯它嗣,十九年薨。【玄孫】孝景五年,共侯善嗣,五年薨。【六世】中三年,侯談嗣,三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玄孫】元康四年二月,青玄孫長陵大夫陽詔復家。
  • 28.    韓兆琦.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6月第1版:第1574-1575頁
  • 29.    中華書局編輯部.《漢書(全十二冊)》第二冊:卷一三至卷一六(表一):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554-555頁
  • 30.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勝故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 31.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 32.    新陽城遺址  .界首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6-22]
  • 33.    [宋]司馬光 編著[元]胡三省 音注.《資治通鑑(全十二冊)》:中華書局,2013年12月:第218頁
  • 34.    李德義,於汝波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編,中國將師名錄,遠古至唐代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02.第86頁
  • 35.    史記(漢)司馬遷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5]
  • 36.    漢書(東漢)班固編撰(唐)顏師古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5]
  • 37.    前漢紀(東漢)荀悦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5]
  • 38.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主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