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振羽

鎖定
呂振羽(1900年1月30日—1980年7月17日),出生於湖南省武岡縣溪田村,本名典福,學名振羽,字行,曾用名振虞、晨光、震宇、正於、曾與、一清、柳崗等 [3]  ,中共黨員 [4]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  ,生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 [2] 
呂振羽於192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1933年任教於中國大學,並晉升為教授;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任塘田戰時講學院副院長;1939年9月任職於中共南方局;1942年3月赴延安參加籌備召開“七大”工作,並任劉少奇政治秘書,12月任劉少奇學習秘書,另任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特別研究員;1945年10月任熱西地委副書記,冀熱遼救濟分會副主任;1948年任安東省委常委;1949年10月任大連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旅大區黨委委員、區黨委大學部黨委書記;1950年1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6]  ;1959年任中共中央黨校歷史學兼任教授、歷史教研室顧問;1978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2]  [11] 
呂振羽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研究。 [5] 
中文名
呂振羽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武岡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30日
逝世日期
1980年7月17日
畢業院校
湖南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簡明中國通史》
《中國政治思想史》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呂振羽人物經歷

1900年1月30日,呂振羽出生於湖南省武岡縣溪田村(現邵陽市)。
1915年,進入武東中學讀預科。
1916年—1920年,就讀於武岡縣立中學。
1922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電機系。
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7月,加入北伐軍,歷任中尉秘書、上尉幹事、宣傳科長、師政治部代理主任。
1927年,離開北伐軍,從江西、福建、廣東輾轉到上海;9月,進入明治大學研究院學經濟。
1928年3月,返回中國;7月,先後任教於民國大學、朝陽大學。
1930年1月,與鄭侃等創辦《新東方》月刊;10月,成立東方問題研究會。
1933年,任教於中國大學,並晉升為教授。
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9月,回到長沙,先後成立了“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和“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活動。
1938年,任塘田戰時講學院副院長。
1939年9月,任職於中共南方局,對外職務是復旦大學教授。
1941年3月,經桂林、香港、上海轉赴蘇北新四軍軍部所在地江蘇鹽城;9月,在中共華中局黨校授課。
1942年3月,赴延安參加籌備召開“七大”工作,並任劉少奇政治秘書;12月,任劉少奇學習秘書,另任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特別研究員。
1945年10月,任熱西地委副書記,冀熱遼救濟分會副主任。
1948年,任安東省委常委;12月,任東北大學(現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
1949年10月,任大連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旅大區黨委委員、區黨委大學部黨委書記。
1950年1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1951年8月,任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1955年7月,離任東北人民大學校長職位;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6] 
1959年,任中共中央黨校歷史學兼任教授、歷史教研室顧問。
1961年,先後到內蒙古訪問,到河南殷都考察。
1962年11月,赴山東參加孔子學術討論會。
1963年1月,被秘密拘禁“隔離反省”。
1967年1月,被正式逮捕,關入秦城監獄。
1975年1月,在鄧小平批示下,被釋放。
1978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
1980年1月,中共中央為其平反。
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2]  [11] 

呂振羽主要成就

呂振羽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呂振羽的研究領域非常寬泛,主要包括經濟史、社會史、哲學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史學史、革命史、農民戰爭史等。 [5] 
1932年3月,呂振羽從分析中國社會的經濟關係入手,論述了中國的社會性質,認為中國農村仍然是封建經濟佔優勢地位,但已開始資本主義化,中國的民族資本受宗主國的支配。1933年,開始較明確地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另投身到中國社會性質的論爭。這一論戰涉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問題廣泛而複雜。主要是:一、關於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二、中國歷史上有無奴隸制社會問題;三、秦漢以後中國社會性質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綜合考察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出土器物,對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進行了系統闡述。認為中國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時代和“男系(父系)”時代,殷商時期進入奴隸制社會,西周開始進入封建社會,並提出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已出現了“資本主義因素”,其中對中國原始社會的系統研究是開闢性的,而西周封建説則是中國史學界首次提出並加以論述。 [2] 
呂振羽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將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理出了三條線索(統治階級、沒落階級或階層、被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兩大陣營(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2] 
呂振羽對“亞細亞生產方式”、中國的奴隸社會問題、封建社會長期性原因、文化思想上繼承與創新等問題進行了論述。他指出: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若不是為清朝統治者及歐美資本帝國主義的侵入所絞殺,中國社會已開始準備了轉入資本主義的條件。” [2] 
  • 學術論著
截至1980年7月,呂振羽共著書10餘部,約400萬字,其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講稿》《史學研究論文集》《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外交問題》等。 [2] 

呂振羽人才培養

  • 教學改革
呂振羽主管大連大學期間,在教學上,提倡“教學統一的民主教學方法”和“課堂外自學為主與小組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並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使教師不斷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加強科研,提高學術水平。他還派人到上海、香港等地聘請了幾十位專家、學者,到大連大學任教。 [2] 
呂振羽主管東北人民大學期間,除把原有7個系合併調整為法律系、經濟系兩系外,又新建了數學系、化學系、中文系、歷史系、俄文系。他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大、大連工學院、東北工學院請來了一批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在教學上,呂振羽提出了“理論與實際一致”,培養“知、德、健、美齊備的人材”的方針。在管理上,採取分工合作的集體主義和責任制、逐級責任制和相互保證的聯繫責任制,使學校工作迅速實現了計劃化、科學化。他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師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 
  • 課程建設
呂振羽在民國大學和朝陽大學任教期間講授“經濟學”和“社會學”等課程;在中國大學開設中國哲學史課程“中國政治思想史”,另講授“中國經濟史”“農業經濟”“計劃經濟”“社會科學概論”“中國社會發展史”“哲學史”等課程;在塘田戰時講學院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等課程;在中共華中局黨校講授“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 [2] 
  • 教材建設
呂振羽編著的《簡明中國通史》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定為幹部讀物和高等學校教材。 [3] 
  • 培養學生
呂振羽在塘田戰時講學院任教期間指導培養了一批抗日人才。學員中有40多位共產黨員,100多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 [2] 

呂振羽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5年

呂振羽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28年3月
《村治月刊》編輯 [2] 
1954年9月—1959年4月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民族委員會委員 [2]  [7]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2]  [7] 
1959年4月—1965年1月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民族組副組長 [2]  [8] 
1980年4月

中央歷史研究委員會委員 [2]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2] 

呂振羽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呂振羽出生於湖南武岡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的曾祖父呂紀是佃農,後加入太平天國起義軍賴文光部,因戰功顯赫升為大旗官。呂德良憑着自己的聰明能幹,漸漸置買田地、房產,成為自耕農。呂振羽小時,時常隨祖父一起勞動、打柴、放牛。呂振羽的父親讀書未能成名,在村裏開館教兒童讀書,過着半耕半讀生活。少年時代的呂振羽,就跟隨父親就讀。 [2] 
  • 婚姻家庭
1938年10月,呂振羽與江明結成革命伴侶,其女兒的名字是若蘭。 [2] 

呂振羽人物評價

“呂振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史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吉林黨史網評) [2] 
“呂振羽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評) [4] 
“呂振羽是聞名遐邇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史研究的開創者。”(《新湘評論》評) [9] 
“呂振羽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建立和發展以及民族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吉林日報》評) [10] 
“呂振羽的一生,不僅是學術研究的一生,更是革命實踐的一生。他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傳播者;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和建設,舍家為國,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鞠躬盡瘁。”(《湖南日報》評) [11] 

呂振羽人物紀念

  • 紀念命名
1986年8月,秉承呂振羽的遺願,其妻子江明將其生前購買的2.5萬餘冊藏書和在北京的19間住宅全部捐贈給吉林大學。吉林大學在當年呂振羽任校長的辦公室專闢為“呂振羽藏書紀念室”,並設立了“呂振羽獎學金”。 [2] 
  • 紀念故居
呂振羽故居座落於邵陽縣城西南約35公里金稱市鎮溪田村。故居是一棟坐西朝東、青磚青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且帶有典型的湘西南民居特色:走廊欄杆為圓形車葫蘆形,造型別致有味;門楣及窗額上有彩繪歷史故事裝飾。每層樓分為三弄,每弄進深2間,最上層兩端磚牆外吊立木圍欄。 [9] 
  • 豎立雕像
呂振羽塑像佇立於吉林大學逸夫圖書館一樓大廳。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