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恆

(明代官吏)

鎖定
呂恆,原籍山東明朝萬曆年間遷居靖虜衞,明朝安南同知。
本    名
呂恆
主要成就
開農田修水利
國    籍
明朝

呂恆人物簡介

呂恆,初為安南同知,萬曆四十年(1612年),任靖虜衞監收廳通判,奉命監收靖虜衞糧餉。呂恆來到靖遠後,目睹一方荒涼景象,地瘠民貧,食不果腹,深感憂慮,即親臨黃河兩岸,巡覽衞境四周,奏請督撫准許開墾荒田,引水澆灌,與民耕種,以解民憂。四十二年,呂恆躬身力行,率領民眾在衞城周圍80里長的黃河沿岸,開墾水澆地265頃,旱地2413頃,使靖遠地黎民百姓從此糧食自給有餘,免受饑饉災難。呂恆開農田修水利的功德,至今仍為後人傳誦,明代本邑貢士王之升撰寫《監督呂公開田碑記》詳為記載。

呂恆人物經歷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呂恆躬身力行,率領民眾在衞城周圍長八十里的黃河沿岸,開墾荒田,引水澆灌,分給農户耕種,使當地黎民百姓從此糧食自給有餘,免受饑饉之苦。明人靖虜衞貢士王之升撰寫的《監督呂公開田碑記》中,較為詳細記述了呂恆開田的事蹟,從三角城(今三灘鄉)開始,沿黃河以西至古城兒(今北灣鎮),多年荒蕪的土地得以耕種。僅僅兩年時間,便開發水地265頃,墾殖旱田2413頃,當地百姓糧食自給有餘,軍餉也得到了保障。
據史料記載,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以後,隴中一帶連年遭遇旱災,定西、會寧等地饑民枕藉相望,餓殍盈野。靖遠同樣受到旱魔肆虐,但凡勤於耕作的農户人家,依然是糧食豐收,倉儲殷實。呂恆下令打開官府的糧倉,救濟災民,還動員糧食富足的人家拿出餘糧,資助那些由於受旱而食不果腹的人,使靖遠境內眾多的災民得以存活,安然度過荒年。
呂恆還十分重視地方文化教育事業。當時衞中一些功勳子弟,倚仗先世的業績,居家自傲,行為不拘。呂公到任後,即大為整肅,嚴厲管教,扭轉了當地的不良習俗,一時間士風丕振,秩序井然。為此,呂恆著有《古今名言》一書,刊刻發行於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