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師孟

鎖定
呂師孟(1234年-1304年),字養浩,號浩叟,宋末元初霍丘(今安徽霍邱)人,南宋名將呂文德侄。中國南宋大臣。 [7] 
呂師孟初補官保義郎。寶祐二年(1254年),主管義軍都統司機宜文字。歷淮西制準,闢兩淮宣準。開慶元年(1259年),為淮西兵馬副都監。景定元年(1260年),任寶應兵鈐,除閤門祗候,升宣贊舍人、右領衞中郎將、右屯衞將軍,權知寶應軍。鹹淳元年(1265年),知高郵軍,移知招信軍,遷右領軍衞將軍知蘄州。德祐元年(1275年),帶都督府計議官依舊任,入為遙郡刺史帶御器械,換文為太府寺丞,兼右曹郎官軍需監,進秘閣修撰,擢樞密副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辭任兵部尚書,拜端明殿學士,提領八部財用,賜同進士出身,與執政恩數,辭僉書樞密院事。 [7] 
至元十三年(1276年),隨恭帝降元,授漳州路總管,行淮東道宣慰副使。隱居蘇州,有虎阜、苕溪二別墅。與方回友,與朱德潤父為契交。喜蘇軾詩,善草書,有《草韻》。 [7] 
別    名
呂端明
呂浩叟
養浩
浩叟
所處時代
宋末元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安豐霍丘(今安徽霍邱)
出生日期
1234年2月19日(端平元年正月二十)
逝世日期
1304年8月18日(大德八年七月十七)
主要作品
《草韻本》
本    名
呂師孟

呂師孟人物生平

呂師孟在20歲時以蔭敍入仕,歷任武職,到德祐元年(1275年)轉為文資,任樞密院副都承旨 [1] 
呂師孟墓誌銘 呂師孟墓誌銘
當時,呂師孟之從叔呂文煥襄陽降元,並引元軍逼近臨安。南宋欲利用呂師孟與呂文煥的叔侄關係,擢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又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意在討好元軍,準備乞和,在平江文天祥聽説後上疏“乞斬師孟釁鼓”。 [2]  最後宋廷於德祐元年(1275年)十二月除授呂師孟為兵部侍郎,作為副使,隨陸秀夫、夏士林出使元營求和。據説在營中元軍強迫呂師孟下拜,但被呂師孟嚴詞拒絕,當時呂文煥也在元營中,勸呂師孟下拜,呂師孟毅然正色曰:“自有家庭之禮!”眾人都稱讚他。 [1]  這個事蹟在元人朱德潤筆下也有記載。 [3] 
據呂師孟的墓誌銘記載,宋廷求和未果,呂師孟一行返回臨安,升為兵部尚書,被他推辭,接着又拜他為端明殿學士,提領户部財用,賜同進士出身,又授僉書樞密院事,都被他力辭,直到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進入臨安。 [1]  文天祥的《指南錄》則記載呂師孟在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1276年3月6日)隨丞相吳堅賈餘慶等赴臨安城外皋亭山元營遞降表,其間文天祥在營中與呂文煥爭吵,呂師孟在一旁憤憤不平,插嘴説:“丞相上疏欲見殺,何為不殺取師孟?”文天祥罵道:“汝叔侄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來做朝士!予實恨不殺汝叔侄,汝叔侄能殺我,我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侄周全我,我又不怕!”呂師孟一時説不出話來。就連元將唆都也叫好:“丞相罵得呂家好!” [4] 
臨安淪陷以後,呂師孟北上大都,被軟禁四年,才被元廷授以嘉議大夫、漳州路總管,行淮東道宣慰副使,旋即辭官歸隱平江路長洲縣之虎丘。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歲。 [1] 

呂師孟個人作品

呂師孟的墓誌銘記載他“善草書,有《草韻本》行於世”,但其作品今已亡佚。 [1] 

呂師孟歷史評價

由於呂師孟之家族成員大部分降元以及他本人遭文天祥唾罵的緣故,後世普遍對他持負面評價。但事實上,他在元明清時期的江南社會一向以不拜元將、不受元官的守節遺老的形象贏得讚譽和尊敬,明人張昶在《吳中人物記》中就將呂師孟列入“忠義”。 [5] 

呂師孟親屬成員

  • 父親:呂文福 [6] 
  • 母親:劉氏
  • 妻子:束氏
  • 兒子:呂儀之、呂儼之
參考資料
  • 1.    方回:《故宣慰嘉議呂公墓誌銘》。
  • 2.    《宋史》卷四一八,列傳第一七七,《文天祥傳》。
  • 3.    朱德潤:《存復齋文集》卷一,〈壽樂堂銘並序〉:至元十二年,王師下江南。時呂公浩叟(呂師孟)以故宋命出使軍前,持節見淮安忠武王,抗辭不屈。
  • 4.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錄〉。
  • 5.    張昶:《吳中人物誌》卷一〇,《流寓·元·呂浩叟》。
  • 6.    畢沅《續資治通鑑》記載“以文德子師孟為兵部侍郎”,現依據呂師孟的墓誌銘改正。
  • 7.    李峯,湯鈺林編著.蘇州歷代人物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