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寧思

鎖定
呂寧思,出生於遼寧瀋陽,當過海軍和陸軍,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澳洲悉尼大學,主修歷史、俄羅斯文學亞洲研究文學碩士 [1]  畢業後在解放軍文藝社工作,至1983年,上海召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從原單位被借調到《解放軍報》做臨時記者。20世紀90年代初,前往澳大利亞,擔任第一份由中國留學生籌辦的報紙的總編,於1996年香港迴歸前,回到香港,進入中天,2000年鳳凰資訊台成立時,進入鳳凰衞視資訊台
中文名
呂寧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悉尼大學
出生地
遼寧瀋陽

呂寧思人物檔案

姓名:呂寧思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55年
出生地:遼寧瀋陽
參軍經歷:海軍、陸軍
曾就讀學校:復旦大學(本科)、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和悉尼大學
主修專業:歷史、俄羅斯文學和亞洲研究

呂寧思個人觀點

日本地震後觀點
呂寧思: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由於工作人員的拼命努力,情況漸漸的好轉,已經看到了脱離危機的曙光。菅直人説,我們看到了脱離危機的曙光,必須為邁出重建步伐做準備,將思考制定“帶有夢想的”計劃。
在中國《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刊登了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的研究員梅新育的文章,作者就日本地震衝擊日本社會和經濟生活分析提出了5點關於中國產業應該如何應對日本大地震影響的相關構想。
呂寧思:他説,中國作為日本的近鄰,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也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同時也是一個產品包羅萬象的世界工廠,中國能在日本地震後發揮較大作用,首先是爭取擴大工程建築市場,日本大地震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中國相關產業渴望從中獲得一份定額。但是由於市場準入等方面障礙重重,中國工程承包行業在日本市場都做的甚少,因此作者敦促中國政府從日本自身利益出發,適度擴大工程建築等市場的准入,以此爭取時間降低重建的成本。
第二,應有意識優先從日本廠商訂貨,地震造成日本生產和出口體系停頓。對於這類廠商和出口商而言,他們生產所需的日本設備、核心零部件等供應可能告急,從而轉向其他國家供應者,假如中國國內相關產業一時無法填補進口空白,在日本產業逐步恢復正常的時候,中國需要有意識的優先恢復從日本廠商訂貨,扶植其復甦,以制衡第三國或者地區供應商做大。
第三,由於存在上述重建和出口效應,中國貨物和服務出口可能因此而擴大,增加中國貿易順差經常項目收支順差,進而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
第四,大地震之後,中國電子、汽車等一些產業產能利用率可能會因為日本上游中間產品供貨停頓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政府需要為設備進口企業提供一切必要的便利。
第五,經過破壞性地震之後,許多此前不願意向外轉移生產的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會考慮至少向海外轉移一部分產能,中國應當有針對性地為此加強日本來的招商。

呂寧思個人著述

呂寧思書名

呂寧思內容

本書展示——有多少人想當記者,就有多少種當記者的方式。
比起新聞教授的專家來,我顯示出邊緣人的心態和特徵。我的話,要比他們直白很多,也現實很多。儘管沒有經過任何評選和認可。挑選記者也未必輪得到我,我還是自説自話,制定了三十條挑選記者的標準,並把它們宣稱為“新世紀新潮記者十三大條件”。
我們要逼着記者衝上去,因為那是千鈞一髮,或者是百年不遇,你衝不上去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就像戰場上的指揮員,如果你在關鍵時候婆婆媽媽心疼下屬,可能就永遠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
同時扮演教父和僕人,將軍和士兵、聖人和市儈、智者和傻瓜、法官和囚犯、狼和子,劊子手和受害人、朋友和對手,合作者和競爭者——編輯的職業真是個讓人神經緊繃人格分殊工作,在鳳凰衞視的新聞編輯部內工作,至少要慎重妥善處理十大關係。

呂寧思目錄

一、登上太空站
二、我算天上哪顆星?
三、“紅軍隊伍要擴充”
四、老兵新傳
五、可遇不可求
六、人類傳播史界標
七、游擊戰士暢想曲(一)
八、游擊戰士暢想曲(二)
九、第一次出征
十、巴基斯坦:阿拉伯勇士的傑作
十一、戰場外的戰場
十二、新聞是個多稜鏡
十四、差點兒到了坎大哈
十五、我眼中的難民營
十六、“我們在現場”
十七、電視的力量
十八、高級替補隊員
十九、新聞總監
二十、包圍伊拉克
二十一、美國與沙特:半世紀情緣結束
二十二、沒有到任的“前指總指揮
二十三、媒體世界大戰
二十四、你是記者嗎?
二十五、危險的職業
二十六、記者也是學者
二十七、如果我挑選記者
二十八、向自己開槍?
二十九、藏器於身待而動
三十、電視新聞何價
三十一、“世上最小的演播間”
三十二、新聞賺錢了
三十三、編輯部的故事
三十四、編輯部內十大關係
三十五、鳳凰衞視抽伊拉克呼叫
三十六、花花轎子人抬人
三十七、直播時間
三十八、誰也別相信,除了(包括?)你自己
三十九、電視施政(一)
四十、電視施政(二)
四十一、電視:政治家的愛與恨
四十二、新聞可以娛樂化嗎?
四十三、珍惜你的話語權
……

呂寧思人物訪談

從他還是採編部總監的體會中,他理解編輯的職業是個讓人神經緊繃、人格分裂的工作,因為要同時扮演教父和僕人、將軍和士兵、智者和傻瓜、法官和囚犯、豺狼和兔子、朋友和對手、合作者和競爭者。
記者:呂先生,您在鳳凰的位置很有特點,既是重大事件的幕後策劃,又是《時事辯論會》的台前主持,甚至還當一線記者,有什麼樣的能力與素質,才能把這些重擔一肩挑?
呂寧思:我在鳳凰衞視,是中層主管之一,在鳳凰衞視結構體制的盤子裏不算是個“大土豆”,把高層的戰略思想具體化,才是我的職責。正像我在自己的書中專門強調過的,鳳凰衞視是“內行領導內行”,各級幹部都是業務工作的內行。就是説,你領導記者,你也是記者,你策劃節目,你也表演節目,你必須精通這個專業,必須是個稱職的新聞人,才能有資格去管理新聞人。
對我來説這個職位至少授予我一種理論上的權力、藉口和機會,去實踐我一直感興趣並認真研究思考的新聞理念甚至人生理念。而説到新聞感覺和處理方式,我自信還是有點小直覺的,雖然不敢自誇“藝高人膽大”,但無論是上第一線採訪還是在一線指揮,心裏還是有些底氣的。
記者:這種自信是不是和您這麼多年的生活經歷及新聞閲歷有關係?
呂寧思:雖説我的經歷應該算是新聞戰線的老兵,可是我卻當了很長時間的“游擊戰士”。我從很小的時候人家問我:長大了想幹什麼?我就説要當記者。可上小學時正趕上“紅色風暴”,不到17歲就當了兵,學起了俄語。恢復高考時本來想進英語系,卻被複旦大學歷史系錄取了,接下來又讀了俄羅斯文學研究生。直到1983年,上海召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我才從工作單位解放軍文藝社被借調到《解放軍報》當了一段臨時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我又去了澳大利亞,還風風光光地當上了那裏第一份中國留學生辦的報紙的總編,也和朋友一起,邊主持廣播節目,邊玩玩電視,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把美國人自1900年至1950年從報紙到廣播到電視的進程實習了一遍。但是要知道,想在華語傳媒市場幹出名堂,還是得回到中華圈。於是1996年香港迴歸前,我又到香港做電視,而鳳凰衞視資訊台的開播,才讓我找到了最理想的平台。應該説,新聞人承擔着很多時代的責任,但並不是所有平台都能讓希望對時代有貢獻的人去實現自己想法的,相對而言,鳳凰是個較好的平台,他能讓我把能力、思想、經驗與感受釋放出來。在這個實實在在的崗位上,我首先得讓人承認是有資格並有條件擔此重任的,然後才能有機會去發揮你個人的創意和實現公司的理想。我必須把握鳳凰衞視的三個特色:中國特色、東方特色和國際特色,我們的記者既要有正規軍的專業水準,又要有游擊隊的靈活多樣。正是基於我的這些人生經歷和經驗,便決定了我的工作行為方式和我的言論與思想方法。
鳳凰衞視“星光熠熠—06新節目,邁向新里程記者會一月十五日在北京舉行。多位節目主持人及節目策劃人員、製作人員出席推介會。
鳳凰衞視副總裁劉爽致詞時表示,今年是鳳凰衞視開台十週年,鳳凰會以新的面貌迎接自己的生日。
鳳凰衞視中文台執行台長劉春和鳳凰衞視資訊台副台長董嘉耀向與會記者介紹了鳳凰衞視06年的節目改版和新節目策劃的主要特點:一、追求多元化並注重節目形式上的互動效果,如《一虎一席談》和《戈輝夢工場》等新節目的推出;二、抓住文化話題做文章,如新推出的由餘秋雨先生主持的《秋雨時分》和王魯湘主持的《文化大觀園》;三、繼續佔據時事評論節目高端的位置,如在《有報天天讀》後又推出了《世界論中國》節目;四、繼續推進成功的“三名戰略”(即打造名主持人、名評論員、名記者),為多位知名主持人設置了多個體現個人播報特色的欄目,像許戈輝除主持《名人面對面》之外,還增加了欣賞生命絢麗、分享文化盛宴的《戈輝夢工場》,曹景行則接過了《口述歷史》和《風範大國民》的接力棒,楊錦麟繼《有報天天讀》之後,新開闢了週末戰場《世界論中國》,整合歸納一週以來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大中華新聞焦點和海外各主流媒體對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評論觀點,堪稱電子媒體的信息大參考。資訊台在06年推出的新欄目包括《鳳凰資訊榜》、《今日新聞現場》、《鳳凰原紀錄》、《華聞大直播》等。
胡一虎、許戈輝、王魯湘、曹景行、楊錦麟、謝亞芳、呂寧思等主持人和評論員在推介會上亮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