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大器

(明朝末期至南明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民族英雄)

鎖定
呂大器(1598年10月9日—1650年3月30日 [39]  ),字儼若,號東川,又號先自 [42]  ,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小西街(今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小西街)人,祖籍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今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鼓樓辦沈家莊村) [39]  ,明朝末期至南明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民族英雄。 [1]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歷四司。崇禎十四年(1641年)以平亂功,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崇禎十五年(1642年)擢兵部右侍郎,見天下多故,辭官歸隱。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保定、山東、河南總督,不久改任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與左良玉合兵抗張獻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崇禎十七年(1644年),京師報陷,福王立於南京,遷呂大器為吏部左侍郎。因上疏彈劾奸臣馬士英、阮大鋮,被奪職削籍。隆武元年(1645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呂大器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隆武二年(1647年),奔廣東,擁永明王監國,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進少傅,盡督西南諸軍,其他諸將,皆受其約束。 [40] 
永曆四年(1650年)二月 [39] 呂大器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南明朝廷追諡“文肅”。 [1]  [37] 
全    名
呂大器
別    名
東川相國
儼若
東川
諡    號
文肅 [44] 
所處時代
明→南明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小西街(今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小西街)
出生日期
1598年10月9日(萬曆二十六年九月十日)
逝世日期
1650年3月30日(永曆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主要成就
擁永明王即位,續南明國祚十六年
主要作品
《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
最高官職
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祖    籍
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今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鼓樓辦沈家莊村)

呂大器人物生平

呂大器早年經歷

明萬曆二十六年九月十日(1598年10月9日) [38]  ,呂大器出生於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小西街(今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小西街)。 [1] 
天啓四年(1624年)秋,呂大器參加四川鄉試,中舉。 [1] 
崇禎元年(1628年),呂大器中進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名。 [1]  [18] 
崇禎二年(1629年),呂大器被授職行人。 [1]  [19] 

呂大器聲震朝野

崇禎六年(1633年),禮部郎缺,按照慣例推一四川人補充。呂大器因生性耿介,公不拘私,選任為吏部稽勳主事。不久後,呂大器又相繼擔任吏部考功主事、吏部文選主事。 [1]  [20]  呂大器擔任吏部主事後,首懲放南一例,黜罷“偽名偽印”者幾千人。呂大器因廉正稽查,得罪了不少權貴,被罷黜的官員齊集吏部大門。呂大器避開官署,且上密奏。崇禎帝得知後大怒,將帶頭的人斬首。從此,呂大器聲震崇禎朝。不久,呂大器憤於朝廷大臣植黨營私,特上疏彈劾,崇禎帝以呂大器不是諫官,所以沒有答覆,然而崇禎帝也越來越看重呂大器。 [1] 

呂大器居鄉保家

崇禎八年(1635年)冬,呂大器因疾惡如仇、清正剛猛的性格,得罪了不少要員,深為朝中黨人所憎恨。呂大器裝作大病不治,賣了一同官贈送之馬後才得以回家。 [1]  [21] 
崇禎九年(1636年),呂大器告假居家,向知縣提議減免民眾課税。 [1] 
崇禎十年(1637年),呂大器看到遂寧城的城牆低矮而且不結實,就倡議加以修建。工程剛剛完畢,張獻忠就來了,他幫助地方官拒敵守城,遂寧得以保全。朝廷下令給他升官一級。 [1]  [22] 

呂大器巡撫甘肅

崇禎十一年(1638年),呂大器回朝,出任關南道參議,修建陽平關 [1] 
崇禎十二年(1639年),遷任固原副使,期間,巡撫丁啓睿傳令讓他去征討長武的賊寇,他採用挖地洞火攻的辦法消滅了賊寇。 [1]  [23] 
崇禎十三年(1640年),調任湖廣驛傳道參政,呂大器請求告老還鄉,得到崇禎帝的批准。 [1] 
崇禎十四年(1641年),邊關告急,崇禎帝命呂大器留任,擔任固原副使。不久,又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呂大器彈劾總兵官柴時華的不法行徑,於是朝廷解除了柴時華的職務,馬上派副將王世寵接替了他。於是柴時華向西邊的部落借兵,和土魯番一起製造動亂,呂大器命令王世寵前往討伐,打敗了柴時華和西邊的部落兵,柴時華自焚死了。塞外爾迭選、黃台吉等擁兵請賞,打算侵犯肅州,肅州守臣把他們打走了。呂大器又藉着犒賞塞外軍隊為名,在他們飲馬的泉水中投了毒,毒死了他們無數人。又派總兵官馬火廣帶領副將王世寵等人去討伐叛亂的各番,斬獲首級七百多,招安三十八個部落,然後返回。又打敗了那裏叛賊的餘黨。西部邊境基本上安定了。 [1]  [24] 

呂大器征戰南北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六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呂大器仗着自己有本事,性情剛強、急躁,善於避事。當時他看到天下大亂,怕擔任軍隊中的職務,所以極力推辭,並且給吏科投上一封帖子,説自己好酒,好色,貪財,一定不勝任。崇禎帝催促他來京師,他詐稱有病不去,又下了一道嚴厲的詔書批評他,他還是不去,崇禎帝命令有關部門調查後回奏。 [25] 
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呂大器到京。崇禎帝命令他以原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督保定、山東、河北的軍務。當時京城郊區還沒有解嚴,呂大器和和應薦、張汝行等將領飛馬前往扼守順義的牛欄山。總督趙光抃會合各鎮兵力在螺山大戰,和應薦陣亡,別的將領也多次失敗。呂大器領的部隊沒出過什麼事,被提升了一級官俸。 [26] 
五月,因為保定戰事結束,停設總兵官,特設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大呂器擔任了這個職務。湖北的地盤當時已丟失了,武昌也淪陷了,左良玉駐紮在九江,自稱有病不出兵。因為侯恂的緣故,左良玉懷疑大器來是要暗算自己。呂大器親自到病榻前進行慰勞,左良玉的懷疑方略為解消。後來張獻忠在湖南大搞破壞,分派部隊打下袁州、吉安。呂大器趕忙派自己的部將和左良玉的部隊在樟樹鎮進攻賊兵,峽江、永新二郡都得到收復。過後建昌、撫州失陷,左良玉、呂大器兩人不和,兩家的部隊私鬥,燒燬了南昌城關的鄉村。 [27] 

呂大器不擁福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朝廷決定讓呂大器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讓袁繼鹹替換了他。 [1]  [28]  四月,京師淪陷,南京的大臣們討論立新皇帝。呂大器同意錢謙益雷縯祚的主張,打算立潞王。還沒有確定下來,馬士英劉澤清等將領簇擁着福王來了。福王登基後,在五月六日(6月10日)提升呂大器為吏部左侍郎。呂大器因為以前的不同意見沒能實現,自感不安,就在六月十三日(7月16日)上書彈劾馬士英,説:“馬士英他擁兵入朝,厚顏無恥地在朝廷中逗留不去,翻先皇帝親定的逆案,想把阮大鋮塞進內閣。他的兒子花了幾個臭錢就當上都督,他的妹夫沒上過戰場竟官拜總兵,他自己的姻親越其傑、田印、楊文驄本來是先朝的罪人,現在卻高官厚祿,這些豈不是壞亂了等級名分。像吳生生、鄭三俊,我不敢説他們一點過失也沒有,但他們正直、寬容、大方,到底是天下好人們所心服的對象;馬士英、阮大鋮,我不敢説他們連一技之長都沒有,但他們自私、虛偽、邪惡,終究會成為國家無窮盡的罪魁禍首。”他的奏疏遞進去以後,福王以和好共處,體諒國家答覆了他。不久,劉澤清入朝,彈劾呂大器、雷縯祚心中在圖謀不軌。呂大器於是請求離職回家,臨行之前親手把福王監國告廟的文件抄了一份送到內閣,表明自己別無他念。馬士英對他懷恨不已,又讓太常少卿李沾彈劾他。朝廷於是剝奪了呂大器的官籍,又命令法司把他逮捕問罪。因為四川的領土全部失陷,無法找到他的人影才罷休。呂大器被趕走後,李沾被破格提拔為左都御史。錢謙益也因為追隨馬士英、阮大鋮,得以出任禮部尚書,只有雷縯祚被判了死刑。 [1]  [29] 

呂大器南明閣臣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即位,把呂大器召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因道路阻隔,很久他才到任。 [1]  [30]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軍至汀州,唐王遇難,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成功焚儒服入海起兵。十月十四日(11月20日),呂大器自柳州至端州,與瞿式耜丁魁楚等擁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監國。呂大器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掌兵部。十一月十六日(12月22日),朱由榔於肇慶即皇帝位,改元永曆,以明年為永曆元年,頒詔中外。十二月,永曆帝赴梧州,呂大器請留守肇慶,後東入韶州。 [1]  [31] 
呂大器《孟溪水月庵新亭落成序》(1647) 呂大器《孟溪水月庵新亭落成序》(1647)
永曆元年(1647年)三月,呂大器奉父母駐於貴州烏羅衙署附近之水月庵。秋,呂大器向永曆帝上疏,言“川蜀地居上游,為國根本,川蜀安則楚粵俱安,宜及時收拾”。於是永曆帝升他為少傅,讓他統領西南所有的軍隊,接替了王應熊,又賜了他尚方寶劍,讓他享有見機行事的權力。 [1]  [32] 
永曆二年(1648年)夏,呂大器督師至涪州。李佔春率所部來迎,到涪州以後,他和將軍李佔春深相結交。別的將領楊展於大海、胡云鳳、袁韜武大定譚弘譚詣譚文等都接受呂大器的管轄。 [1]  [33] 
永曆三年(1649年)冬,永曆帝詔晉呂大器武英殿大學士,宗室朱容藩聽説後,自稱天下兵馬副元帥,駐兵夔州。呂大器傳令李佔春、於大海、胡云鳳討伐,把朱容藩斬殺。 [1]  [34] 

呂大器溘然長逝

永曆四年(1650年)春,呂大器奉詔到達思南,得病,於是王祥請求讓他到遵義養病,得到永曆帝的同意。 [1]  [35]  二月二十九日(3月30日) [39] 呂大器行至都勻府獨山州(今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病重,草遺疏數紙後薨逝,享年五十三歲。 [1]  [36]  後受王祥襄助,獲葬於遵義之海龍壩(今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李佔春聞訃後,令三軍為呂大器縞素一月。永曆帝聞訃後大慟,為輟朝三日。一切祭葬贈蔭,皆視國故。帝賜諡曰“文肅”。 [1]  [37]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夏之交,呂潛自遵義海龍壩遷父呂大器柩回蜀中遂寧。先葬遂寧磨溪,再遷遂寧北門外嘉禾橋,與母呂氏合葬。 [1] 

呂大器主要影響

呂大器政治

  • 呂大器任吏部主事時,提出鋭行“保舉”之法的建議,被崇禎帝採納。 [1] 
  •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隆武帝遇難,在這緊急關頭之下,呂大器自柳州至端州,與瞿式耜、丁魁楚等擁立永明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就任監國。呂大器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掌兵部。十一月十六日,永明王於肇慶即皇帝位,改元永曆,以明年為永曆元年(1647年), 頒詔中外。永曆立,明祚又得以延續十六年。 [2] 

呂大器軍事

  • 崇禎十年(1638年),呂大器見遂寧城低矮且有毀損,倡議修築,剛竣工,張獻忠分兵襲攻遂寧。呂大器幫助遂寧知縣任賓臣抵禦,自捐金錢,募兵四百,又逢甘肅道曠昭護家眷歸,有邊兵2000名參與,協同城內士民一意扼守,城未破,受到崇禎獎賞。 [22]  [43] 
  • 崇禎十四年(1642年),柴時華竟向西部及吐魯番乞兵叛亂,呂大器令王世寵征討,柴時華戰敗自焚死。此時,塞外爾迭尼、黃台吉等擁兵以乞賞為名,企圖進犯肅州,呂大器借犒賞名義,投毒於飲馬泉,殺其部卒無數;又遣總兵攻討塞外為首作亂者,擊敗其餘黨。至此,西部邊地基本平定。 [24]  [43] 
  • 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李自成農民軍已開始了大規模殲滅明軍的戰鬥,明王朝歲炭可危。當時,北京近尚屬戒嚴地區,呂大器及諸將馳援拒守順義牛欄山。總督趙光懷集合諸鎮軍大戰於螺山,大敗,只有呂大器所部無失。五月,保定地區解除戒嚴後,於江西、湖廣、應天(南京)、慶特設總督,總督署駐九江,呂大器任總督。此時,湖北地失,武昌城陷,左良玉軍九江稱病不進,懷疑呂大器有兼併自己的意圖,而與呂大器不和。呂大器覺後,親自到左良玉牀前慰勞,使其疑心消解。這時,張獻忠進兵湖南,攻袁州、吉安,呂大器遣部將與左良玉軍破張獻忠於樟樹鎮,復佔峽江、永新二郡。 [26-27]  [43] 
  • 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夏,呂大器督師至涪州。李佔春率所部來迎,呂大器命令李佔春明賞罰、飾隊伍、汰老稚、開屯種。其他將領楊展、於大海、胡云鳳、袁韜、武大定、譚弘、譚指、譚文以下,皆受呂大器約束。自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張獻忠死後,四川各地軍閥割據,互相攻戰。直至呂大器歸蜀督師,方得以小安。 [33]  [43] 
  • 永曆三年(1649年)冬,呂大器命李佔春、於大海、胡云鳳合攻朱容藩叛軍,呂大器據忠州石堡寨為策應。李佔春先復石柱,再聯手於大海與朱容藩大戰於三教壩。朱容藩敗走,入萬縣天子城。天子城不守,朱容藩復走雲陽,追兵迫,竟拔劍自殺,餘兵盡降。 [34]  [43] 

呂大器文學

呂大器的詩歌悲涼豪宕,尤以邊塞詩、軍旅詩稱雄於世,山河淪陷之感時託於筆端紙墨,世人稱其詩作“筆老情深”。清代費密編選《劍閣芳華集》、《遂寧縣誌》等錄有呂大器詩作。 [41] 
  • 崇禎十四年(1641年),呂大器平定了少數民族叛亂,於是作《雪山》,這是一首平叛勝利後的抒情詩,寫作者平叛歸來一路所見的景象。首句寫他回師路上旌旗招展,光彩耀目,氣概不凡。下句用誇張和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雪山高峻和山上的積雪。頷聯寫行軍到大沙漠,燕支山一帶,描繪出了月光下沙漠的清朗、空曠與雄渾,以及在白雪籠罩下燕支山瓊玉一般美麗,亦表現了邊地的荒涼與嚴寒。頸聯以南飛的雁陣,暗喻自己的軍馬由西北向東南,度過長城。但仍未忘記塞外的戰鬥生活,因此“勒馬還歌出塞行”。尾聯上句點明時在夏季,仍然“重裘猶不解”更襯托出邊地氣候的涼冷。下句以崆峒山象徵國防力量的強大。邊塞詩向以描寫奇偉壯麗的塞外景色著稱,此詩就極具代表性。更為值得稱道的是,詩的字裏行間始終流動着一種戍邊報國的陽剛之氣,與塞外雪山奇景互相映襯,整首詩給人以豪情四溢之感。 [41] 
  • 呂大器《昭化縣》雲:“不堪百戰後,寥落兩三家。白骨堆荒阜,青磷亂晚霞。高城行鳥雀,古廟困蒹葭。羣盜中原遍,愁心未有涯。”此詩寫明末清初數十年戰亂給蜀中來帶的殘破景象。偌大一個昭化縣,只有孤零零的兩三户人家。幾乎所有的人都死亡了,他們的白骨拋露於荒岡,黃昏還沒有到,鬼火就開始閃爍。高城上行走的應該是兵卒,現在卻只有鳥雀在上面。蒹葭野草吸足了腐屍的營養瘋狂地生長,把古廟緊緊圍困。沒有任何遮掩,一切都根據視覺所見直筆而書;最後一聯把作者自己的感情心態和盤托出。家國之悲、民生之苦,足以感鬼神、泣風雨;筆力遒勁,沉痛悲壯。 [41] 

呂大器歷史評價

明思宗朱由檢:卿航海而來,忠義可嘉。 [4] 《呂文肅公傳》引
徐石麒:今幸翁台慷慨自負,忠純無二,出其餘緒,自可梨庭掃穴,一洗吾儒之恥!然後入贊密勿,如楊石淙故事。美哉洋洋!石麒羨之。 [3] 《可經堂集》
梁雲構:東川工詩,喜遊,志在奇山水。 [3] 《豹陵集》
陳龍正:台台之心神目力,則當世之真冢宰、真輔弼也。 [3] 《幾亭全書》
瞿式耜:①至於東川素有才路,為人亦爽愷。 [3]  《瞿忠宣公集》)②呂東川每事決斷,不肯模稜。 [3]  《瞿忠宣公集》
破山禪師:持正果決,剛毅勇為。 [17] 《錦江禪燈》引
敏樹如相:敬羨鄉尊,位居極品,家傳後裔,不以聲名自拘焉。得燔柴所縛,雖然致君澤民,海內無不稱善。如風清月朗,天下莫不仰觀,以為不愧王師。此真七朝元老,大中正柱國也。 [15] 《敏樹禪師語錄》
鄧漢儀:東川詩,思精而語麗。 [14] 《明詩紀事》引
黎士弘:風規舉止,真大臣也。 [14] 《明詩紀事》引
費密:①公惟仰天拒吭而已,悽楚斷絕,公詩之亂也哉!夫水之為物,流為江河,匯為湖澤,水因其所止而遂變。惟詩亦然,志之深者,其思苦,思苦則比興遠。覽公之詩,庶幾得公志之所立也歟! [4] 《<呂文肅詩>序》)②雖先人本末不盡於此,然揚歷中外,平生節義,亦可知其大略矣。 [4] 《<呂潛文肅公詩>跋》
朱彝尊:呂公驅馳南北,盡瘁行間。 [13] 《明詩綜》
張斐:公為人方嚴敏察,有文武大略,尤嫉惡,雖大潘強宗無所避,以此著功名,亦以此騰誹謗聲。 [6] 《莽蒼園稿》
周彭年:餘初讀公家傳,知公性剛果廉毅,任國事則不計利鈍,不恤譭譽,常憤憤,懷掃除天下志。繼按史傳,公之滅長武賊,討西塞番,拒順義之大敵,擊樟樹之狡寇,以及守鄉城、誅柴鎮、劾馬阮、討容落藩諸梗概。更閲《東林傳》,載公疏詆馬阮雲“赤眉銅馬合湊而糜爛,神京檜賈,温敦接踵,而橫居津要”句。益徵家傳,公志之足信也。既而留都破,公不以勢棘難為,而猶之閩之粵。以文臣而任軍國重寄者,幾又六載。竟以王事卒于都勻,可謂鞠躬盡瘁者矣。 [5] 《<文肅公史傳>跋》
陸廷掄:①公為人方嚴敏察,有文武大略,尤嫉惡。雖大藩強宗,無所避。以此著功名,亦以此騰誹謗聲。 [4] 《呂文肅公傳》)②公剛果廉潔,自服官以來,備歷巖疆。常憤憤懷掃除天下之志。其在甘肅御土番,在保定、江楚御滷寇,皆有緒。晚節崎嶇西南,尤以身任軍國之重,不計鈍,不恤譭譽。論者謂烈皇以天下之大,為螘賊芥取,而區區一隅,僅如黑子之著面,顧能竭蹶支吾,綿歷三紀。蓋自王、何兩閣部而後,公之功於是為多。至於容藩之亂,承製剪滅,以文臣定叛宗,尤從來制府所未有。考諸國史三百年,惟文成一人。然王當方中之日,而公鼓已竭之氣。王以四國之眾,而公倚一校之師,以此較,彼熟難熟易?必有能辨之者。 [4] 《呂文肅公傳》③文武兼資,威懷並用,則公素所蓄積也。故能支傾扶危,砥柱王室。今公死三十載,而西南諸部曲猶多以功名自見於時者。向令年不遽奪,祥暨佔春,一時忠志士皆得執鞭弭屬,橐鞬以奉公,指使西南,成敗未可知也。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悲乎! [4] 《呂文肅公傳》)④顧天之勝人也,一敵除復生一敵。公之抗天也,一君死更立一君。且與三巴五開君子,前推後挽,左提右挈。凡所以撲滅叛逆、張皇軍國,以為修內攘外之計者,固已謀無不周而力無不殫。 [4] 《呂文肅公傳》
陳鼎:先生以皦日直矢之軀,而與羣奸同事,無異麻生蓬蒿中也,安能一日容其直哉?卒至安不終日,而又皇皇奔走於苗蠻僰僰之中,希一申大義於天下,至於死而後己,亦可哀矣。嗟乎!此皆東林人物也,誰謂東林邪黨耶? [8] 《東林列傳》
張廷玉等:大器負才,性剛躁,善避事。 [7] 《明史》
全祖望:其時小宰,則呂公大器也。 [16] 《鮚埼亭集外編》
李調元:文肅詩音旨悽壯,逼似少陵。 [14] 《明詩紀事》引
温睿臨:大器負才而性剛,善於避事。 [10] 《南疆繹史》
徐鼒:①大器負才,性剛躁,善避事。 [11] 《小腆紀傳》)②大器蓋機權幹略,有用之才也。使盡所展布,未必無救於時。乃以定策二心,為羣邪所齮齕,狼狽去國,為可撼也。考士英、澤清諸人無足責,吾獨惜夫大器者,挾趨避之術以事君,而不克為純臣也。 [12] 《小腆紀年附考》
西亭凌雪:大器負材而性剛,見天下多故,久于軍旅,意欲避事。 [9] 《南天痕》

呂大器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高祖父
呂誠
字自成,景泰四年(1453年)舉人,任鞏昌府教授,以“正人”著稱。
曾祖父
呂環
原籍湖北麻城縣孝感鄉,明時攜弟呂瑼由楚之黃州府遷蜀。
祖父
呂克謙
以孫呂大器貴,賜贈光祿大夫,修百歲坊。
父親
呂有聞
以子呂大器貴,賜封太保、光祿大夫。
母親
文氏
誥封一品太夫人。
平輩
妻子
徐氏
誥封一品夫人。
子輩
兒子
呂潛
呂大器長子,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官至太常博士。
呂淵
呂大器次子。
呂泌
呂大器三子,康熙二年(1663年)舉人。
呂澈
呂大器五子,諸生。
女兒
李呂氏
呂大器長女,嫁長洲知縣、語言學家李實,清代名臣李仙根之母。
餘呂氏
呂大器次女,嫁四川監軍副使餘璀。
齊呂氏
呂大器三女,嫁武鄉知縣齊璋。
張呂氏
呂大器四女,嫁膠州知州張象翀。
李呂氏
呂大器五女,嫁西充明遺民李映庚。
趙呂氏
呂大器六女,嫁湄潭明遺民趙退思。
注:呂大器四子、六子名不詳,不錄於此。 [1]  [39] 

呂大器主要作品

呂大器著有《東川詩草》《次梅集》《塞上草》《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等。 [41] 

呂大器史料索引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7] 
參考資料
  • 1.    四川宋瓷博物館編;胡傳雄,陳名揚主編;何瀛中顧問;李寶山,胡瑤,胡云柯副主編,遂寧歷史名人年譜,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08,第57-82頁.
  • 2.    胡傳淮著;四川宋瓷博物館編,遂寧歷史名人研究,巴蜀書社,2017.12,第129-141頁.
  • 3.    胡傳淮,陳名揚主編;四川宋瓷博物館編,南明宰相呂大器,現代出版社,2016.06,第73-74、78-80、93-95頁.
  • 4.    楊世洪主編,遂寧縣誌校注 光緒5年本 上,巴蜀書社,2019.03,第483-503頁.
  • 5.    楊世洪主編,遂寧縣誌校注 乾隆52年本 下,巴蜀書社,2019.03,第628-629頁.
  • 6.    (清)張斐著,莽蒼園稿,鳳凰出版社,2010.10,第152-159頁.
  • 7.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9]
  • 8.    東林列傳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9]
  • 9.    南天痕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9]
  • 10.    南疆繹史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9]
  • 11.    小腆紀傳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9]
  • 12.    (清)徐鼒撰,小腆紀年附考,中華書局,1957.05,第206-207頁.
  • 13.    明詩綜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09]
  • 14.    (清)陳田輯撰,明詩紀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第3265頁.
  • 15.    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 69 語錄部 34,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12,第122頁.
  • 16.    (清)全祖望撰,全祖望集匯校集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12,第1338-1339頁.
  • 17.    (清)丈雪通醉輯;張新民等點校;(清)善一如純輯;劉泳唐校點;樂光彥標點,錦江禪燈,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8.08,第243-244頁.
  • 18.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崇禎元年進士。
  • 19.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援行人。
  • 20.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援行人,擢吏部稽勳主事,更歷四司。
  • 21.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乞假歸。
  • 22.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以邑城庳惡,倡議修築。工甫竣,賊至,佐有司拒守,城獲全。詔增秩一等。
  • 23.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出為關南道參議,遷固原副使。巡撫丁啓睿檄大器討長武賊,用穴地火攻法滅之。
  • 24.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十四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劾總兵官柴時華不法,解其職,立遣副將王世寵代之。時華乞兵西部及土魯番為變,大器令世寵討敗時華及西部,時華自焚死。塞外爾迭尼、黃台吉等擁眾乞賞,謀犯肅州,守臣拒走之。大器假賞犒名,毒飲馬泉,殺其眾無算。又遣總兵官馬爌督副將世寵等討羣番為亂者,斬首七百餘級,撫三十八族而還。又擊敗其餘黨。西陲略定。
  • 25.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大器負才,性剛躁,善避事。見天下多故,懼當軍旅任,力辭,且投揭吏科,言已好酒色財,必不可用。帝趣令入京,詭稱疾不至。嚴旨切責,亦不至,命所司察奏。
  • 26.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明年三月始至,命以本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時畿輔未解嚴,大器及諸將和應薦、張汝行馳扼順義牛欄山。總督趙光抃集諸鎮師大戰螺山,應薦陣亡,他將亦多敗。大器所部無失事,增俸一等。
  • 27.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五月,以保定息警,罷總督官,特設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駐九江,稱疾不進。以侯恂故疑大器圖己,語具良玉傳中。大器詣榻前與慰勞,疑稍釋。而張獻忠大躪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將及良玉軍連破之樟樹鎮,峽江、永新二郡皆復。已而建昌、撫州陷,良玉、大器不和,兵私鬥,焚南昌關廂。
  • 28.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廷議因改大器南京兵部右侍郎,以袁繼鹹代。
  • 29.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十七年四月,京師報陷,南京大臣議立君。大器主錢謙益、雷縯祚言,立潞王。議未定而馬士英及劉澤清諸將擁福王至。福王立,遷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異議絀,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擁兵入朝,靦留政地,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躋阮大鋮中樞。其子以銅臭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陣,授總戎,姻婭越其傑、田仰、楊文驄先朝罪人,盡登膴仕,亂名器。“夫吳甡、鄭三俊,臣不謂無一事失,而端方諒直,終為海內正人之歸;士英、大鋮,臣不謂無一技長,而奸回邪慝,終為宗社無窮之禍”。疏入,以和衷體國答之。未幾,澤清入朝,劾大器、縯祚懷異圖。大器遂乞休去,以手書監國告廟文送內閣,明無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覆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盡失,無可蹤跡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謙益亦以附士英、大鋮,得為禮部尚書。獨縯祚論死。
  • 30.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明年,唐王召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道梗,久之至。
  • 31.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汀州失,奔廣東,與丁魁楚等擁永明王監國,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
  • 32.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久之,進少傅,盡督西南諸軍,代王應熊,賜劍,便宜從事。
  • 33.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至涪州,與將軍李佔春深相結。他將楊展、於大海、胡云風、袁韜、武大定、譚弘、譚詣、譚文以下,皆受大器約束。
  • 34.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宗室朱容藩自稱天下兵馬副元帥,據夔州。大器檄佔春、大海、雲風討殺容藩。
  • 35.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大器至思南得疾。
  • 36.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次都勻而卒。
  • 37.    《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王諡為文肅。
  • 38.    楊世洪,胡傳淮著,遂寧史話,巴蜀書社,2020.06,第249頁.
  • 39.    胡傳淮. 明末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潛世系[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 第30卷(5):69-75.
  • 40.    胡傳淮. 遂寧歷代顯宦及鼎甲考錄[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3):34-37.
  • 41.    胡傳淮. 明代遂寧呂氏家族詩人初探[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1):42-45,57.
  • 42.    釋身振著,雙桂禪燈錄,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09,第103頁.
  • 43.    王金星,杜春海,周光寧,文化遂寧,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9,第155-157頁.
  • 44.    《小腆紀傳·卷第三十》:丙戌(一六四六)八月,隆武帝殂於汀州;兩廣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議奉桂王監國,大器與推戴,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奔梧州,大器棄官入蜀。戊子(一六四八),督師王應熊卒於畢節衞;進大器少傅代之,賜劍便宜行事。時朱容藩謀據蜀,自稱「監國蕩寇將軍」;李佔春為其所惑。按部至涪州,佔春來謁;大器察其可用,深相結,勸其誅容藩自贖。佔春感悟,容藩因敗死。大器欲遍觀諸將能否,入遵義。王祥具橐鞬迎甚恭,大器知其無能為;太息謂李幹德曰:『楊展志大而疏,袁、武忍而好殺,祥尤庸懦不足仗;蜀事尚可為乎』?一日,於石柱司夜遁,走黔之獨山州;鬱郁疽發背。明年,卒于都勻;諡「文肅」。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