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四進士府

鎖定
呂四進士府,由清末進士李磐碩建於清代同治12年(1873年),是一座擁有100多年曆史的清代古建築。
位於江蘇省南通啓東呂四港鎮三益路口,南鄰呂四烈士街,北側是一條淑儀巷,是一座具有100多年曆史的古民宅,其建築格局為三廳兩園,前廳面街有大門堂,堂前豎有旗杆石,大門上方有一塊匾額,上書“進士出身”。後廳三級踏階,八架前檀木雕走廊,院子裏花木翠竹鬱鬱葱葱,一側有拱門,牆面有玻璃琉璃窗,透過窗格,彷彿能感受到這座古宅當年的書香琴聲。
於2001年的啓東市文物普查中被發現,並被列為啓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7月起,呂四港鎮人民政府組織對進士府的中、後廳進行修復。 [1-2] 
中文名
呂四進士府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啓東市呂四港鎮 [1-2] 
保護級別
啓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立時間
清同治12年(1873年)

呂四進士府主要景點

進士府原一進三堂三廳二園,東西廂房,大門朝南,有客人來開正門進堂間,進大門有一道屏牆,屏牆一側建有小屋是守門人所住,人必須過屏牆才能進得堂間。平日一般進出都從耳門,耳門有二道,是二扇成拱形的園門,院內假山花卉,樹木曲徑,有園林山水風格,正廳三級台階,按進士身分建造,上了石階是寬敞的拔廊,方木柱子,兩邊欄杆,雕刻精緻,整座建築青磚小瓦,翹脊飛檐,廳堂兩邊都是板壁,地面用上好的木板鋪設,木板都是用整條,沒有接縫,地板離地面約50公分,從側牆可以看到,隔一定距離留有磚縫空隙,使地板透氣不受腐蝕。
現李磐碩故居前廳,廂房及二園已毀,目前僅剩後廳。

呂四進士府旅遊信息

呂四進士府位於呂四鎮三益路(巷)西側。

呂四進士府發展歷史

其建築為清式營造風格、硬山頂、三級踏跺(階石),八架前檐廊磚木結構、硬木地板、琉璃窗格。進士府現佔地面積1000平米。中、後廳合計建築面積310平方米。

呂四進士府李磐碩簡介

李磐碩是清末呂四地區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作為清末江淮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李磐碩與張謇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成為張謇實業救國的左膀右臂和一生的至交。
李磐碩,字審之,乳名李安,1850年出生於呂四書香世家,他自幼聰慧,讀書過目不忘,有“智靈神童”之譽。他從青年的時候,就與南通才子範當世結伴而行,四處遊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遊歷增長了他的閲歷,也讓他目睹了清末社會的動盪和民生的艱難。
李磐碩走過了20多年的進取功名之路。他18歲通過縣試成為最年輕的秀才,開始了功名的起點。他於1889年參加順天府鄉試考取舉人,1890年三月參加禮部會試考取貢生,四月參加光緒皇帝主持的殿試,高中二甲進士,官拜户部主事。成為讀書人所羨慕的兩榜進士。
為官以後,他目睹了列強對華夏的蹂躪,朝綱的腐敗,羣臣貪污,政治上的失意,使他看破了宦海沉痾。1900年,他以父喪守孝為名,辭官返回呂四,再也沒有踏上進京之路。
在家期間,適逢張謇在呂四創辦同仁泰鹽業公司和通海墾牧公司的時候,張謇多次拜謁進士府,邀請李磐碩幫助,李欣然接受。他成為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及分廠的股東之一,為他籌措資金,他同時也是張謇通海墾牧計劃和教育興國的帶頭人之一,風來雨去,不辭辛勞,利用他傑出的才能在墾區辦廠興教。
光緒34年八月九日,李磐碩在呂四去世。八月26日,張謇飽含深情的為他題寫了輓聯一副,送至呂四進士府。聯曰:
“名心到死難灰,病榻長潭,佳傳猶留身後託”
“諍友平生略盡,遺書重讀,高歌誰是眼中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