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其恩

(哈爾濱的好市長)

鎖定
呂其恩(1911-1979),男,漢族。 別名呂志恆、呂其臣、呂光軍,膠東特委書記。1971年11月至1979年7月任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7月18日因病在哈爾濱逝世。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黑龍江省第二、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2] 
中文名
呂其恩
別    名
呂志恆、呂其臣、呂光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1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9年7月18日
職    業
哈爾濱市長
出生地
遼寧省莊河市

目錄

呂其恩人物生平

呂其恩,1911年10月出生於莊河王家島一户漁民家庭,曾任莊河縣縣長,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22年至1931年在本村小學及莊河縣城中學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呂其恩回到家鄉擔任義務教員。1932年,呂其恩渡海到煙台,考入山東省立煙台中學讀書。在此期間,呂其恩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讀書會,創辦刊物,逐漸成為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1935年煙台爆發“徐明娥事件”,呂其恩因組織遊行示威被校方開除學籍。當年7月赴北平,在北京大學當旁聽生,在此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即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6年6月,受黨組織委派,呂其恩回到煙台開展工作。是時,膠東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呂其恩着手恢復和發展黨組織,先後任中共煙台市委書記、膠東特委副書記和特委書記。1938年8月,膠東特委改為膠東區黨委,呂其恩任膠東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在山東工作期間,呂其恩為重建膠東特委、保存武裝鬥爭火種作出了傑出貢獻。1939年,呂其恩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隨山東代表團奔赴延安。由於“七大”延期召開,呂其恩進入中央黨校深造,並留校工作。1945年5月,呂其恩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七大”閉幕後,中央決定派呂其恩回到東北從事地下工作。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中共中央指示膠東區黨委迅速經海路到東北開闢工作。膠東區黨委立即組建海上“挺進東北先遣支隊”,由呂其恩任司令員,攜電台從煙台乘船北渡。1945年9月,呂其恩率領先遣支隊智取莊河,並立即向延安總部和山東分局及膠東區黨委發電,報告東北形勢,以及蘇聯紅軍對八路軍的態度,提議“儘量多派”部隊到東北“迅速創造總根據地支援關內戰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第一次在東北發出電報。中央根據呂其恩的電報第一時間調整戰略,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9月12日先遣隊在莊河成立“莊河縣民主聯合政府”,呂其恩出任縣長。這是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建立的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是東北大地噴薄而出的一道紅色曙光。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12月,呂其恩還以安東省政府副主席、中共安東(今丹東)市委書記兼市長的身份,在王家島迎接了以郭沫若為代表的第二批從香港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的民主人士。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呂其恩隨志願軍入朝作戰,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勳章。從朝鮮回國以後,呂其恩調往黑龍江省工作,並長期擔任哈爾濱市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7月因病在哈爾濱逝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