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光

(抗日英烈)

鎖定
呂光(1914-1944),原名陳炤,苗族,雲南省思茅縣復興鎮人。抗戰前即在上海、武漢、北平等地從事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4月,在陝西關中公校分校任宣傳科長,以後任高級隊三隊隊長、第四隊主任。1939年7月,華北聯大成立,任組織科長、學校黨委會委員。1942年,由晉察冀挺進到抗戰最前線的冀東,任中共冀東地委(後改為特委)宣傳部長兼《救國報》社社長。對冀東的宣傳工作貢獻頗大。1944年10月,在楊家鋪突圍戰鬥中,不幸犧牲,時年30歲。 [1]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 
中文名
呂光
別    名
陳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苗族
籍    貫
雲南省思茅縣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4年10月17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呂光人物生平

呂光早年時期

1914年生於雲南省思茅縣復興鎮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陳景星早年從政,後棄政從教,在家鄉曾任過中學教員和校長。思茅中學畢業後,到昆明考入省立工業學校。1935年,考入北平朝陽大學,12月9日參加北平愛國學生示威遊行(即一二九運動)抗議華北當局“自治運動”,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遭到國民黨軍宋哲元部鎮壓。後隨“學聯”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民國25年(1936)在北平加入“左聯”團體,同年12月,在參加北平抗日救國活動中被捕入獄。獲教出獄後,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 [4] 

呂光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後,毅然回國。奔赴延安陝北公校關中分校學習,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4] 
1938年4月,呂光在陝西關中公校分校任宣傳科長,後任高級隊三隊隊長、第四隊主任等職。1939年7月,華北聯合大學成立,任組織科長、校黨委委員。 [4] 
1942年9月下旬,呂光等奉命由晉察冀邊區來冀東工作,呂光任冀東地委宣傳部副部長。1943年6月中共晉察冀熱邊特委組成時,呂光任特委宣傳部副部長。7月,兼任救國報社社長。 [5] 
呂光對辦報工作極為重視。他深深地懂得,在當時的嚴酷條件下,敵後抗日根據地領導機關與廣大軍民的聯繫與溝通,是多麼依賴這張報紙。上任不久,他就在細緻調研、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和改進《救國報》工作的計劃。首先,必須堅持不脱期地出報,及時傳播黨的聲音。讓廣大軍民看到報紙就如同看到黨一樣,增強信心,堅持革命鬥爭。第二,改進版面,突出重點新聞。除重視戰爭新聞,中央特別重要的指導性文章(新華總社的專論、社論、述評等)必須摘要登載,及時傳播中央聲音。第三,在時事報道上,對眾多時事新聞以定期綜合報道或發表時事講話形式刊載。改版後的報紙深得廣大羣眾歡迎。 [6] 
1944年初,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冀東特委決定五個地區委分別出版《救國報》地方版:即《灤西版》《灤中版》《灤東版》《路南版》《燕南版》。就這樣,《救國報》又從一份油印的、印數不過五六千份的報紙,迅速擴大發行數量五六倍,並且還另出一種十六開本文獻彙編性質的《救國時報》,專門刊載八開小報無法容納的時事解説和論文。 [6]  經過呂光等人的短期籌備,5個地區的《救國報》地方版都先後與各地區軍民見面,有效地配合了各地區的抗日鬥爭。 [5] 
1943年秋後,在呂光的倡議下,成立了羣眾組織“新長城社”,由呂光任理事長,出版綜合性的文藝刊物《新長城》。同時,還創辦了特委黨刊《堅持》,對提高幹部的政治理論水平,統一思想,交流工作經驗起到了重要作用。 [5] 
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已成敗局,進行垂死掙扎。冀東地區的敵人採取所謂遠距離襲擊的戰術,進行大規模的分區“掃蕩”。10月上旬,中共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縣皈依寨村召開了三級幹部會議,傳達中央分局決定,分析形勢,部署工作。為了粉碎敵人“掃蕩”,會後,周文彬、朱其文分別率領特委和行署機關於10月16日轉移到楊家鋪一帶。這時敵獨立第八旅團數千名日軍精鋭長途奔襲而來。17日凌晨,從豐潤縣城出動的敵人,與特委警備部隊遭遇,當即展開激戰。機關同志們往北轉移到楊家鋪北山。這時,敵人把目標集中到楊家鋪,特委機關和報社都陷入敵人包圍之中。在突圍中,呂光壯烈犧牲,年僅30歲。 [5] 

呂光親屬成員

妻子:劉俞芬 [2] 
1939年,兩人在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大相識了。當時呂光擔任華聯大組織科長,劉俞芬是學校抗日宣傳的積極分子,兩人志同道合,相互敬慕,於1941年夏天結為夫妻。1942年,兩人調到冀東工作。1944年,兩人犧牲於豐潤楊家鋪戰鬥中,劉俞芬時年26歲。 [2] 

呂光主要作品

1944年春天,呂光的親密戰友顧寧被派往五地區委主持《救國報—燕南版》的工作,顧寧不僅是一位富有經驗的新聞工作者,而且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不幸,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僅僅戰鬥了3個月,就在豐潤縣白官屯附近一次突圍戰鬥中英勇犧牲。為悼念這位戰友,呂光寫了一首詩《挽顧寧》,發表在《新長城》上:
正當綠柳迎春時,噩耗驚心顫髮絲。
傷友豈宜灑熱淚,雪仇應待搴敵旗。
一朝雄師縛歷鬼,三軍壯歌作哀詩。
俯首停筆無由寫,任他東風弄征衣。 [7] 

呂光後世紀念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呂光犧牲後,被安葬在馬頭山,解放後被遷葬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