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吼,漢語一級字 [7]  ,讀作吼(hǒu ),本義指[野獸]大聲叫。 [6] 
中文名
拼    音
hǒu
部    首
五    筆
kbnn
鄭    碼
jyz
外文名
roar
注    音
ㄏㄡˇ
總筆畫
7
部外筆畫
4
四角碼
62010
統一碼
543C
倉頡
rndu
筆順
2515215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吼hǒu
⒈ 獸大聲叫:吼叫。獅吼。 [6] 
⒉ 人在激怒時的呼喊:大吼。
⒊ (風、汽笛、大炮等)發出巨大的聲響:吼鳴。 [1-4] 
基本詞義
◎ 吼 hǒu
〈動〉 [6] 
(1) (形聲。從口,孔聲。本義:[野獸]大聲叫)
(2) 同本義 [roar]
吼,聲也。——《廣韻》
(3) 又如:虎吼;獅子吼;大炮一再地吼
(4) 人因憤怒或情緒激動而大聲呼喊 [shout;cry out]。如:吼吒(大聲怒喝);吼怒(怒極而大聲咆哮);吼喊(大聲叫喊);吼號(大聲哀號)
(5) 風、雷等發出的巨響 [roar;thunder]。如:吼嘯(呼嘯;發出巨響);吼沫(發出巨響的激流浪花);吼雷(打響雷,雷鳴)
(6) 〈方〉∶叫,呼喚 [人] [call]
意馬,吼你大大去。——《秧歌劇選》
詞性變化
◎ 吼 hǒu
〈名〉
(1) 虹 [rainbow]
虹謂之吼。——明· 李翊《俗呼小錄》
(2) 哮喘病 [asthma]。如:吼兒病;吼疾 [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吼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廣韻》呼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後切,音。《玉篇》牛鳴也。《增韻》虓聲。《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踴躍自奮。《梵書·大智論》闢如獅子,百獸之王,為小蟲吼,則為眾所笑。《玉篇》亦作吽。《廣韻》亦作呴。
又《廣韻》呼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蔲。《廣韻》聲也。
又《集韻》《類篇》厚怒聲。本作。○按《玉篇》《廣韻》吼、分載,音義各別。《集韻》《類篇》非。
考證:《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躍自奮。謹照原文躍改踴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