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吻蘭屬

鎖定
吻蘭屬(學名:Collabium Blume)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和假鱗莖。假鱗莖細圓柱形或貌似葉柄,具1個節,被筒狀鞘,頂生1枚葉。全屬約10種,分佈於熱帶亞洲和新幾內亞島。中國有3種,分佈於南方諸省區。
中文名
吻蘭屬
拉丁學名
Collabium Blum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吻蘭屬

吻蘭屬形態特徵

吻蘭屬圖片 吻蘭屬圖片
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和假鱗莖。假鱗莖細圓柱形或貌似葉柄,具1個節,被筒狀鞘,頂生1枚葉。葉紙質,先端鋭尖,基部收狹為長或短的柄,具關節。花葶從根狀莖末端近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總狀花序疏生數朵花;花序柄纖細,基部被膜質鞘;花中等大;萼片相似,狹窄;側萼片基部彼此連接,並與蕊柱足合生而形成狹長的萼囊或距;花瓣常較狹;唇瓣具爪,貼生於蕊柱足末端,3裂;側裂片直立;中裂片近圓形,較大;唇盤上具褶片;蕊柱細長,稍向前彎,基部具長的蕊柱足,兩側具翅;翅常在蕊柱上部擴大成耳狀或角狀,向蕊柱基部的萼囊內延伸;蕊喙短,先端平截;花粉團2個,蠟質,近圓錐形,附着於較鬆散的粘質物上。 [1] 

吻蘭屬分佈範圍

全屬約10種,分佈於熱帶亞洲和新幾內亞島。中國有3種,分佈於南方諸省區。 [1] 

吻蘭屬下級分類

共有三類:
錨鈎吻蘭 Collabium assamicum (Hook. f.) Seidenf.
吻蘭 Collabium chinense (Rolfe) Tang et Wang
台灣吻蘭 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

吻蘭屬錨鈎吻蘭

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1-2釐米,圓柱形,長4-6釐米,粗7-12毫米,基部稍擴大,被膜質筒狀鞘,頂生1枚葉。葉紙質,橢圓形,長20-36釐米,寬5-12.5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收狹為長9-10釐米的柄,具5條脈。花葶長達1米餘,無毛,被4-5枚長3-5釐米的鞘;總狀花序長達21釐米,具多數疏離的花;花苞片狹披針形,長1.2-1.5釐米;花梗和子房纖細,長2-2.5釐米;花白色;中萼片狹長圓形,長1.4-1.8釐米,寬3毫米,先端稍鈍,具不明顯的脈;側萼片鐮刀狀長圓形,等長於中萼片而稍寬,先端鈍,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具不明顯的3條脈;萼囊距狀,長約4毫米;花瓣相似於側萼片而較狹;唇瓣倒卵狀楔形,長約1釐米,3裂;側裂片近卵形,先端鈍,攤平後兩側裂片先端之間相距約1釐米;中裂片倒卵形,凹陷,先端近截形,寬5-7毫米;唇盤上具3條褶片,中央1條較短;蕊柱長1釐米,具明顯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兩側各具1枚倒齒狀的臂。花期4月。
產廣西東部(平南、金秀、荔浦)和西藏東南部(墨脱)。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谷岩石陰濕處或林下。也分佈於印度東北部和越南。 [2] 

吻蘭屬吻蘭

假鱗莖細圓柱形,貌似葉柄,通常長約4釐米,與葉柄近等粗,基部稍擴大並多少貼伏於根狀莖上,被鞘。葉紙質,長7-15 (-21)釐米,寬(2-)4-7(-9)釐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並具長1-2釐米的柄,具多數弧形脈。花葶長14-18釐米,無毛,被2-4枚膜質筒狀鞘;總狀花序長4-7釐米,疏生4-7朵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比花梗和子房短,長1.1-1.6釐米,先端漸尖;花中等大;萼片和花瓣綠色;中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1釐米,寬約2.5毫米,先端漸尖,具5條脈;側萼片多少鐮刀狀長圓形,等長於中萼片而較寬,先端漸尖,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具5條脈;花瓣長圓形,與萼片等長而稍狹,先端漸尖;唇瓣白色,倒卵形,長約9毫米,基部具爪,3裂;側裂片小,卵形,先端鈍,攤平後兩側裂片先端之間相距6毫米;中裂片近扁圓形,寬9毫米,先端近圓形,前端邊緣稍具細齒;唇盤在兩側裂片之間具2條新月形的褶片並延伸至基部的爪上;距圓筒形,長6毫米,粗約2.5毫米;蕊柱黃色,長約1釐米,基部具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兩側擴大為向前伸的三角形齒。花期7-11月。
產福建南部(南靖)、台灣(台北一帶)、廣東(英德、肇慶、大埔)海南(保亭、白沙)、廣西南部(十萬大山)、雲南東南部(屏邊)和西藏東南部(墨脱)。生於海拔600-1000米的山谷密林下陰濕處或溝谷陰濕岩石上。越南、泰國也有。 [3] 

吻蘭屬台灣吻蘭

假鱗莖疏生於根狀莖上,圓柱形,長1.5-3.5釐米,粗2-4毫米,被鞘。葉厚紙質,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22釐米,寬3-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有時楔形,具長1-2釐米的柄,邊緣波狀,具許多弧形脈。花葶長達38釐米;總狀花序疏生4-9朵花;花序柄被3枚鞘;花苞片狹披針形,約等長於花梗和子房,通常長1-1.5釐米,先端漸尖;萼片和花瓣綠色,先端內面具紅色斑點;中萼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15-17毫米,寬2.2-2.5毫米,先端漸尖,具3條脈;側萼片鐮刀狀倒披針形,比中萼片稍短而寬,先端漸尖,基部貼生於蕊柱足,具3條脈;花瓣相似於側萼片,近先端處寬2毫米,先端漸尖,具3條脈;唇瓣白色帶紅色斑點和條紋,近圓形,長10-14毫米,基部具長約5毫米的爪,3裂;側裂片斜卵形,先端鋭尖,上緣具不整齊的齒,攤平後兩側裂片先端之間相距約8毫米;中裂片倒卵形,寬約5毫米,先端近圓形並稍凹入,邊緣具不整齊的齒;唇盤在兩側裂片之間具2條褶片;褶片下延到唇瓣的爪上;距圓筒狀,長約4毫米,末端鈍;蕊柱長約1釐米,基部擴大,具長約4毫米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擴大而呈圓耳狀。花期5-9月。
產台灣(台北、南投等地)、湖北(神農架)、湖南南部(宜章)、廣東北部和西南部(乳源、陽春)、廣西東北部至西北部(融水、龍勝、凌雲、全州)、貴州東北部(梵淨山)和雲南東南部(屏邊、西疇)。生於海拔450-1600米的山坡密林下或溝谷林下岩石邊。也見於越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