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吹風散

(植物物種)

鎖定
吹風散是一種植物,可做藥材,有治腸炎的功效。
中文學名
吹風散
別    稱
紅大風藤,紅十八症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木蘭科(Magnoliaceae)
亞    屬
南風五味子亞屬
分佈區域
湖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錫金、孟加拉、越南

吹風散形態特徵

常綠木質藤本。根的表皮灰褐色,內紅色、有香氣。莖有松而厚的軟木塞樣栓皮,除去外皮呈紅色。根與莖切斷吹之均可通氣。葉互生,革質,光滑肥厚,綠色,長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6~10釐米,寬3~4釐米,先端急尖,基部闊急尖,全緣;嫩葉揉之微粘手。花紅色或黃色,單生於葉腋內。雄花花被12~13片,雄蕊約25,雄蕊柱圓球狀;雌花花被與雄花相似,雌蕊羣由35~50心皮組成。聚合果近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2~2釐米,熟時紅色。種子腎形。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1] 

吹風散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疏林中、溝邊濕潤處。

吹風散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吹風散採集

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吹風散性味

《文山中草藥》:"甘,温。"

吹風散功用主治

祛風濕,和腸胃,行氣上痛。治感冒,風濕痹痛,腹瀉,嘔吐,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莖:治風濕,跌打,刀傷,蛇傷。"
②《文山中草藥》:"藤:行氣止痛,祛風除濕。治腸胃炎,感冒,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骨折。"

吹風散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吹風散選方

①治腸炎,感冒:吹風散三至五錢。水煎服,日服二次。
②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吹風散幹藤粉末適量,調醋外敷患處;亦可內服、煎湯或泡酒。
③治骨折(復位後,小夾板固定):吹風散鮮葉適量,搗爛包敷患處。(選方出《文山中草藥》)

吹風散異名

入地射香、水燈盞、細風藤(《廣西藥植名錄》),紅大風藤,紅十八症、大鑽(《文山中草藥》) [2] 

吹風散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冷飯藤的藤或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