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吹不響的哨子

鎖定
《吹不響的哨子》是2012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斌先。
書    名
吹不響的哨子
作    者
陳斌先
出版社
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9月1日
頁    數
274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39643243, 7539643242
語    種
簡體中文

目錄

吹不響的哨子內容簡介

沒有人能夠讓生活停滯不前,也沒有人能夠讓再現生活的作品銷聲匿跡。經濟飛速發展帶來很多挑戰與困惑,面對人情世故、社會倫理和道德秩序等問題,很多人逐漸迷失了自我。加上社會轉型時期,利益集團及鏈條的重新分配和衍生,造成很多跌宕起伏的人生。全書共計收集作者(陳斌先)八部中篇小説,即為,吹不響的哨子、天福、天街咋就恁麼長、天狗、鄉村大客户、響郢、秀秀這個娃呀、誰把誰的淚水擦乾。
秀秀這個娃呀
誰把誰的淚水擦乾

吹不響的哨子序言

沒有人能夠讓生活停滯不前,也沒有人能夠讓再現生活的作品銷聲匿跡。經濟飛速發展帶來很多挑戰與困惑,面對人情世故、社會倫理和道德秩序等問題,很多人逐漸迷失了自我。加上社會轉型時期,利益集團及鏈條的重新分配和衍生,造成很多跌宕起伏的人生。大家一方面沉浸在經濟發展帶來的快樂物質生活中,一方面又沉淪在隨之產生的更高的精神追求的掙扎與迷惘中。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農村生活對我的影響很大,進入鄉村敍事,就像找到自己的母體。有人説,童年生活決定作家的高度,闡述的道理可能是童年的記憶,它是作家敍述的立場,決定了一個作家的感覺和態度。
可以這麼説,我的童年是卑微的、低矮的,甚至是無序的。七歲時候,母親讓我放了八隻皖西白鵝,因為鵝偷吃秧苗,被生產隊老隊長髮現,我轟趕鵝上堤不及時,一隻母鵝被我活生生打死,後來老隊長向我母親求情,才免卻皮肉之苦。也是因為放鵝,我差點淹死在大水塘裏,後被我當時的玩伴救起。母親不但讓我放鵝,還讓我天不亮就起牀拾糞,我跟弟弟一個從村這頭開始,一個從村那頭起步,等整個村莊醒來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已經把全村的糞拾完,要知道那時候我和弟弟還都不到十歲。
母親是經歷過舊社會的,她十三歲就到一個自勞自食所謂富農家裏當童養媳,姥姥、姥爺我沒有見過,他們都在母親的講述中鮮活起來,但是他們也如大多數農家人一樣,因為貧窮才讓十三歲女兒到“富裕家庭裏”當童養媳的,而所謂富裕家庭沒有僱傭一個農民,就是幾門人合住在一起,長輩當家,弟兄幾個帶着孩子累死累活一點一點積攢活命的錢。母親説,到了婆家,天不亮就起牀做飯,還要收拾所有的家務,大家庭的地位等級讓母親一直沒有伸開腸子過一天舒心日子。一家人苦苦勞作,終於在1948年的時候,買了上百畝田,也就因為這一百多畝田地,母親最終戴上富農帽子,被打上需要改造階級的深深烙印。小時候母親常説,你是沒有奔頭的,我不死,你就不會有出息,你攤上了一個不好的母親。那時候不知道母親這句話的分量,接着母親就會訴説她經歷的苦痛,説在大家庭受過的委屈。母親天生是個倔犟的人,在外面忍氣吞聲,長期壓抑,在家裏卻形成潑辣、幹練且火暴的脾氣。我們姊妹多人,沒有不怕母親的。我因為跟一個玩伴“磨牙”(鬧矛盾打架的意思),被母親在村子攆上三圈,按倒在地,最後用一個打麻線的“撥錘”在我頭頂上磕出一個洞。那是個死寂的夜晚,當母親晚上摟着我睡覺的時候,發現我頭髮被血黏糊住,撥開頭髮,看到結痂的傷痕,母親哭了,母親説,你跟人家鬧什麼?你不知道娘是富農分子嗎?人家説你富農羔子讓人家説就是了,誰讓你是我的兒子。這裏需要説明一下,我父親是貧農成分,而我一直堅定認為我是貧農的兒子。説起來話長,母親跟富裕家庭的丈夫——我的家門叔叔生活近二十年,因為修六安淠史杭工程,叔叔在“大躍進”年代餓死了,母親帶着四個孩子,也就是我的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到我父親身邊。我與同母異父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同宗同姓的兄弟,後來兄弟姊妹們一直沒有區分彼此。我的父親是貧苦人出身,青年時候被抓過壯丁,當過國民黨的兵。那時候正趕上國共合作,父親一直抗日打鬼子,父親説,他們一個連圍住十九個日本鬼子,最後那些鬼子全部在樹林上吊自盡了。內戰時,父親被解放軍俘虜了,部隊讓父親選擇回家還是當解放軍,父親毅然決然選擇了回家,為此我跟父親説,當初你不回家,肯定是工作人員啦。父親咧嘴笑着説,那也就沒有你啦。父親一直温和得很,對母親十分疼愛,對母親的孩子也十分好,父親有過一次婚姻,但是沒有留下後代,後來那個媽媽得病走了。“大躍進”年代,父親在大食堂燒飯,因為母親要救她四個孩子而選擇了父親。好在叔叔與父親是叔伯兄弟,對於叔叔的孩子——我的三個哥哥一個姐姐,父親也是一樣看待的。這裏面説起來十分冗長和瑣碎。但是我不能不説父母親的愛情,母親對我的那個叔叔是一往情深的,常説那個叔叔如何忠厚老實、如何禮義等,叔叔是個從大家庭出來的人,他身上無形中打上了儒雅與謙和的特徵。父親走南闖北,早把生生死死看透,所以有些邋遢及率性。據説父親抽煙無錢,家裏的母雞成了父親抽煙的依靠。雞蛋還沒有乾爽,父親就迫不及待拿到代銷點換煙。一個雞蛋六分錢,一包最便宜的豐收香煙也要九分錢,一個雞蛋換不了一包劣質的香煙,只能換幾支,每次父親換取幾支煙後,都刻意留下幾分錢給我買紅糖吃,我鼻涕馬虎吃糖的情景,如今還是兄弟姊妹們的笑資。我是父親的大兒子,得到的關愛肯定很多。因為父親的溺愛,我對父親一點也不尊重,八九歲時候父親揍我,我嚷嚷:“你打我幾破鞋底記住,到時候我還你幾個鞋底。”這句話也成了全村人的笑柄。父親在國民黨軍隊待了兩三年,遺留了嗜賭的壞毛病,母親辛辛苦苦喂母豬賣小豬得到的錢,經常被父親一夜賭光。為此母親跟父親吵過無數次架。但是父親就是個爛脾氣的人,母親怎麼説他都行,但是一到大家喊他賭錢的時候又什麼都忘記了,以致在母親走了後,賭錢成了我們父子衝突的焦點,直到父親把母親留下的唯一大櫃賣了當賭資的時候,我們的衝突到了極致。晚年的父親毅然拒絕賭博,戒了快抽了一輩子的香煙,無論父親怎麼近乎討好地對待子女,但是譴責父親成了我們兄弟姊妹的唯一話語。我知道父親是十分善良、勤勞的人,也是十分本分的人。我這麼説父親,不是説父親不具備農民身上的優點。我相信,農民身上的所有優點,我的父母親都具備,但是我的父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嚴重的不足,而我放大這種不足,説明它對我童年生活造成的影響,讓我感到自卑與敏感。我知道父親心中的痛,尤其在母親走後,父親一直心不在焉、委靡不振,精力基本都在賭博上,彷彿只有靠賭博才能不斷麻醉自己。所以包產到户後,我家基本就像生活在新中國成立前,下雨了,外面什麼樣子,屋裏什麼樣子,三間草房早不能遮風避雨。弟媳婦到家後,生第一個大侄女,月子裏不知道哪有那麼大的雨水,她只好頭頂褂子坐月子。我十四歲那年母親走的,弟弟才十多歲。弟弟上學成績很好,但是由於無人看管和料理,父親賭錢時候把弟弟帶上,餓了吃一塊麻餅,困了睡在賭場裏。不到十二歲,弟弟耳朵突然聾了,還常常撿大人的煙蒂吸,父親也不管束,甚至有些支持,經常把吸剩下的煙把子遞給弟弟。弟弟更加放縱,留長頭髮的時候留長髮,穿喇叭褲子的時候穿喇叭褲子,差點走上邪路。但是由於母親遺留的家風尚在,弟弟造次都是形式,最後弟弟總算走上正途。現在弟弟的幾個子女十分爭氣,兒子還考上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自己一度還當上了村幹部。侄兒考上大學的那天,弟媳婦撲在我父親、母親墳頭放聲大哭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好像弟媳婦要把所有的委屈都化成那場放肆的哭聲似的。母親五十八歲就走了,成了我一生的苦痛,我三十歲前都不能提及母親,否則依然會痛哭流涕。在沒有母親的日子裏,我們父子三人犧惶度日,而我正在上學,家裏沒有任何錢可以供我讀書,這時候我的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尤其是大姐毅然站出來供我讀書,這又成了我一生的感動。我用這麼長的篇幅説我的出生和成長,説我的父母親,因為這才是我寫作的真實原因,也許這些瑣碎是別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的。
走上工作崗位後,我基本三到五年換一個崗位,當過鄉政府秘書、農業技術員、科員、科長、掛職副鄉長,分別在政協辦、宣傳部、檔案局、方誌辦、鄉鎮企業局、招商局工作過。如此眾多的單位讓我見過形形色色可愛之人,也無形中充實了我的生活,理解了基層幹部的酸甜苦辣,奉獻與掙扎,也窺視出他們的不足與頑劣,因此一直苦苦思考一個基層幹部的價值取向;懂得了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不僅僅代表自己,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也逐漸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擔當的風格,漸漸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吹不響的哨子》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