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音

(日語漢字音的一種)

鎖定
吳音(日語:呉音)是日本漢字音(音讀)中所佔比例較高的讀音之一,指日本自大和時代從南朝京師建康(今南京)傳入在日本使用的漢字音。吳音傳承了中古漢語的特徵,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古漢語音。在音讀漢字中,吳音佔37.8%。
一般認為吳音在南北朝時代(西元五至六世紀)從南朝直接傳入日本。吳音指的是當時南朝京師建康(今南京)的金陵雅音,金陵雅音在東晉衣冠南渡後繼承洛陽雅音並融合金陵當地吳音而產生。南北朝時,日本等國尊南朝為華夏之正,受南朝冊封不絕,如當時日本(倭五王)同南朝宋保持朝貢關係。隋朝時融合金陵雅音和洛陽鄴下音編著《切韻》統一書面聲韻,為唐以後所沿襲。
六朝時佛教開始盛行,故吳音多使用於佛教用語與律令紀(古代的法律與政令紀)用語,在漢音導入後也沒有消失,直至現代仍用漢音一併使用。另外《古事記》的萬葉假名多使用吳音。
中文名
吳音
外文名
Go-on(ごおん)
含    義
日語漢字音的一種
傳入時間
南朝
類    型
日語漢字音讀
音讀漢字佔比
37.8%

吳音簡介

日語漢字的讀音首先分為音讀訓讀,音讀是由中國傳來的漢字讀音,訓讀是用日本固有的讀音來讀漢字的音。日語漢字音讀中由於讀音來自中國的不同地方或不同時期,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又稱唐音或宋音),現代音四種。吳音主要來自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漢音來自隋唐時期的長安、洛陽等中原地區,唐宋音主要來自宋元明清時期的中原地區,現代音主要來自民國以來中國各地的語音。另外,一些吳音,漢音,唐宋音在讀音中又發生訛讀,將正確的音錯誤地讀成其他音,一般人們將其稱為“百姓読み”,正式叫做“慣用音”。在組詞過程中漢字讀音又會發生變化,或是組合前後讀音不一致,人們將前訓後音的叫做“湯桶読み”,將前音後訓的叫做“重箱読み”。同是音讀的詞組裏,又出現前吳音後漢音,前漢音後吳音,吳音漢音唐宋音相互交叉現象,另外再加上“當て字”,“熟字訓”等讀音方法,使日語的漢字讀音撲朔迷離,變得十分複雜,以至於日本許多高學歷的人士也通不過漢字水平考試中的一級(最高級)。
吳音是日語漢字音讀中所佔比例較高的讀音之一。據統計,《日本基本漢字》(大西雅雄,三省堂,1941年)收漢字3000個,在音讀漢字中吳音佔37.8%。《常用漢字表》(1981年)中,吳音讀音佔37.8%。
公元5-6世紀,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日本以及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和中國南朝交往密切,大陸先進的生產工具與技術陸續經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南京語音也隨着南朝文化先傳到朝鮮南部,繼而傳到日本。吳音的母胎是公元400年-600年前後的中國中古音韻的前期音。《切韻》(601年成書)是這一時期語音的總結,吳音的許多音韻規律可以從《切韻》中找出。之所以稱其為吳音,還因為當時日本漢字有另一種讀音——漢音。漢音稍晚於吳音,它來自隋唐時期的中原音。漢音代表當時中國政府的標準音,而吳音卻被視為地方音,受到排斥與打擊。所《日本紀略》記載,奈良末期的進行詔敕中説:“敕明經之徒,不可習吳音。發生誦讀既致訛繆。熟悉漢音。”

吳音特點介紹

保留中古漢語的濁音。
中古漢語鼻輔音聲母仍發m、n。
在某些漢字中,u和o都可以接受。例:素(so,su),奴(no,nu)和都(to, tsu)。
吳音的來源是南北朝時期南朝首都建康(今南京)地區的漢字讀音。由於南朝承晉,被認為是中華正朔,日本派的留學生也都往這裏跑。其時建康城屬於吳地,除了小部分從洛陽南下的士族豪門通洛陽方言外,老百姓皆通吳語,所以當時的官話應該也受吳語影響很深,日本留學生學到的漢字讀音不可避免地帶有古吳語的特徵。
語言通行的地區是不斷演變的,閩語是由古吳語發展出來的,繼承了很多南北朝時期吳地的漢字讀音,而建康地區的語言也逐步發展成了中古吳語,以至近代的江淮官話。現代還存的吳語又失去了很多中古甚至更早時期吳語的特徵,比如北吳基本見系齶化,入聲並喉塞,介音i也越來越少。但是有些特徵在閩語裏還保留着。
吳音和今日的吳語不是一個概念,只是共用了吳字。兩者都是繼承中古漢語。
六朝東晉衣冠南渡後,中原雅音南傳對南方的方言產生了很大影響,與當時建康音融和形成金陵雅音,唐朝時有所謂“至今南人能晉語”之説(此處“晉語”指西晉時的洛陽雅音,非指山西晉方言),因此日本的吳音和南方吳方言、閩南方言等有較大的相近性,可以做對比研究,如果説日語吳音是哪一種話,應該擬音當時的建康話或者金陵雅音。

吳音漢音對比

吳音和漢音的對比
漢字
呉音
漢音
myō
mei
kyō
kei
gyō
ge
ka
上下
jō-ge
sho ka
hyō
hei
do
to
sho
sei
kyō
[1] 

吳音聲母

類型
清濁
鼻音與濁音
漢字
漢音
ɕin
tai
to
tɕi
fun
futsu
dan
dʑo dyo
ban
bi
bu
吳音
dʑin
dai
do
dʑi
bun
butsu
nan
njo
man
mi
mu
備註
-
d- / n-
b- / m-
類型
zi- / ni-or zy- / ny-
漢字
二児
人刃
漢音
dʑi
dʑin
dʑitsu
dʑo
dʑaku
吳音
ni
nin
nitɕi
njo
njaku
備註
官話為r-, er

吳音韻母

類型
* / -e
漢字
會絵
快怪
仮家
下夏
漢音
i
ki
gi
ai
kai
くゎい kwai
ぐゎいgwai
ka
くゎ
吳音
e
ke
ge
e
ge
ue/we
ke
ge
ke
ge
e
ge
備註
-
類型
* / -u
-ei / -ai
漢字
公工口
豆頭
右有
九久
西斉
體帝
漢音
so
to
do
iu
kiu
riu
吳音
su
zu
nu
r
zu
u
ku
ru
sai
tai
mai
rai
備註
-
官話為-i
漢字
音隠
今金
遠園
言厳
漢音
in
kin
hin
itsu
kitsu
uen/wen
ken
gen
uetsu/wetsu
han
hatsu
吳音
on
kon
hon
otsu
kotsu
won/on
kon
gon
ochi/wochi
hon
hotsu
類型
-i- / -o-
-e- / -o-
-a- / -o-
漢字
音隠
今金
遠園
言厳
漢音
in
kin
hin
itsu
kitsu
uen/wen
ken
gen
uetsu/wetsu
han
hatsu
吳音
on
kon
hon
otsu
kotsu
won/on
kon
gon
ochi/wochi
hon
hotsu
類型
-a- / -ya-
-yoku / -iki
漢字
色拭
漢音
kau
kaku
haku
ɕoku
tɕoku
rjoku
吳音
gyou
gyaku
byaku
ɕiki
dʑiki
dʑiki
riki
類型
-e- / -ya-
漢字
京経
正生性聲省精
成靜
丁挺
平病
名命明
漢音
吳音
kjō
gjō
ɕō
dʑō
tɕō
dʑō
hyō
mjō
rjō
jaku
備註
官話為-ing zheng, cheng, sheng
類型
-e- / -ya-
其他
漢字
石赤
文聞
漢音
eki
seki
reki
giu
getsu
satsu
bun
吳音
ɕjaku
dʑaku
rjaku
ryaku
go
gwatsu
setsu
mon

吳音延伸

吳音聲母區別

1. 吳音前綴的輔音反映出中古全濁聲母與清聲母的區別,而漢音大多清化。如「定」吳音ヂャウ,漢音テイ;「奉」吳音ブ,漢音ホウ。
2. 中古的鼻音聲母在漢音中多變為塞音或塞擦音聲母,而吳音保留鼻音聲母。如「萬」吳音マン,漢音バン;「二」吳音ニ,漢音ジ。
3. 匣母在吳音中有脱落現象(主要見於合口呼字),而漢音中為カ行音。如:「和」吳音ワ,漢音クヮ;「回」吳音ヱ,漢音クヮイ。

吳音韻母韻尾

1. 冬鍾韻部分字吳音以ウウ韻表示,漢音以オウ韻表示。如:「重」吳音ヂュウ,漢音チョウ;「封」吳音フウ,漢音ホウ。
2. 部分字吳音以ウ韻表示,漢音以オウ/ウウ韻表示。如:「公」吳音ク,漢音コウ;「紅」吳音グ,漢音コウ;「弓」吳音ク,漢音キュウ。
2. 江攝:部分字吳音以オウ韻表示,漢音以アウ韻表示。如:「江」吳音コウ,漢音カウ;「邦」吳音ホウ,漢音ハウ。
3. 止攝
1. 微韻部分字吳音以エ韻表示,漢音以イ韻表示。如:「氣」吳音ケ,漢音キ;「希」吳音ケ,漢音キ。
2. 之韻部分字吳音以オ韻表示,漢音以イ韻表示。如:「期」吳音ゴ,漢音キ;「己」吳音コ,漢音キ。
4. 遇攝
1. 模韻部分字,吳音以ウ韻表示,漢音以オ韻表示。如:「素」吳音ス漢音ソ;「奴」吳音ヌ漢音ド。
2. 魚韻三等部分字,吳音以オ韻表示,漢音以ヨ韻表示。如:「去」吳音コ,漢音キョ;「於」吳音オ,漢音ヨ。
5. 蟹攝
1. 部分開口三四等字,吳音以アイ韻表示,漢音以エイ表示。如:「體」吳音タイ,漢音テイ;「米」吳音マイ,漢音ベイ。
2. 部分一二等字,吳音以エ韻表示,漢音以アイ表示。如:「解」吳音ゲ,漢音カイ;「怪」吳音ケ,漢音クヮイ。
6. 臻攝
1. 部分真韻欣韻字,吳音以オン韻表示,漢音以イン表示。如:「隱」吳音オン,漢音イン;「勤」吳音ゴン,漢音キン。
2. 迄韻字,吳音以オツ韻表示,漢音以イツ表示。如:「乞」吳音コツ,漢音キツ。
7. 山攝
1. 山刪韻部分字,吳音以エン韻表示,漢音以アン韻表示。如:「間」吳音ケン,漢音カン;「山」吳音セン,漢音サン。(注:此特點區別於寒桓韻)
2. 元韻部分字,吳音以オン韻表示,漢音以エン韻表示。如:「言」吳音ゴン,漢音ゲン;「園」吳音ヲン,漢音エン。
3. 月韻部分字,吳音以オチ韻表示,漢音以エツ韻表示。如:「月」吳音ゴチ,漢音グヱツ;「越」吳音ヲチ,漢音ヱツ。
8. 效攝:餚韻字,吳音以エウ韻表示,漢音以アウ韻表示。如:「教」吳音ケウ,漢音カウ;「包」吳音へウ,漢音ハウ。
9. 假攝:麻韻唇侯牙音字,吳音以エ韻表示,漢音以ア韻表示。如:「家」吳音ケ,漢音カ;「馬」吳音メ,漢音バ。
10. 梗攝
1. 梗攝二等陽聲字,吳音以ヤウ韻表示,漢音以アウ韻表示。 如 「行」 吳音ギャウ,漢音カウ。
2. 梗攝二等入聲字,吳音以ヤク韻表示,漢音以アク韻表示。 如 「客」 吳音キャク,漢音カク。
3. 梗攝陽聲韻三四等字,吳音以ヤウ韻表示,漢音以エイ韻表示。 如:「生」(三等) 吳音シャウ,漢音セイ;「清」(三等) 吳音シャウ,漢音セイ;「名」(四等) 吳音ミャウ,漢音メイ。
4. 梗攝三四等入聲字,吳音以ヤク韻表示,漢音以エキ韻表示。如:「席」吳音ジャク,漢音セキ;「赤」吳音シャク,漢音セキ。
11. 曾攝:職韻部分字,吳音以イキ韻表示,漢音以ヨク韻表示。如:「直」吳音ヂキ,漢音チョク;「食」吳音ジキ,音ショク。
12. 流攝:侯尤韻部分字,吳音以ウ韻表示,漢音以イウ/オウ韻表示。如:「有」吳音ウ,漢音イウ;「九」吳音ク,漢音キウ;「謀」:吳音ム,漢音ボウ。
13. 深攝:
1. 侵韻字,吳音以オン韻表示,漢音以イン表示。如:「陰」吳音オム,漢音イム;「金」吳音コム,漢音キム。
2. 緝韻字,吳音以オフ韻表示,漢音以イフ表示。如:「及」吳音ゴフ,漢音キフ;「邑」吳音オフ,漢音イフ。
14. 鹹攝(此攝較複雜,亦多不規則讀音,僅擇典型舉例)
1. 覃韻、凡韻字,吳音以オム韻表示,漢音以アム表示。如:「覃」吳音ドム,漢音タム;「凡」吳音ボム,漢音ハム。
2. 鹹韻、銜韻字,吳音以エム韻表示,漢音以アム表示。如:「監」吳音ケム,漢音カム。
3. 嚴韻字,吳音以オム韻表示,漢音以エム表示。如:「嚴」吳音ゴム,漢音ゲム。
4. 合韻、乏韻字,吳音以オフ韻表示,漢音以アフ表示。如:「合」吳音ゴフ,漢音ガフ;「法」吳音ホフ,漢音ハフ。
5. 洽韻、狎韻字,吳音以エフ韻表示,漢音以アフ表示。如:「甲」吳音ケフ,漢音カフ。
6. 業韻字,吳音以オフ韻表示,漢音以エフ表示。如:「業」吳音ゴフ,漢音ゲフ。
15. 入聲字-t韻尾,吳音以チ表示,漢音以ツ表示。如:「一」吳音イチ,漢音イツ;「日」吳音ニチ,漢音ジツ。
吳音主要用於佛教誦經,故今佛教用語多為吳音。奈良末期以後吳音雖受排斥,但有時官府也網開一面,發令“若有習義殊高勿限漢音”(官符 807年)。平安朝中期以後漢音地位穩固,漢音吳音相安無事,各司其職,即佛教用語使用吳音,儒教用語使用漢音,日常生活詞彙則各胡千秋。到了明治,大正時期,漢音又一次大肆侵蝕吳音,出現相當部分詞彙由吳音改用漢音的局面。如:飛行 ひぎょう>ひこう;治世 じせい>ちせい;男女 なんにょ>だんじょ;本文 ほんもん>ほんぶん等。當然,也有極個別詞彙由漢音轉讀吳音,如末子 ばっし>まっし;旅客 りょかく>りょきゃく等。
總體上吳音變化還不算太大。
吳音與漢音大體上分的比較清楚,但也有區別不是那麼分明的,所以不同版本的漢和辭典對一些漢字標註的讀音來源(吳音,漢音)不盡一致,同一個漢字,有的辭書標註的是吳音,有的辭書標註的卻是漢音。同樣是《常用漢字表》中的漢字讀音,語言學家野村雅昭先生統計,吳音為467個,而角川最新《漢和辭典》中的吳音卻不足420個。
還有相當多的漢字讀音,吳音和漢音完全相同。
除佛教用語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食物名也有吳音讀音。下面是較典型的佛教用語。 [2] 

吳音例子

牛頭馬頭(ごずめず) 牛頭馬面
金剛力士(こんごうりきし) 金剛力士
建立(こんりゅう) 建造寺院
禮拝(らいはい)* れいはい拜禮
行儀(ぎょうぎ) 佛教禮儀
燈明(とうみょう) 燈明
和上(わじょう)*おしょう 和尚
経文(きょうもん) 經文
供養(くよう) 供奉
成就(じょうじゅ) 成就
殺生(せっしょう) 殺生
參考資料
  • 1.    Edwin G Pulleyblank (1991). Lexicon of Reconstructed Pronunciation: In Early Middle Chinese,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 UBC Press
  • 2.    Masayoshi Shibatani (2008). The Languages of Jap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