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鞠通醫案

(1916年出版的吳瑭所著書籍)

鎖定
《吳鞠通醫案》是1916年出版的吳瑭所著書籍。
中文名
吳鞠通醫案
作    者
吳瑭(鞠通)
出版時間
1916年
書名(異名)
《吳鞠通醫案》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吳鞠通醫案內容簡介

《吳鞠通醫案》,醫案專著,4卷。清代吳瑭(鞠通)撰於嘉慶三年(1798年)。本書共收載病案457例。卷1為温病、傷寒專篇,列病10種,載案 143例;卷2~3為雜病,列病35種,載案235例;卷4為婦、兒治驗,列病12種,載案79例。所論温病包括有風温、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濕温、中燥等。每案均首立病名,次述脈證,繼之闡發病機或予鑑別診斷,後具方藥。案例簡明完整,部分病案有連續記錄,可較好了解吳氏證治規律。吳氏為温病大家,《温病條辨》是其代表著作,本書可作為《温病條辨》的理論實踐及補充。吳氏創三焦辨證,亦不偏廢八綱、六經、衞氣營血、臟腑、經絡等辨證諸法。自制銀翹散、桑菊飲、清營湯、大定風珠及加減復脈湯等,使用頻繁,效果靈驗。吳氏治療內、婦雜病,並不偏頗甘涼,仍尊仲景著述之旨,寒熱並用,故亦能常收奇效。
本書按疾病分類:卷一為温病、傷寒,列病七類;卷二、卷三為雜病,列病三十二類;卷四為婦、兒科,列病十六類。吳氏擅治温病,學繼葉桂,而頗多闡發,《温病條辨》盡述所論,是書之錄,盡載其驗,兩書印證,實有利於理論聯繫實際。雜病方面吳氏重視絡病,擅用旋覆花湯及化症回生丹,又從其意而略變化。吳氏崇尚陽氣,《醫醫病書》中嘗發“陰常有餘陽常不足論”,力陳濫事滋陰之弊,是書治案多見糾其偏而弋獲者,故其用藥不避温燥,如麻、桂、附、巴豆輩皆視其所當而徑投之,略無所顧忌,可證其學非偏執養陰一端。治大病投重劑是一大特點,如痰飲用桂枝一兩,痘症用大黃四兩、犀角一兩,痹證用生石膏一斤,肺癰用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等,洵為擅用重劑治病者,所用石膏量,繆希雍、餘師愚亦不能望其項背。書中記述吳氏四十歲自療暑温案尤耐人尋味,先服桂枝二兩,盡劑無驗,次增至八兩,半劑而愈。又如瑭女痘症見點,謝寶靈治療無效,病篤。吳氏按其方二十倍其量,藥共十餘斤,令與乳母分飲,復促吮乳,得漿上病瘥。其膽識如此。

吳鞠通醫案成書背景

本書為吳氏彙集生平驗案而成書。

吳鞠通醫案流傳版本

現存1916年杭州紹興醫藥學報社木活字本、《中國醫學大成》本等,1949年後有排印本出版。

吳鞠通醫案校注、整理

本書在清末僅以抄本形式流傳,後經裘吉生、金月笙分類編次,刊行於1916年。

吳鞠通醫案作者簡介

吳瑭(1758~1836)清代著名醫學家。字鞠通,江蘇淮陰人。少習儒,後因父及侄相繼病故,乃專事醫術。遊京師,參與抄寫檢校《四庫全書》,得覽明季吳又可《温疫論》,深受啓發。又研讀晉、唐以降諸名家之論,從事臨證治療十年,於温病頗具心得。處方用藥,每獲捷效。其學本於葉天士,因葉氏之論甚簡,且精義多散見於雜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條辨》七卷(1798年)。上承吳又可,下啓王孟英,對温病發展貢獻卓著,為温病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熱學説體系,以分辨陰陽、水火之理論為主,經體驗而知火能克金,温熱先犯上焦,後犯中、下焦,故採用三焦辨證,以別於傷寒六經分證。又以陽邪傷陰,温熱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導養陰保液之法,有別於傷寒之重在扶陽保陽。其三焦病機説雖沿用《內經》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區分温病傳變趨勢。上焦病指肺與心包絡,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腎而言。與葉桂衞氣營血辨證理論相得益彰。倡六經為橫,三焦為豎,寒邪自橫侵襲,温邪自豎侵襲之論,然書中論述病證,仍常涉及六經。提出清絡、清營、育陰治温三法。以辛涼芳香之清絡飲治暑温餘邪;用鹹寒苦甘之清營湯清熱養陰。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復脈等湯。用於下後陰虛而防脱。於臨證實踐中,提出並創制銀翹散之辛涼平劑、桑菊飲之辛涼輕劑、白虎湯之辛涼重劑。所著《温病條辨》之卷五為“雜説”,卷六為《解產難》、卷七為《解兒難》,均有單行本,可知於婦科、產後及幼科證治亦有較深造詣。治學嚴謹審慎而不自傲,行醫四十餘年,多體驗追思,其治療經驗可見於後人整理之《吳鞠通醫案》五卷中。另著《醫醫病書》兩卷(1831),針砭時醫弊端,闡述醫者之道德,亦為世人所重。

吳鞠通醫案書評、序言

醫案之作,始於明人。《四庫全書》醫家類著錄薛己、陳桷兩家醫案,世鮮傳本。惟明江瓘《名醫類案》、國朝魏之琇《續名醫類案》,乾隆間長塘鮑氏刊行之,同治間有重刻本。江氏徵引古今方論,附以評語,頗多辨證;魏氏採摭尤繁富,而不能免蕪雜之累。若喻嘉言《寓意草》,自述其所治驗,而不以醫案名;葉天士《臨證指南》,盛行吳越間,市醫淺學,奉若科律,然中多門弟子偽託,不皆出於天士。故純駁互見,膠柱鼓瑟,貽誤後來,識者病焉。淮陰吳鞠通氏,以醫名大江南北,所著《温病條辨》,上為吳又可之諍臣,下導王孟英之先路,亦既家有其書矣。金君月笙覃嚮導蘭之秘,博觀醫家書,得鞠通氏醫案手稿,分類編次,釐為五卷。金君謹齋為排印行之,而督餘序其端。餘於醫學無所得,顧少而善病,頗事涉獵,因受而卒業為。竊嘆是書也,可以為醫門之階梯矣。其辨微也,分肌擘理,若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其糾繆也,若老吏讞獄,雖情偽萬變,執吾法以繩之,而無所於撓。至若療章氏顛狂之疾,而先激其羞惡之良心,几几於窮理盡性之學。治陳某腫脹之疾,與陳頌帚論藥,齊輕重以決其效不效,折座客之氣,而卒以服頌帚之心。於戲,可不謂神矣乎。昔杭先生大宗序《名醫類案》,括以三言:曰審脈,曰辨藥,曰慎思,其論絕偉。餘於是書,則但取鞠通氏之自道,曰“認證無差”一言盡之矣。認證無差,非多讀古書,善察時變者不能。今世言醫者十九下工耳。不讀古書,不察時變,苟焉以醫為市,其戕賊於芒昧中者,不知其凡幾矣。夫守一家之言,詎遂足為高手醫。然得是書而深究其處方用意之所在,觸類以充其識,隅反以神其悟,由是上通五運六氣、三部九候之旨,不愆於湯齊先後緩急之序,毋以學醫人費蒙世詢病,馴至於 診潛消,民無夭札,則金君傳佈是書之舉,不誠為仁人之用心矣乎!

吳鞠通醫案影響評價

本書對研究吳氏學術思想及中醫論治急重症頗有啓發。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