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革

(北宋將領)

鎖定
吳革,字義夫,華州華陽人,北宋開國勳臣吳廷祚七世孫也。少好學,喜談兵。再試禮部不中,乃從涇原軍,以秉義郎幹辦經略司公事。
金人南牧,帥兵解遼州之圍。使粘罕軍,見之庭,揖不拜,責其貪利敗約,詞直氣勁。粘罕少屈,為追回威勝諸屯兵,授書使歸。欽宗問割地與不割地利害,對曰:“金人有吞噬之意,願悉起關中士馬赴都為備。”詔以為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持節諭陝西。行至朱遷,聞金人犯京師,復還。與張叔夜同入城,請於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諸門同出兵牽制、衝突、尾襲、應援,可一戰而勝。時眾言已入,皆不果。後金兵攻安上門,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將,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聽。及填道將合,欲用前議,則水已涸矣。
本    名
吳革
義夫
所處時代
宋朝
籍    貫
華州華陽
身    份
宋朝開國勳臣吳廷祚七世孫

吳革宋史文載

吳革 [1]  ,字義夫,華州華陽人,國初勳臣吳廷祚七世孫也。少好學,喜談兵。再試禮部不中,乃從涇原軍,以秉義郎幹辦經略司公事。
金人南牧,帥兵解遼州之圍。使粘罕軍,見之庭,揖不拜,責其貪利敗約,詞直氣勁。粘罕少屈,為追回威勝諸屯兵,授書使歸。欽宗問割地與不割地利害,對曰:"金人有吞噬之意,願悉起關中士馬赴都為備。"詔以為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持節諭陝西。行至朱遷,聞金人犯京師,復還。與張叔夜同入城,請於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諸門同出兵牽制、衝突、尾襲、應援,可一戰而勝。時眾言已入,皆不果。後金兵攻安上門,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將,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聽。及填道將合,欲用前議,則水已涸矣。
車駕幸金營,革以為墮其詐,往請叔夜,欲身見其大酋計事。叔夜問其故,曰:“茲行有三説:一則天子還內,二則金騎歸國,三則革死。”叔夜為言之,不報。上皇、妃、後、太子出郊,革白孫傅乞留之,不得。乃為傅謀,於啓聖僧院置振濟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間至者萬計,陰以軍法部勒,將攻金營。久之,遷於同文館,所合已至數萬,多兩河驍悍之士。
既而有立張邦昌之議,革謀先誅範瓊輩,以三月八日起兵。謀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數百人排闥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冊,請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馬,至咸豐門,四面皆瓊黨,紿革入帳,即執之,脅以從逆。革罵之極口,引頸受刃,顏色不變。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吳革《宋史 吳革傳》譯文

吳革字義夫,是華州華陽人,是北宋立國之初的功臣吳廷祚的第七代孫。從小好學,喜歡談兵,兩次去禮部應試,不中,就去涇原從軍,憑藉秉義郎的身份去經略司工作。
金國南侵時,帶兵解了遼州之圍,出使粘罕的軍營,見粘罕於庭,只作揖而不拜,責備粘罕貪圖利益,毀壞盟約,理直氣壯,粘罕自覺理虧,為此下令召回威勝等屯的士兵,授給他書,讓他回宋。宋欽宗詢問割讓土地和不割讓土地的好處和壞處,他回答説:“金國有吞併我們的意圖,希望把關中的兵馬全都起用奔赴都城作為防備。”皇帝下令讓他擔任武功大夫、閤門宣贊舍人,持着節諭出使陝西。到了朱遷,聽説金國侵犯京師,便又回來了。與張叔夜一同入城,向皇帝請求,請求去秦州;又請求出城應戰,使敵人不敢接近;又請各門一同出兵牽制、衝突,尾襲、應援,可以一戰而獲勝。當時眾人的言語已經獻給皇帝,但是都沒有迴音。後來金兵攻安上門,填塞道路,度過壕溝,吳革告訴守將,讓他排出蔡河之水來淹沒敵人,守將不聽。等到道路將被金人填平,守將才想採用吳革之前的提議,但是河水已乾了。
車駕來到金營,吳革認為墜入了金人的騙局,去請求張叔夜,想親自去見他們的大首領謀劃事情,張叔夜詢問其中的原故。曰:“這一趟有三個可能的結果:一是天子平安回來,二是金兵歸國,三是我死。”叔夜把這話報告了朝廷,沒有迴應。皇上、皇妃、皇后、太子等人出郊(去金營和談),吳革告訴孫傅,希望他挽留皇帝,沒有成功,就給孫傅謀劃,在啓聖僧院設置振濟局,招募士民來吃,一日之內,上萬人來到,革暗地裏用軍法約束他們,將攻打金營。很久以後,遷到同文館,聚集之人已達數萬,大多是兩河一帶勇敢驃悍之人。
不久,有人主張立張邦昌為帝,吳革打算先誅殺範瓊等人,在三月八日起兵,計劃確定後,行動前二天,有數百宮中親兵掀開門簾進來説:“張邦昌將在七日受冊封,請立刻發動。”吳革就披甲上馬,到了咸豐門,周圍都是瓊的黨羽,等到吳革來到軍帳,被就抓了,脅迫他跟從叛逆。吳革破口大罵,從容就義,臉色不變。他的手下百人都同他一起去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