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開先

鎖定
吳開先(1899-1990),字啓人,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早年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上海大學讀書,後畢業於上海法學院。
1928年起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中央民眾訓練部民眾訓練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農工委員會委員、中組部黨團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到上海任行政院上海市統一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書記長,全面負責上海的黨、政、軍、團地下抗日工作,督導東南各省市黨務工作。抗戰勝利後,任上海社會局局長兼市黨部委員。1949年去台灣,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政策顧問。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吳開先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9年 [1] 
逝世日期
1990年 [1] 
畢業院校
上海法政大學

吳開先人物經歷

吳開先,1898年生於江蘇青蒲縣,上海法科大學經濟科第一期畢業。曾任松江中學教員,後至上海創辦“君毅中學”,自任校長。
吳開先 吳開先
192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北伐前,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交通科幹事。國民革命軍底定京、滬後,轉任青浦縣政府秘書,由於縣長高爾松為共產黨員,吳開先曾策動羣眾運動,以打倒土豪劣紳名義,展開鬥爭,使地方秩序一時陷入混亂之中。
1927年,國民黨實行清黨,吳在上海《民國日報》發表反共文章,又回到上海市黨部,擔任組織部秘書一段時期。此後至抗戰前,吳步步高昇,自1929年始出任市黨部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多年。
1931年5月,出席國民會議,同年任上海市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次年3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翌年7月,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抗戰爆發後,吳開先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六部第一組組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躍身為一中央高級黨務工作人員。在汪精衞等人脱離重慶,出河內轉抵上海,開展籌組“和平政權”關頭,吳開先奉派潛伏上海,從事破壞活動,成為潛伏滄陷區的重要人物之一,日偽視之為眼中釘,必欲獲之而後快。
1939年到上海任行政院上海市統一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書記長,督導東南各省市黨務工作。
1939年8月28日,吳開先奉派赴抵上海,潛伏法租界,任務為重振趨於衰敗的黨務與地下工作,主持地下抗日活動。國民黨採納吳開先的建議,決定成立“上海敵後工作統一委員會”,以吳開先、杜月笙、蔣伯誠、戴笠、吳紹澍五人為常務委員,並任杜月笙為主任委員,吳開先為書記長。杜月笙和戴笠都不在上海,所以委員會工作實際由吳開先、蔣伯誠、吳紹澍負責。
1939年11月起,適值汪、日雙方代表在上海舉行秘約談判之際,吳開先等人即奉渝方指示,採取嚴厲舉動加以制裁。
日偽佈下天羅地網,鍥而不捨,逮捕吳開先。吳開先於1942年3月20日被捕,10月29日出獄,計繫獄八月餘。出獄後一個月,移居上海寓所,乘監視稍鬆弛時,於11月28日撰寫一份被捕繫獄經過報告,密交可靠的人送到重慶,呈給朱家驊部長。
據吳開先報告,其行蹤所以暴露,主要是由於太平洋戰爭發生,上海情形激變,切均成動亂狀態。中央欠各單位經費既多,而各方面需款孔急。他揹負中央重責,自不容坐視,只好四出設法籌款應急。致為敵人偵知。加上與重慶通訊之電信密碼本,被敵方檢查台研破,故他籌款情形也為其掌握,遂加緊查。
1943年3月15日,朱家驊接到吳開先電告,已獲全部自由,一切不復受限制,正作離開上海之準備,約月底啓程返渝。實際啓程日期是在4月6日,由曾任暨南大學日文教授袁文彰陪同搭機離滬,取道廣州灣經廉江,至桂林返渝。渝方飭令各有關人員沿途照應,或提供汽車代步,或差人引導隨行,或預購機票,俾能順利返回重慶。是月下旬吳開先安抵桂林,再轉返重慶,確實時間,有待追查。
吳開先獲釋回重慶後,脱離黑暗中的地下工作,繼續投入抗戰行列。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
1946年1月,出任上海市社會局局長兼市黨部委員;11月,擔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1月,從地方到中央,任職社會部政務次長。 [2] 
1949年去台灣,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政策顧問。 [1] 

吳開先人際關係

杜月笙,( 1888-1951),原名月生,後更名鏞,上海人,上海青幫大亨。 [4] 
1934年,李玉山因投機黃金生意失敗,挪用紗廠資金,被解除沙市紗廠領導職務。杜月笙被聘任為沙市紗廠第二任董事長。在任期間,他藉助江浙財團的金融力量,化解了沙市紗廠的危機。抗戰前,沙市紗廠取得了可觀的贏利。杜月笙於解放前去了香港,1951年在香港病逝。 [4] 
吳開先初到上海擔負黨務方面的重任,杜月笙已久聞其大名,曾一再在他的門生、在市黨部擔任要職的陳君毅面前提及。陳君毅瞭解杜月笙的想法,便主動地去向吳開先遊説,希望吳開先去見見杜月笙。可是,吳開先卻一再推託,直到第三次,才終於見面。初次見面,杜月笙便將吳開先當作要好朋友看待,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之後遇有重大的問題,或則邀吳開先來,或則利用電話籌商,吳開先漸漸被杜月笙誠懇的態度所感動,於是成了杜月笙的最高顧問之一。“一·二八”事變後,杜月笙出任抗敵後援會副會長、東北難民救濟會會長和滬戰善後救濟委員會委員諸要職。但凡勞軍、救濟種種事項,杜月笙經常找吳開先商量,而且言聽計從,對於吳開先的主張非常尊重。從這時開始,杜、吳二人關係越交越深。 [3] 
吳開先和杜月笙之交情,“有水乳交融之狀”。上海發生過幾起大工潮,如法租界水電工潮、英美煙公司工潮等,兩人都能密切合作,居中調解勞資糾紛,發揮大作用,聲勢頗盛。吳開先也因而有“上海的黨皇帝”封號。 [2] 
參考資料
  • 1.    吳成平主編,上海名人辭典 1840-1998,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02,第191頁
  • 2.    張海鵬主編,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1期,近代史研究雜誌社,第52-67頁
  • 3.    秦寶琦著,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杜月笙,羣眾出版社,2018.11,第106—107頁
  • 4.    中國楚商編委會,中國楚商 第1卷,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第246頁
  • 5.    傅潤華主編,中國當代名人傳,世界文化服務社,1948.06,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