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適

鎖定
吳適(1878―1958),字任之,號蘭園,福建連江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連江縣透堡鄉農民組織“廣福會”,吳適被擁為該會“大哥”,改“廣福會”為“光復會”,後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參加廣州起義,被清兵捕獲,判絞刑,等候秋決。廣州光復後獲釋,返福州任福建都督府鹽政監督。民國2年(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吳適發動同盟會會員組成護國軍第三梯隊,攻人連江、羅源、寧德、政和、松溪各縣。民國11年,孫中山誓師北伐,委任他為北伐軍大本營第十一路司令。8月,廖仲愷命他重回福州,歷任福建自治軍第五路司令、第一警備司令、後防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福建省文史館館員、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國畫會名譽會長。 [1] 
中文名
吳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連江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58年
人物生平
吳適(1878一1958年),字任之,號蘭園,福建連江人,祖居東湖鄉東塘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經其侄吳濟金引薦,加入透堡廣福會秘密團體,後被推為“大哥”(會長)。廣福會在吳適主持下,以賽社形式定期聚會,練習技擊拳術,積聚力量,商談反清大計,會員迅速發展到300多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吳適參加同盟會,把廣福會改稱光復會,並秘密盟誓:“光復華夏,驅除韃虜”,成為同盟會所屬的一個革命團體,並在縣城、馬鼻、長龍、丹陽等地設活動據點,創立學生自治會等外圍組織。吳適常到福州與林文、林覺民、劉元棟等聯絡,共圖革命。
宣統三年三月(1911年4月),林覺民返榕,發動福建革命志士響應同盟會在廣州的起義。林文寫信告知吳適,並派劉元棟往連江聯絡。吳適動員和組織20多位連江革命志士前往廣州參加起義。吳適一行於三月二十五日(4月23日)從馬尾乘船出征,二十八日到達香港,住灣仔地方旅社。三月二十九日早,吳適及其率領的連江志士由香港乘輪船抵廣州,編入黃興率領的第一路“先鋒隊”,下午5點半,投入主攻兩廣督署的戰鬥,後轉攻軍械局,與清軍李準部遭遇激戰,因寡不敵眾,起義失利。吳適與黃順基等先躲在理髮店,第三天沿路溝匍匐至城外時不幸被捕。吳適身陷囹圄,視死如歸,理直氣壯地自認革命黨,並揮毫直陳政見,措辭激烈,被判絞刑待決,督府李準曾派員誘降被嚴詞拒絕。吳適在獄中以畫自遣,並分贈獄卒及司獄,因之未受虐待。一日,有個自稱李蓉官的來獄看望,告知革命黨人正在設法營救,吳適坦言“大事未成,當謀再舉,勿以我為念”。
福建光復後,福建都督府電請廣東都督府把吳適護送回閩。吳適獲釋離開廣州,途經廈門被統制張海珊留作襄助,護送回閩。吳適獲釋離開廣州,途經廈門被統制張海珊留作襄助,後由福建都督府派任省鹽政監督。民國2年(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吳適繼續參加反對袁世凱、捍衞民主共和的鬥爭。 [2] 
民國11年,孫中山誓師北伐,委任他為北伐軍大本營第十一路司令。8月,廖仲愷命他重回福州,歷任福建自治軍第五路司令、第一警備司令、後防司令。民國14年3月,孫中山逝世,吳適結束戎馬生涯,居烏石山賣畫自給。蔣介石委任他為閩海10縣自治軍司令,不就職。日軍兩次侵佔福州,他逃往永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福建省文史館館員、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國畫會名譽會長。擅長國畫,所作人物、花鳥、山水別具一格,水墨蘭竹剛勁有力,用筆獨到。詩作意境飄逸,詩畫結合,書法圓勁有力。 [1] 
參考資料
  • 1.    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州人名志》,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5,第123頁。
  • 2.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檔案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編:《辛亥革命福建英傑圖志》,海峽書局,2011,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