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道華

(貴州籍抗戰老兵)

鎖定
吳道華(1921年-2021年1月31日),貴州省凱裏市(原爐山縣)人,黃埔軍校十九期畢業。曾獲蔣介石親援“中正劍”。抗戰老兵 [2] 
據澎湃新聞消息:2021年1月31日,吳道華在家鄉貴州凱里逝世,享年101歲 [1] 
中文名
吳道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貴州省凱裏市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2021年1月31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吳道華人物生平

吳道華,1921年,生於凱裏市(原爐山縣)舟溪鎮黃金寨一户苗族農民家庭。14歲那年,吳道華高小畢業後,不顧家人反對,徒步5天5夜400餘里,來到省城貴陽求學,就這樣邁出了他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這一步橫跨了50多年,直到離休後才重返故里。”老人説,在貴陽,他靠打工維持生活,用省下的錢請人補習文化,伺機尋求人生出路。1941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在貴陽招生,他報名應試,結果以前80名的成績被錄取。
19歲的吳道華便與新生一道,在長官的帶領下,從貴陽出發,歷時一個多月,步行兩千餘里,到達成都市北較場,跨入寫有“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畏死,莫入斯門;革命者來”的黃埔軍校成都本校大門,成為黃埔軍校第十九期一總隊步兵科學生。
近4年的軍校訓練與學習洗禮,將吳道華錘鍊成一名錚錚鐵漢。1944年春,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吳道華被分到湖北秭歸,進入76軍135師(後整編為76師135旅)軍部,最初任見習參謀。軍官們在地圖邊佈置戰略戰術時,吳道華也常常在旁。
半年後,吳道華從76軍軍部分到135師404團1營1連1排任少尉排長,月薪為26塊金圓券。“當時戰事,法西斯節節敗退,日本鬼子已成了喪家之犬。”吳道華説,在1944年底至1945年8月這期間,當時他們所在連隊主要分散在宜昌、沙市一帶鄉鎮,主要伏擊從城裏到鄉鎮來“徵糧”的鬼子。
像這樣痛擊日本“徵糧隊”的戰鬥,吳道華大大小小經歷了20多次。每一次戰鬥,他始終佩劍不離身,牢記“誓死保家衞國”的訓條,帶領全排3個班40多名戰友,在湖北宜昌、秭歸、荊門一帶山山嶺嶺抗擊日寇一年多。1945年8月15日,已經走投無路的日本侵略軍投降了。當時,駐紮在城外的吳道華與戰友們並不知道日本已正式宣佈投降,聽到城裏百姓放鞭炮慶賀時才知道。
1947年4月,吳道華隨所在國民黨135旅(前身為135師)進攻中共陝甘寧邊區延安。幾天後,吳道華因生病被送回西安治療。不久,135旅進到子長縣羊馬河附近時進入解放軍伏擊圈,全旅4700多全軍覆沒。遠在西安治病的吳道華,因此撿回一命。
病癒後無部隊可回,吳道華便回到黃埔軍成都本校。經黃埔同鄉引見,被聘任為黃埔軍校駐北平第一軍官訓練班軍械科上尉科長,赴北平訓練華北“剿總”傅作義指揮下的連長以下軍官。1948年12月,吳道華隨傅作義部起義。起義後,吳道華被分到渤海軍區工作。
此後,吳道華奉命南下,利用同鄉和黃埔同學關係,在重慶秘密動員國民黨空軍第五軍司令部汽車隊隊長金儒瑜(黃埔同學,貴州麻江人)起義;潛回貴陽、黔東南一帶,爭取當地國民黨部分殘餘部隊起義。
1950年2月,渤海軍區將吳道華的工作關係轉到貴州爐山縣(現凱裏市),正式公開身份。此後,吳道華擔任縣武工隊副隊長和凱里剿匪指揮部指揮長。在家鄉對付反動武裝勢力,並指揮了“凱里保衞戰”等剿匪戰鬥。
吳道華 吳道華
1953年,吳道華調任普安縣民政科科長。1958年,吳道華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右派”被改正,恢復了工作。1983年,吳道華在平壩縣離休,幾年後回原籍凱里定居 [4] 

吳道華所獲榮譽

2005年,吳道華獲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頒發“抗戰勝利60週年紀念章”;2015年,獲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頒發“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 2019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3] 

吳道華人物逝世

抗戰老兵、黃埔軍校十九期畢業生吳道華2021年1月31日在家鄉貴州凱里逝世,享年101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