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超

(中南大學教授)

鎖定
吳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出生於廣東揭陽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中南大學教學名師和首屆研究生最喜愛導師 [1] 
1978年2月至1981年12月,吳超大學本科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採礦工程專業,1991年12月任原中南工業大學教授,曾在瑞典、美國的3所大學做訪問學者,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吳超博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南工業大學,所學專業是採礦工程,2002年5月至2014年7月兼任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副院長並主持創建了中南大學安全工程本科專業,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兼任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 [1] 
吳超一直從事安全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安全科普的推廣工作 [1] 
中文名
吳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揭陽
出生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中南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化學抑塵
大學生安全文化
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

吳超人物經歷

1978年2月至1981年12月,吳超大學本科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採礦工程專業。
1982年2月至1984年11月,吳超研究生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的研究生班,所學專業是採礦工程。
1984年12月至1986年8月,吳超在中南工業大學擔任助教。
1986年9月至1988年1月,吳超在瑞典律勒歐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8年2月至1991年11月,吳超擔任中南工業大學的講師。
1991年12月至1999年2月,吳超擔任中南工業大學礦山安全環保教學與科研專業的教授、教研室主任。
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吳超博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南工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
1999年3月至1999年7月,吳超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1999年8月至1999年12月,吳超在美國南伊利諾伊斯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吳超擔任中南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
2002年5月至2014年6月,吳超擔任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2014年7月起,吳超擔任中南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吳超主要成就

吳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吳超一直從事安全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安全科普的推廣工作 [1] 
  • 學術論著
據2019年9月中南大學官網顯示,吳超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文500多篇(含通訊作者),其中100多篇被EISCI收錄;出版了專著30多種,其中三部專著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1] 
  • 科研成果
時間
獎項名稱
成果名稱
2004年1月1日
第二屆全國安全生產科技進步二等獎
化學抑塵劑的基礎研究及應用
2006年1月1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深部難採礦牀安全高效開採綜合技術
2010年1月1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銅綠山銅鐵礦深部開採通風與防塵綜合技術研究
2011年12月1日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複雜難採深部銅礦牀安全高效開採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012年1月1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高硫礦井礦石自燃火災預防和控制關鍵技術
2014年1月1日
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硫礦石自燃傾向性鑑定及其發火預測關鍵技術研究
參考資料 [2] 

吳超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2019年9月中南大學官網顯示,吳超已培養100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 [1] 
  • 編著教材
據2019年9月中南大學官網顯示,吳超的兩本教材被列為國家級規劃教材,《化學抑塵》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 [1] 
  • 課程建設
據2019年9月中南大學官網顯示,吳超主持建設的《大學生安全文化》和《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兩門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課、國家級精品共享資源課和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稱號,開設和推廣《安全科學方法學》《安全統計學》《安全教育學》等課程 [1] 
  • 學科創建
據2019年9月中南大學官網顯示,吳超創建了安全科學學、安全科學方法論、安全統計學、比較安全學、相似安全系統學、安全文化學等學科 [1] 

吳超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名稱
2008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 
2011年
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 [4]  、中南大學“研究生最喜愛的導師(十佳)” [5] 
2021年11月
榮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8] 

吳超社會任職

吳超兼任全國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協助組副組長(2006~)、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4~2018)、國家安全生產專家、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專家、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理事、《中國安全科學學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安全與環境工程》等刊物編委等 [1] 

吳超人物評價

吳超是一位極為認真、負責、有原則的人 [6] (湖南省教育廳 評)
吳超的講座不斷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演講,不僅開拓了學員們的學術視野,對激發學員們的創新思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7] (南華大學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評)
生活中的吳超總是着一身樸素的服裝,雖已年過半百,但仍舊忘情於三尺講壇,踏踏實實地耕耘在安全之域,把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識的傳播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作為教師、學者、共產黨員,他不僅要求自己帶好學生,還要求自己擔當起社會的大責任。吳超在自己的崗位上,用一言一行樹立着共產黨人的標杆 [5] (中南大學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