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紹周

鎖定
吳紹周,原名見登,字國賓、子斌,貴州天柱人,苗族,1902年生。貴州講武堂畢業。畢業後任黔軍第八團排長、連長。1926年隨王天培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第二十八師營長、團長。1933年任第八十九師參謀長。後又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級教育班受訓。畢業後任第十師參謀長。1935年任第十三軍參謀長。1937年任第八十九師第二六九旅旅長。1938年任第一一○師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1939年6月17日任少將。1942年3月28日任第十三軍軍長。1943年10月5日任第八十五軍軍長。其間曾率部參加豫中、豫西、鄂北會戰。1945年任第九集團軍副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整編第八十五師師長。1948年後任第二、十二兵團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軍軍長,9月22日任中將。同年12月15日在安徽蒙城雙堆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1952年10月回長沙定居。1962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1966年5月10日在長沙病逝。 [1] 
中文名
吳紹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苗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主要成就
抗擊日寇
出生地
貴州天柱縣

吳紹周人物生平

吳紹周,又名吳見登,字子斌。苗族。陸軍中將。1902年2月出生在貴州天柱縣瓷洞鎮客寨村一個小康家庭。少年時念私墊。1922年考入貴州學兵營。經9個月受訓,吳被保送到貴州講武堂第五期。1923年冬畢業後,吳紹周被分派到黔軍第二師第四混成旅第八團見習。後升任排長、中尉副官、連長。
吳紹周
吳紹周(7張)
1926年,吳紹周隨王天培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參加北伐。時任該軍第二十八師二團二營營副。吳先後參加攻克漕州、津慶、沙市,及宜昌等戰役,並升任營長。1927年9月,王天培在杭州被蔣介石殺害後,其所部被改編,吳紹周被任命為第十軍第三十師三團團長,繼續北伐。1928年5月30日,日軍蓄意向攻佔濟南的北伐軍發起攻擊,製造了轟動一時的“濟南慘案”。吳奉命率團從濟南迴師泰安整訓,並調任被改編的整編第二十九旅團長。1929年春,蔣桂戰爭爆發。吳紹周隨部討伐李宗仁、白崇禧。是年冬又到河南漯州討伐唐生智。1930年夏,吳率團參加中原大戰,由河南轉戰安徽亳州,圍攻孫殿英部。1932年,吳紹周任整編第二六七旅五三三團團長,奉命率團“圍”湖北黃安(今紅安)的紅軍。次年被選送入南京軍校高等教育班深造。1934年畢業後,吳調往福建永安,被任命為周志羣師參謀長。後改任第八十九師參謀長。
1937年8月,吳紹周參加了南口之役,抗擊日軍。旋升任第八十九師第二六九旅旅長。1938年初,吳出任擴編的第一一O師師長。是年3月,他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戰役。1939年5月,第一一O師相繼參加了宜棗會戰及鄂北高城保衞戰等戰役。1943年5月,吳紹周擢升第三十一集團軍第八十五軍軍長。是年8月,第八十五軍開赴鄭州,負責防守黃河一線。1944年2月,吳指揮第八十五軍與進攻鄭州的日軍激戰7晝夜。後轉戰滎陽、登封、洛陽一帶,同日軍進行爭奪戰,在洛陽解圍之戰中,重創日寇。是年3月,日軍坦克第三師團主力等部,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豫西之西峽口發動攻擊。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和暫五十五師擔負防守西峽口的任務。在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王仲廉統一指揮下,吳部和增援友軍同日軍血戰至8月中旬,終於取得西峽口大捷。1945年10月,吳紹周陪同王仲廉到鄭州參加日軍投降典禮。
1946年,吳紹周任整編第八十五師師長,率部參加反人民的內戰。1947年10月,吳被任命為第四兵團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師師長。1948年10月改任新編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仍兼八十五師師長。不久,整編第八十五師恢復第八十五軍的番號,吳兼任軍長。是年11月6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兒月中下旬,第八十五軍歸建第十二兵團,奉命從廣水集結後趕到蒙城增援。這時,國防部電令吳紹周升任第四兵團司令官。吳考慮此命令立即公佈,可能會使部隊更加混亂,遂交由人事科保存。11月22日,第八十五軍進入雙堆集。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地區完全陷入解放軍的包圍之中。11月27日,第八十五軍第一一O師師長廖運周毅然率部起義。12月9日,該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向解放軍投誠。至此,第八十五軍完全被瓦解。12月15日,第十二兵團被解放軍全部殲滅。同日黃昏,吳紹周和黃維、胡璉3人分乘戰車突圍,吳、黃二人被解放軍生俘。
1952年10月,吳紹周被解放軍資遣到湖南長沙定居。開始和妻子在家織布、打紗,後被安排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1962年任湖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1966年,吳紹周因病在長沙逝世。 [2] 

吳紹周人物故居

吳紹周故居位於天柱縣甕洞鎮克寨村虎形山前,建於清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坐南朝北。其主要建築是七柱(磚砌柱)4扇3問一樓一底雕鏤花窗的小房。之後於術房兩邊配建廂房,又建門樓、小花周與圍牆,形成院落式建築。佔地面積6388平方米,建築面積618.6平方米。現有紹周的族人居住。 [3] 

吳紹周人物事蹟

吳紹周四獲勳章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這年8月初,日軍佔領平津後,在華北迅速集結幾個師團的精鋭部隊,從而發動了侵華的第一次戰役“長城南口戰役”。南口是平綏鐵路東段之重鎮,為北平通往西北的門户,素有“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户,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稱。日軍欲進犯張家口,佔領察哈爾,然後分兵晉綏,南口是其必爭之地。而中國軍隊要保衞晉、察、綏三省,也必須固守南口。可見,南口的得失,將直接影響華北與西北的存亡,因而成為中日雙方軍隊爭奪的焦點。其時扼守南口的是二戰區前敵指揮十三軍軍長湯恩伯所部。當時吳紹周任該軍八十九師參謀長兼二六五旅旅長。8月1 1日,日軍在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和板垣師團等部的協同下向南口發起進攻。吳紹周奉命保衞南口。從8月12日起,在五十門野炮和坦克、飛機掩護下的六千日軍很快突破了十三軍的中央陣地,佔領南口車站,守軍一團人幾乎全部戰死。十三軍退守鐵路兩側高山,繼續頑強抵抗。吳紹周率部堅守陣地,沉着應戰,但始終處於日軍的重兵包圍之中。8月14日,南口守軍擊退日軍進攻。19日,日軍又增派三個師團兵力對南口等地實行包抄戰術,致使南口防線動搖。但面對日軍的重兵包圍,吳紹周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即命旅部副官室自制十餘個氣象燈,於黎明前利用風向,在陣地前沿施放,燈光像一道道流星,劃破黑暗,日軍一見,疑為新式武器,頓挫鋭氣,攻勢稍懈,吳便率領預備隊猛衝,突出重圍。8月27日,張家口失守,南口腹背受敵,兼因各路援兵未到,8月末,中國守軍撤出,南口失陷。此役因吳旅堅守南口半月之久,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吳紹週四等寶鼎勳章一枚。
1938年4月,吳旅擴編為一一〇師,吳紹周升任副師長、師長。在台兒莊戰役中奉命在山東嶧縣、棗莊和台兒莊一帶阻擊日寇。一一〇師在台兒莊爭奪茨巴山高地的戰鬥中,沖人敵陣,肉搏血戰,繼而圍殲陳賢、小寨日軍。戰後,轉移到湖南平江、沅陵一帶整補。1939年一一〇師投入隨(縣)棗(陽)和隨(縣)宜(昌)會戰。1940年在鄂北兩次進攻高城,擊潰日軍第三師團主力,收復高城,繼而進攻長嶺崗日軍,激戰五晝夜,奪取長嶺崗。由於吳紹周屢建奇功,被授予三等雲麾勳章。5月16日,吳紹周率部赴湖北宜城解圍,後轉戰新野、舞陽、密縣。1941年進攻中牟,攻克鄭州和漯河。吳受命兼任漯河指揮總部主任。漯河地區因連年戰火,百業凋零。吳經努力整治,迅速疏通了鄭州至漯河段鐵路線,又整修城池街道,使各行各業相繼開業,市井煥然,秩序穩定。
1942年3月,吳紹周升任十三軍軍長,1943年調任八十五軍軍長,轄一一O師、二十三師、新一師三個師,開赴鄭州,兼任鄭州河防守備司令,駐守黃河。1945年4月,日軍土肥原調集十萬兵力,妄圖掃蕩豫西。吳率一一O師、二十三師、暫編五十五師先後在內鄉、重陽店、丁家店、西峽口等地阻擊日軍。在西峽口和重陽店兩次戰役中,誘敵深入,聚殲日軍第三縱隊二千餘人,擊斃縱隊司令,俘敵三百餘人,繳獲戰馬八百餘匹、戰車數十輛、槍械二千餘支、大炮二十多門,戰績輝煌,吳紹周又一次榮獲三等雲麾勳章,旋升任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
2015年9月,吳紹周被追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章”。 [5] 

吳紹周扼守西峽口

一九四四年第一戰區正副司令長官蔣鼎文、湯恩伯在河南潰敗,被蔣介石撤職調走,離開豫西,由陳誠兼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郭寄嶠任副長官,郭兼參謀長。當時的部署仍限於伏牛山區、秦嶺以東、潼關以西。胡宗南部第一軍、九十軍、二十七軍在潼關,裴昌會部趙壽山軍在盧氏,劉茂恩的一個軍在朱陽關,三十一集團軍王仲廉所指揮的吳紹周八十五軍在嵩縣以西的潭頭、黑峪、廟子監視魯山、嵩縣城內之敵,固守伏牛山要點。九十七軍賴汝雄所部在內鄉西坪、商南清油河整補,黃脈璜師在淅川荊紫關,鮑汝禮師在淅川縣城整補,都沒有計劃出擊。一九四五年一月,陳誠回重慶以後,胡宗南接任司令長官。
關於前方軍隊部署,仍與以前一樣,沒有作出對敵反攻的計劃。南陽、老河口屬五戰區(司令長官是李宗仁,最後是劉峙),兵力部署不詳,只知道劉汝明軍在南陽,孫震集團軍在老河口,並聞賀粹之的十二軍在鄧縣,新野(原屬湯恩伯指揮,以後因反對張測民當軍長,由內鄉拉到五戰區去了),五戰區部隊也沒有作出反攻的準備。
一九四五年四月間,吳紹周同賴汝雄隨同王仲廉到西安,向胡宗南請示今後伏牛山作戰機宜,在他的招待所住了三天。他要吳紹周將現有兵力部署在沙盤上講給他聽。他聽後,只説日軍進攻伏牛山怎樣打法。又要王仲廉也在沙盤上演習講給他聽,他也只説日軍由豫陝公路(西峽口、商南經秦嶺到西安)來時怎樣打法,完全沒有提到反攻出擊的計劃和準備。吳紹周也只説依着隘路正面阻擊、側擊、夾擊,截斷敵後,施行尾擊,並説在沿途公路兩側山地及伏牛山區屯糧屯彈,也沒有説出如何反攻,怎樣收復南陽、魯山、滿暴,打斷平漢路的打法。
在魯山、南陽方面,都有情報到西安。吳紹周等人在西安只有三天,胡宗南電話催王仲廉要賴汝雄,吳紹周連夜坐汽車趕回前方,説日軍有向西進犯的企圖。當日下午四時在招待所上汽車,約四月二十八日,吳紹週迴到西坪,王仲廉、賴汝雄回到清油河。二十九日,吳紹周接前方情報,日軍已由南陽進犯鎮平縣城。當日下午吳紹周前進到西峽口,召集黃師長、各團長開會決定,三十日早展以張振坤團由西峽口推進到內鄉,遲滯日軍行動,以二十三師主力在西峽口西南高地構築工事,以五十五師李守正部在西峽口以西以北高地構築工事,電令伏牛山南面駐廟子的唐夔甫團佔領老界嶺,準備向南出擊。
五月三日,日軍侵入內鄉城,五日繼續西犯,被六十八團節節阻擊,未敢猛進。五月九日,日軍戰車部隊沿公路向西峽口以東進犯,步兵向西峽口以北高地進攻,當被李守正一部及黃子華的六十九團迎擊,發生激烈戰鬥。敵戰車部隊幾次向西峽口寨子衝擊,都被戰防炮隊埋伏阻擊,未敢冒險活動。接連作戰四天,三十一集團軍在西坪及其以西的賴汝雄軍業已準備就緒,乃按照王仲廉總司令的原定計劃,實行後退包圍,撤至重陽店(西峽口西三十華里)決戰。重陽店及其以西山地,有賴汝雄軍的黃國書一個師佔領既設陣地,以李守正的五十五師撤退到重陽店以北山地埋伏,以黃子華的二十三師撤退到重陽店以南山地埋伏。五月十三日夜間全軍開始行動,由西峽口沿河西公路向重陽店南北山地轉進,軍部在西坪東邊的小村莊設指揮所,並派軍參謀處長張鈞鑄與黃國書聯絡,把電話架通。
五月十五日,日軍戰車和步兵部隊,由西峽口向重陽店進犯,企圖經西坪清油河、龍駒寨、秦嶺進入陝西。敵先頭戰車和騎兵進抵重陽店以西的溢道,即因遭戰防炮隊的襲擊和黃國書師的阻擊,而遲遲偵查,不敢猛進。當日下午四時以後,黃子華師由南面向重陽店出擊,李守正師由北面向重陽店出擊,夜戰至次日早晨。夜戰時,日軍遺屍三百多,後退至丁河,又被廖運周師截擊(王仲廉總司令要劉子奇師接替廖運周師防守伏牛山任務,令廖運周師向丁河店西峽口出擊,斷敵後路),繼續後退,佔據西峽口河西高地。廖運周師施行追擊,在西峽口丁河中間地區,又形成對峙狀態。五月下旬,在重陽店作戰,五十五師袁詩山團長負重傷,官兵傷亡數百人。二十三師在西峽口、重陽店兩次作戰,宮兵傷亡三分之一,調到荊紫關、西評兩地整補,以賴汝雄全軍接替八十五軍的任務。
六月上旬,日軍陸續增援,以主力向淅川城進攻。守備淅川的鮑汝遭師及陳舜德縱隊(是由原淅川縣的自衞總隊整編而成,曾經在漯河訓練並補充武器)協同固守十天,最後撤出淅川城,固守城西十五華里的既設陣地。
為鞏固淅川、荊紫關中間的既設陣地及維護西坪,鄖陽城的後方交通線,主仲廉總司令以吳紹周的八十五軍控置於卧龍崗,主力支援鮑汝遭師作戰,親自指揮賴汝雄軍及廖運周師反攻西峽口。六月下旬,胡宗南派來蘇聯造的山炮一個連,並配屬美國飛機一箇中隊,對空聯絡台一部,在八十五軍前線擔任空軍聯絡。令八十五軍協同鮑汝遭師,結果七月中旬攻克淅川城,日軍退集西峽口。七月下旬,王仲廉令黃詠贊師由吳紹周軍長指揮,協同廖運週一百一十師向西峽口反攻。幾次夜襲,“因日軍由南陽方面幾次增援,均未奏功。七月下旬以後,西峽口為敵我雙方爭奪的要點,形成拉鋸狀態,一直作戰到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戰爭才告結束。這是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最後一次戰鬥。 [4]  [7] 

吳紹周主動“當俘虜”

1948年12月13日,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已接近尾聲。國民黨黃維兵團被圍困近20天,各部在解放軍打擊下傷亡殆盡,陣地連連被攻破。兵團司令黃維見大勢已去,便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各部隊四面開弓,全線反撲、覓縫鑽隙,衝出重圍。”這實際上是讓大家自行逃命的命令。黃維和副司令胡璉、吳紹周每人乘坐一輛坦克,狼狽奔逃。
副司令兼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乘坐第三號坦克尾隨黃維、胡璉的坦克,逃到玉皇廟附近,準備渡河。不想河上的浮橋被黃維和胡璉的坦克壓壞,他的坦克無法通過了。然而,吳紹周絲毫沒有慌亂。原來,他早就下決心不隨黃維、胡璉突圍,向解放軍投誠了。他的第八十五軍原有第二十三師、一一O師、二一六師和直屬炮兵、工兵等共3.5萬人。在雙堆集被圍攻的10多天裏,第一一O師在廖運周的率領下戰場起義,投向瞭解放軍一方,而第二十三師和第二一六師的一個團又在黃子華的帶領下向解放軍投誠,第一一O師的另一個團和二一六師的其他部隊則在圍困中被消滅殆盡。這時的吳紹周已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就算能夠突圍出去,身邊已沒了一兵一卒,失掉了所有的“本錢”,即使僥倖逃回南京,也會讓蔣介石撤職查辦。
吳紹周經過再三盤算,決定“主動當俘虜”。於是,他和隨從副官出了坦克,坐在玉皇廟門前等解放軍追來好投降。誰知他逃得太快,所在地域已經離主戰場有些距離,解放軍在打掃主戰場,一時還沒有追過來。吳紹周焦急地等待了4個小時,終於等來了解放軍搜索部隊。於是他便主動迎上去,交出武器,自報身份,“如願以償”地當了俘虜。 [6] 
參考資料
  • 1.    餘克禮,朱顯龍主編;張民憲,高景軒,彭付芝副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 下: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888
  • 2.    胡必林,方灝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解放軍出版社,2006:460-461
  • 3.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誌辦公室.黔東南風物誌 彩圖版(下冊:雲南美術出版社,2010:540
  • 4.    吳紹周:在河南內鄉、淅川抗擊日寇的片斷回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河南文史資料第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0.10,第79-82頁
  • 5.    陸景川著.千年風采:貴州人民出版社,2017:309-312
  • 6.    急於投降的正副軍長--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11-30]
  • 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河南文史資料 第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0.10,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