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稼秋

鎖定
吳稼秋,1898年出生於廣東大埔縣洲瑞鎮蒹葭村,名超,家名瞻雲,字行。曾任培蘭公學教員、校長,大麻中學教員,印尼蘇門答臘美崙三育學校校長兼《蘇島日報》特約記者。之後先後任職於南京鳳陽關屬下之正陽税局、湖北財政廳、鐵道部津浦路管理局、興化縣政府。1945年任衢州綏靖公署少將督察,1949年到香港。 [2] 
中文名
吳稼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8年
出生地
廣東大埔縣

吳稼秋人物生平

吳稼秋(1898~?),名超,家名瞻雲,字行,廣東大埔縣洲瑞鎮蒹葭村人。
吳稼秋幼時就讀村塾,後進北埔壩小學,17歲考入潮州金山中學。卒業後,他任培蘭公學教員、校長,大麻中學教員;後往印尼蘇門答臘任美崙三育學校校長兼《蘇島日報》特約記者。值孫中山在廣州召開黨代表大會,其為文論列,頗負時譽,致不容於居留地政府,為移民廳羈留,被勒令出境歸國。回國後,任大埔縣國民黨黨部監委兼縣督學。適逢喪父,他家居閲三月,後赴漢口服務於第四軍。他復往馬來亞,嗣後歸國,到南京鳳陽關屬下之正陽税關,局長吳稼蓀邀其掌金庫,不及兩月,即赴湖北財政廳任事,並協辦沙洋、荊州兩税局事。旋到南京,他供職鐵道部,被調派津浦路管理局,民國20年(1931)奉令借調為興化縣政府秘書,期滿仍回原職。
民國27年,武漢衞戍司令部成立,稼秋奉命調司令部任部隊經理。未幾,最高當局以廣州歸政中央未久,急需派員前往,而軍委會無適當人選,囑總司令陳誠代物色。陳氏乃介謁最高當局,稼秋得被拔擢,調第四戰區廣州服務,迭承3次面授機宜,領得軍需品交運後,整裝南下,已抵廣州,徑發密電,報告南方情形。
民國29年秋,第四戰區長官部由韶關西遷柳州。臘月,戰區一分為二,第四戰區長官部仍駐柳州,另成立第七戰區長官部駐韶關,稼秋奉命兼兩經理職,回辭未獲,勉任閲五月後,始將四戰區業務移交奉派之姜守泉接辦,稼秋專任七戰區經理。民國34年,韶關七戰區因敵情壓迫,遷三南之貝嶺。日本投降後,七戰區奉令結束,稼秋主管部門冊報後,以績優獲獎金5萬元,並調任衢州綏靖公署少將督察。其因厭倦軍政生涯,遂辭職經商於港穗間。
1949年,吳稼秋移居香港,直至逝世。 [1]  [3] 

吳稼秋個人著作

吳稼秋著有《拾零詩草》、《蒹葭詩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