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王城遺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吳王城遺址,又名武昌城,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武昌大道南面、江家東巷西側,佔地約800畝,是三國時期的古城遺址。 [2] 
吳王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500米。吳王城遺址是三國東吳都城。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自公安來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吳王稱號,同年陰曆八月開始營建吳王城。吳王城遺址的城牆、護城河明顯,在城的南城垣外側,發現了城濠的遺蹟。城垣四角或有“角樓”,城垣上或有馬面一類防禦設施。還清理出土井、陶井、磚井及灰坑等遺蹟。吳王城遺址出土了銅箭簇、東漢以及西漢的五銖錢,三國銅罐、鐵刀等。吳王城遺址是孫吳建國時第一個正式都城,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唯一比較明確的古代城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  [5] 
2013年3月,吳王城遺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吳王城遺址
地理位置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武昌大道南面、江家東巷西側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佔地面積
約 800 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52-1-352

吳王城遺址歷史沿革

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改鄂縣為武昌,寓意建立“以武而昌”的宏圖霸業,築吳王城。 [3] 
吳王城遺址位置圖 吳王城遺址位置圖
魏黃初二年(221年)至吳黃龍元年(280年),吳王城遺址作為吳國國都九年,故有“吳王故都”之稱。孫權在此稱帝九年後,將都城遷到了建業。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孫皓又遷都吳王城遺址,住了一年多時間。 [2]  [4] 
吳王城遺址,毀於南朝陳末。 [6] 
吳王城遺址城垣 吳王城遺址城垣
1981~1984年,先後多次調查、鑽探和試掘。 [6] 

吳王城遺址遺址特點

地理環境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北臨長江天塹,與黃州赤壁隔江相望;南瀕南湖;東靠虎頭山,西依西山。加之,左控肥廬,右連襄漢,有利於同魏、蜀相爭。吳王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1100米左右,南北寬500米左右,周長3000餘米。 [2]  [4] 
城牆、護城河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的城牆、護城河明顯,勘探證實,城的東、西、南三面城牆用夯土築成,南城垣的中段尚有部分保存在地面上,垣基寬達約22米,高出城垣外地面4~6米不等,在城的南城垣外側,發現了城濠的遺蹟。河牀平均寬約80米,約700米長,尚保存河牀面貌。東、西兩面城垣外尚可見寬50~90米的城壕。北垣臨江已遭毀壞。城垣四角或有“角樓”,城垣上或有馬面一類防禦設施。 [2]  [5] 
遺蹟和墓地
吳王城遺址北部原似有子城,約是武昌宮所在。城西有郭城遺蹟,郭城外為墓地。城南有冶鐵遺址。還清理出土井、陶井、磚井及灰坑等遺蹟。 [2] 
古井
1981年以來,在吳王城內先後發現古井三座,依其編號北垣1號水井,初步確定屬東漢中晚期至孫吳早期;南垣內2號水井,屬孫吳早中期;南內1號水井屬兩晉至唐宋時代。 [2]  [5] 
城外遺蹟
吳王城遺址周圍設有多處軍事堡壘,城西的樊口戍,佔西山之利,扼長江之險,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的千百隻戰船,就是從樊口戍出發的。城對岸築有邾城,派重兵駐守,以對付曹軍。城東西兩面的高山頂上,都建有烽火台,以傳軍事警報。 [4] 

吳王城遺址文物遺存

吳王城遺址出土了銅箭簇、東漢以及西漢的五銖錢,三國銅罐、鐵刀等。 [2] 

吳王城遺址歷史文化

相關記載
吳王城共開五門,除西北角臨江處設“流津門”外,其餘四門各以所在方向為名。城內建有武昌宮,四周有宮城,宮城內有太極殿、禮賓殿、安樂宮等主要建築物。宮殿的建築材料講究,宮中古瓦用澄泥製作,可以做硯,一瓦值萬錢。赤烏十年(247年),孫權在建業修太初宮時,將武昌宮拆下的材瓦運至建業繼續使用。城內除了宮殿,還有官署之類的建築及民居,功能齊全。 [2]  [4] 

吳王城遺址研究價值

吳王城遺址考古永久基點 吳王城遺址考古永久基點
吳王城遺址孫吳建國時第一個正式都城,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唯一比較明確的古代城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4] 

吳王城遺址保護措施

吳王城遺址介紹 吳王城遺址介紹
2013年3月,吳王城遺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吳王城遺址旅遊信息

吳王城遺址地理位置

吳王城遺址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武昌大道南面、江家東巷西側。

吳王城遺址交通信息

步行:自湖北省荊州市鄂州市鄂城區人民政府步行前往吳王城遺址,路程約300米,用時約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