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玉如

鎖定
吳玉如(1898-1982),名家琭,字玉如,後以字行。1898年生於南京,久寓津門。原籍安徽涇縣茂林村,故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
吳玉如早年就讀天津南開學校,與周恩來同班,因嫺熟古文,深受校長張伯苓賞識,曾在南開大學任教,兼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秘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奉張伯苓校長之邀,赴重慶擔任國民參政會秘書。回津後在工商學院(後改為津沽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51年辭職。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1] 
中文名
吳家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安徽涇縣茂林村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82年8月8日
出生地
南京
玉如

吳玉如人物事蹟

吳玉如1898年農曆四月十二日出生在南京的一個沒落的舊官僚家庭,他的本名是吳家琭,玉如是他的字,取《老子》中“琭琭如玉”之意。吳玉如還有一個乳名叫“淦”,則鮮為人知。原來,吳玉如小時羸弱,周圍的老輩們竊竊私語,言恐其不壽,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家裏也給他算過命,稱他命中既缺金又缺水,所以家裏乾脆給他取了一個“淦”字作乳名一下子就把金和水佔全了。 [2] 
吳玉如的祖輩都是做官的,祖父吳瞻箐是同治癸酉舉人,曾出使朝鮮,出資在北京宣武門外建涇縣新會館,是袁世凱的幕僚。吳玉如的父親吳彝年,在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期間創辦的天津電報總局工作,後被派往吉林,擔任過吉林電報局局長。受家庭“重學入仕”思想的影響,吳玉如幼年時就接受着良好的士族教育。6歲時便操觚寫字,並能夠背誦大段古詩文。 [2] 
吳玉如10歲時,父親離職,隨即全家遷到天津,吳玉如入天津新學書院讀書。每天去學校讀書之前,總是叮囑家人為他研好墨汁,生怕放學以後再研磨耽誤了練習時間。在祖父和母親的指導下,吳玉如練習書法一絲不苟、中規中矩,寒來暑往,持之以恆,自然有了長足的進步。每逢寒暑假,更是廢寢忘食,一心撲在寫字上。他當時找了一塊大方磚,炊帚一柄,每天蘸水在磚上寫徑尺大字一小時,堅持練習三四年,所以後來寫擘窠大字,一點兒也不犯愁。到十二三歲時,吳玉如寫小楷、行書已具有相當功力。13歲那年,吳玉如母親的生日來臨,吳玉如用灑金摺扇,一氣呵成,寫下了簪花格小楷,每字僅有半釐米大小,字跡工整,佈局勻稱,一篇蘇軾的《石鐘山記》躍然紙上。 [2] 
1913年,15歲的吳玉如考入了天津南開中學,與周恩來同分在一個班級,又與周恩來同為學生組織“敬業樂羣會”成員,周恩來任智育部長,吳玉如任演説部長。 [2] 
吳玉如在南開中學讀書兩年半,考入了北京大學預科班,後轉入朝陽大學。因父親吳彝年突然病逝,吳玉如不得不退學丁憂在家。 [2] 
此後,他曾參加了上海國文函授學校的學習,主要是學習作詩作詞,留下了大量習作墨跡,並受到了老師的高度讚揚。那時的吳玉如觀看了唐、宋兩朝有名書家的字,非常羨慕,自己心摹手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他們的神理。從此,就由寫蘇軾改成寫黃庭堅、趙孟頫、李邕等諸家的字,其中受黃庭堅影響最深,有黃庭堅筆意詩稿存世。直到40歲,其大字行草仍具黃庭堅的風貌。 [2] 
吳玉如的書法迴歸“二王”,其書法成就的形成始於他去哈爾濱以後,也就是20歲左右。因生活所迫,他獨自一人遠赴哈爾濱謀生。在哈爾濱的十七年時間裏,是吳玉如取得書法成就的黃金時期。 [2] 
東北地區是吳玉如父親為官之地,吳玉如是投奔其父親好友傅強的。傅強是中國司法專家,時任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外交部特派吉林交涉員。吳玉如到來時,傅強已經接到新的任命,正準備赴京,於是就把年輕的吳玉如託付給了好友馬忠駿。馬忠駿時任黑龍江鐵路交涉總局總辦兼東省特別行政區市政管理局局長。在馬忠駿的栽培下,吳玉如在哈爾濱度過了十七個春秋。 [2] 
20歲至30歲是吳玉如在書法上奠定基礎的十年,為追溯“二王”、發展行草鋪平了道路。 [2] 
年輕的吳玉如在楷、行、草三方面成就是並駕齊驅的,小楷成熟早於行草。吳玉如書法的飛躍是在1931年他在莫斯科完成的“三部曲”為標誌的。 [2] 
1930年,吳玉如隨同莫德惠、劉澤榮出使莫斯科,生活極其清苦。他常以書法消遣,先後完成了小楷《樂毅論》《黃庭經》臨摹及草書《離騷》抄寫,後來被稱為“莫斯科三部曲”。這三個代表作是吳玉如的用心之作,也是吳玉如經歷了愛妻盧琴姮英年早逝、髮妻傅孝實仳離之後,獻給後來成為自己妻子的馬忠駿之九女兒馬淑藴的禮物。 [2] 
“九一八事變”後,吳玉如攜新婚妻子入關,定居天津。 [2] 
回到天津後,吳玉如為衣食奔走京、濟、寧、滬、杭等地。 [2] 
1935年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邀請吳玉如擔任南開大學商學院國文教師兼經濟研究所秘書。1938年,準備去昆明西南聯大任教。途經重慶拜謁張伯苓先生,被老校長執意挽留,任參政會秘書。 [2] 
1939年秋,吳玉如因不願加入國民黨,在蔣介石約見前兩天以天津水患,母親無人照料為由繞道緬甸、香港,遄返回津。從此他深居簡出,並不再使用自己的常用名“吳家琭”,以其字“玉如”為用,以字行於世。 [2] 
1943年,吳玉如受聘於天津工商學院國文系,後改為津沽大學,任國文系主任,並延請裴學海教授訓詁,壽石工、俞平伯授詩詞,華粹深授戲曲,皆一代知名學者。1951年,因與校方負責人發生齟齬,毅然辭職。自此年始,以“迂叜”為號。同年,與妻子馬淑藴離異。 [2] 
吳玉如的晚年生活十分窘迫,幾乎瀕臨絕境,在老友章士釗極力勸説下,致函周恩來總理。在周總理直接關注下,他被聘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特別顧問,每月有了六十塊錢生活費。後來天津文史館接納吳玉如為文史館員,又發給他六十元工資,吳玉如退掉了圖書館的生活費。 [2] 
1982年5月8日,吳玉如住進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8月8日,吳玉如與世長辭。 [2] 

吳玉如主要作品

《二十世紀書法經典吳玉如卷》、《吳玉如詩文輯存

吳玉如作品保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