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獵

鎖定
吳獵(1130——1213):字德夫,南宋乾道初年,入嶽麓書院,從張栻受業,成為張栻的高足弟子,湖湘學派的重要傳人。長期在地方任財賦總領,曾上書建議增棗陽戌卒,以備邊防;分兵屯要衝,以防金軍來犯。1206年,金軍圍攻襄陽等要地,他帶領本部兵馬赴授,擊敗金軍。後以抗金軍攻升任京湖宣撫使。
本    名
吳獵
德夫
出生日期
1130年
逝世日期
1213年
主要作品
《吳氏解經》
籍    貫
北鄉擂鼓橋

目錄

吳獵簡介

吳獵(1142~1213)字德夫,號畏齋,北鄉擂鼓橋人。23歲入嶽麓書院,師事張式,繼受教於朱熹。吳獵為湖湘學派鉅子,政治上主張“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併力主抗金,反對議和。學術上重視經世致用。提倡務實,身體力行。並敢於直言陳諫。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賜同進士出身。張式經略廣西,闢為靜江府教授。旋知無錫縣。經陳傅良奏薦,召試守正字。 紹熙五年(1194)十月,寧宗即位,相繼遷校書郎、監察御史。韓侂冑專權,罷朱熹等官職。吳獵上書請留朱熹,諫寧宗不要隨意罷免大臣、言官,並請以張浚配享阜陵。因所議不合韓意,出為江西轉運判官,不久即遭罷免。 嘉泰三年(1203),起用吳獵為廣西轉運判官。開禧元年(1205)四月,授户部員外郎,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與湖北、京西軍馬錢糧。時韓侂冑計議北伐抗金,吳獵致書建議召募兵,調儲糧秣,選拔人才,調整部署,充實邊防。同時,調湘米50萬石、馬料130餘萬石至襄陽,調鄂米30萬石,分別儲備於荊、郢、安、信四郡,籌銀一百萬餘兩以備軍需,並選拔培養將才。開禧二年任江陵知府,主管荊湖北路安撫司事,加強防務,重修五代時高氏所築“三海”防水防工程。後金兵多次侵犯荊襄等地,均因吳獵備戰充分,運籌得當而敗退。金兵圍困襄陽、德安,進迫竟陵時,吳獵親臨前線指揮,節制本路兵軍,遣張榮率兵援竟陵,又招神馬坡潰卒萬人,分援襄陽、德安。開禧三年,加寶謨閣待制,出任湖北、京西宣撫使。金兵再犯竟陵,張榮戰死,襄陽、德安告急。吳獵請魏了翁攝參議官,募死士入竟陵,命部將王宗廉死守,調忠義軍及保捷軍分道夾擊,解竟陵之圍。又督董逵軍自京山援德安,配合忠義軍救襄陽,終使戰局轉危為安。
當抗金戰事吃緊時,四川宣撫使兼陝西河東路招撫使吳曦派員赴金乞降,獻關外四州,求封蜀王。吳獵即部署兵力,預防叛臣吳曦夾擊,並請命入川平叛。兵未發,吳曦已被部將所誅。吳獵任刑部侍郎,繼充四川宣撫使。旋授敷文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四川數載,舉賢任能,懲惡除奸,體察民情,減輕民賦;修學宮,培養費人才,為張式學派傳入四川起了重大作用。 嘉定五年(1212)召還,六年十一月病故,歸葬醴陵北鄉擂鼓橋。吳獵為官清正,死後家無餘資。蜀人思其政,畫像祀之。遺著有《吳氏解經》、《畏齋文集》、《吳文定公奏議》。 [1] 

吳獵人物生平

吳獵,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進士第,初主潯州平南簿。時張栻經略廣西,檄攝靜江府教授。劉焞代栻,栻以獵薦,闢本司準備差遣。
盜李接起,陷容、雷、高、化、貴、鬱林等州,獵請賞勞誅罪,焞於是錄鬱林功,誅南流縣尉、鬱林巡檢,人人驚厲,爭死鬥,不逾時,盜悉就擒。尉,宰相王淮甥也,獵坐降官。久之,知常州無錫縣。用陳傅良薦,召試,守正字。
光宗以疾久不覲重華宮,獵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華有垂白之二親,陛下宜於此時問安上壽,恪共子職。”辭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楊萬里。時陳傅良以言過宮事不行求去,獵責之曰:“今安危之機,判然可見,未聞有牽裾折檻之士。公不於此時有所奮發,為士大夫倡,第潔身而去,於國奚益!”傅良為改容謝之。
寧宗即位,遷校書郎,除監察御史。上趣修大內,將移御,獵言:“壽皇破漢、魏以來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喪,陛下萬一輕去喪次,將無以慰在天之靈。”又言:“陛下即位,未見上皇,宜篤厲精誠,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見焉。”會偽學禁興,獵言:“陛下臨御未數月,今日出一紙去宰相,明日出一紙去諫臣,昨又聞侍講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駭,謂事不出於中書,是謂亂政。”獵既駁史浩諡,又請以張浚配享阜陵曰:“艱難以來,首倡大義,不以成敗利鈍異其心,精忠茂烈,貫日月、動天地,未有過於張浚也。孝宗皇帝規恢之志,一飯不忘。歷考相臣,終始此念,足以上配孝宗在天之意,亦惟浚一人耳。”議皆不合。出為江西轉運判官,尋劾罷。
久之,黨禁馳,起為廣西轉運判官,除户部員外郎、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韓侂冑議開邊,獵貽書當路,請號召義士以保邊場,刺子弟以補軍實,增棗陽、信陽之戍以備衝突,分屯陽羅五關以扞武昌,杜越境誘竊以謹邊隙,選試良家子以衞府庫。且謂:“金人懲紹興末年之敗,今其來必出荊、襄逾湖。”乃輸湖南米於襄陽,凡五十萬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糴米三十萬石分輸荊、郢、安、信四郡;蓄銀帛百萬計以備進討;拔董逵、孟宗政、柴發等分列要郡,厥後皆為名將。
召除秘書少監,首陳邊事,乞增光、鄂、江、黃四郡戍。屬江陵告飢,除秘閣修撰、主管荊湖北路安撫司公事、知江陵府。陛辭,請出大農十萬緡以振飢者。道武昌,遣人招商分糴;至郡,減價發糶,米價為平。
獵計金攻襄陽,則荊為重鎮,乃修成“高氏三海”,築金鸞、內湖、通濟、保安四匱,達於上海而注之中海;拱辰、長林、藥山、棗林四匱,達於下海;分高沙、東獎之流,由寸金堤外歷南紀、楚望諸門,東匯沙市為南海。又於赤湖城西南遏走馬湖、熨斗陂之水,西北置李公匱,水勢四合,可限戎馬。
金人圍襄陽、德安,遊騎迫竟陵,朝廷命獵節制本路兵馬。獵遣張榮將兵援竟陵,又招神馬陂潰卒得萬人,分援襄陽、德安。加寶謨閣待制、京湖宣撫使。
時金人再犯竟陵,張榮死之,襄陽、德安俱急。吳曦俄反於蜀,警報至,獵請魏了翁攝參議官,訪以西事,募死士入竟陵,命其將王宗廉死守,調大軍及忠義、保捷分道夾擊,金人遂去。又督董逵等援德安,董世雄、孟宗政等解襄陽之圍。
西事方殷,獵為討叛計,請於朝,以王大才、彭輅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諸險,漕粟歸、峽以待王師。及曦誅,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諭使。朝廷命旌別淑慝。以敷文閣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還,卒,家無餘資。蜀人思其政,畫像祠之。
獵初從張栻學,乾道初,朱熹會栻於潭,獵又親炙,湖湘之學一出於正,獵實表率之。有《畏齋文集》、奏議六十卷。諡文定。

吳獵著作

著有《畏齋文集》、《奏議》等六十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