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潤華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鎖定
吳潤華,別署抱石齋主人,1985年生,河南泌陽人,現居鄭州。中國齊白石研習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1] 
中文名
吳潤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泌陽
出生日期
1985年

吳潤華人物簡介

自幼酷愛書畫,篆刻。書法自唐楷入手,繼學二王,攻研行書,草書,臨有孫過庭《書譜》,陸柬之,張瑞圖詩軸,趙孟頫等古代名家碑帖。隸書習有《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等,篆刻初學吳昌碩,趙之謙,受齊白石印風影響,在不斷的研究學習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含蓄秀遠,灑脱飄逸,作品曾多次參賽獲獎,並被廣大書法愛好者收藏。

吳潤華書法之路

“銅峯山上禪林靜,滴水崖前鐘磬悠。”吳潤華的家鄉便坐落於這風光秀麗、人傑地靈的河南泌陽縣銅山腳下,這裏“古蹟林立,閲盡華夏三千年歷史,名山縱橫覽遍中州八百里風光”,有着極為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奇秀幽美的山川涼亭,浩渺神秘的湖水雲煙,使得被滋養着的一草一木,都顯得氣質獨特,各具內涵。
吳潤華書法交流活動圖片 吳潤華書法交流活動圖片
在書法藝術追求上,吳潤華多年來臨池不輟,心追手摹。很多人在未見到他之前,看到他的書法作品,都沒有想到他還只是一個80後,紛紛為之驚訝和感嘆!雖然年紀尚輕,而對吳潤華來説,書法陪伴他的成長已將近二十年。
吳潤華出生於書香之家,從幼時起,父親就對吳潤華的文字書寫要求特別嚴格。而對吳潤華來説,在幼年即受家庭薰陶,沉醉翰墨,九歲學書。那時候的他,在家庭的影響下,便產生了對書法極大的興趣和追求。下課了,別的同學出去玩,他卻總想着拿起粉筆在黑板上試着寫幾筆;晚上,家人都已經睡了,自己還要伴着昏黃的燈在父親用過的教案本上認真地練字。每天的靜心追求和勤學苦練,讓他少年時就顯示出了在書法領域超出於平常人的天賦。由於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和對古人書法的刻苦鑽研,其書法功底也日漸深厚。到了高中,吳潤華的書法已被全縣眾多學校和社會人士所熟知,就連一些年長的書法家都難以置信,一個高中生的字跡,竟然有着如此生動的線條和嫺熟的筆法。
眾人的誇獎和鼓勵並沒有使吳潤華產生驕傲的心理,反而,一向謙虛好學的他投入了更多的學習和研究中。他從古代筆貼中吸取精華,從名字名句中揣摩思想意境,用他的話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
醉心於書法藝術的吳潤華,在大學的幾年裏,跑遍了整個開封,每個景點,每處古蹟,甚至大街小巷的每個招牌,他都不放過,盡收眼底。通常在這些地方一呆就是一整天,用心地觀察,並查閲其歷史文化背景,揣摩其思想內涵。凡是有字畫牌匾的地方,其字跡和作者,他都如數家珍。期間並買來《孫過庭書譜》等很多書法作品進行研究和學習。“看得多,看得透徹,思想才能開闊。”吳潤華對記者説。
2010年的夏天,懷揣着夢想來到了鄭州這座輝煌的都市。為了省下買筆墨紙硯和租房子的錢,每天過着舉步維艱的生活;事隔兩年後的今天,他依舊生活清貧,淡泊名利,卻在琴聲墨韻中書寫着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他的書法和篆刻為無數人折服,他的精神和性情被太多人感動。他在硯池裏掀波起瀾,墨浪翻飛,他在書房裏走筆行墨,縱情揮灑。

吳潤華書法風格及見解

吳潤華形神兼修

吳潤華書法作品 吳潤華書法作品
書法是一門傳統藝術,在各個時期又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徵和時代精神。吳潤華認為,研究古人的書法,當然也要研究作者當時的思想和其所處的環境。這就是入門、入路、入道,入門入路是基礎,入道才是境界。歷史上任何一位大家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如顏真卿的《祭侄稿》原是一篇無意於書的文字,但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得自然之妙,這是他當時心情和環境的生動寫照。因此,書法創作是以書寫為手段,通過白色宣紙、黑色線條、紅色印章來展現作者的思想境界、精神修養,宣泄作者的喜怒哀樂。只有用心去領會字跡背後所藴藏的精神、性格,研究點畫之間所折射出來的心靈影像,即古人講的“書,心畫也”、“書,如也”,才能創作出形神兼備的書法藝術。
道無盡,藝無境。有人説,一位有作為的、有貢獻的書法家,往往都是學富五車的學者,有着深厚的國學修為。吳潤華不僅擅長書法和篆刻,同時還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國學素養。作為一名極其年輕的書法家,他很重視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積累,在他的屋子,呈現眼前的是一排排古今中外經典書籍,書法,文學,繪畫、歷史……大道如是,境由心生。內心寧靜的他每當置身於這一片豐盛的文化盛宴中,都倍感生命的快樂和安心。
深受傳統書法的影響,尤其是“二王”的影響,同時在長期學習和研究中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吳潤華的書法以行書、草書、隸書為主,其中最擅行書。他認真研究一筆一劃,用心聆聽每字每句,懷着飽滿的精神和豐富的心情去創作。在他的筆下,橫、豎、撇、點、折不再是單純的墨跡符號,而是別構一種傳承和思考,是其精神和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習會會長劉貴翹評價吳潤華説,吳潤華的年齡與書法成就不相等觀的原因,得利於他的府學之初,他並沒有專從研習書法着手,而是同時關注了文化文學的修養,十幾年來他晝學夜讀,孜孜以求,從古法入手,研習名帖,日積月累,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成果。同時,他沒有把功夫專一用在臨摹字帖上,譬如蘭亭序,他先去詳讀其作品的內涵,從諸多作品中走進王羲之,去品味書聖書法的魅力所在,書如其人,這樣臨摹時,便有了學習他書道的方向,心有所悟,行墨有方,避免了初學時的洪荒過程,得到了舉重若輕的效果。
縱觀吳潤華的書法作品,發現他在習古中曾走入過很多名家的堂奧,不時可以見到古人筆跡的影子。如張遷碑的拙和奇,王逸少的灑脱,陸柬之的流暢與健美,不一而足。

吳潤華抱誠守真

心內平靜,方能看透浮華!守住一顆寧靜的心,這是寫字人最基本的要求。生活中的吳潤華,是一個率真直爽,淡泊名利的人。不僅他的書法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平時的練筆文章也無處不透露着寧靜、博大的胸懷,帶給人心靈的洗滌和思想上的沉思。不貪求物質奢華,不迷失金錢名利,沉醉於充滿魅力的書法藝術中,在有精力和能力學習的時候多學東西,就是他最滿足最幸福的事情。他的別署“抱石齋主人”,也寄託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抱誠守真的志向。
吳潤華説,中國的書法是一門古老而久遠的學問,傳承博大精深的學問,每個人都是有使命的。而自己的使命可能就是要同自己的愛好一起前進、付出,懷一顆與古為徒居的虔誠之心,去不斷的要求自己,提煉自己!並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感染一些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讓書法文字中的美學,能夠傳遞出去,讓書法的美走得更遠、更久!
學古而不拘泥於古,思想開闊,無拘無束,登峯涉海,境界宏闊,苦練不輟,十年青燈,以古為徒……吳潤華的世界如此純靜。“不要帶功利之心去做事情,憑着純粹的愛好,並且瘋狂追求、執着堅持,去精益求精地做好這門藝術……”這就是他這麼久以來的簡單夢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