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滿有

(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

鎖定
吳滿有(1893—1959),陝西橫山人。貧僱農出身。童年時為人攔羊、種地。1928年,逃荒至延安務農。1935年,參加游擊隊。在大生產運動中,因開荒打糧成績顯著,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4月,當選為陝甘寧邊區第一個勞動英雄。1943年,當選為延安縣參議員。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開展吳滿有運動》。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攻延安時被俘。1950年,被開除黨籍。1959年去世,享年66歲。 [1-2] 
中文名
吳滿有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職    業
農民
主要成就
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
大生產運動的典型
勞動模範
出生地
陝西橫山

吳滿有早年經歷

吳滿有,原籍陝西橫山縣石灣鄉麻地溝村,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吳滿有為兄長,沒有進過學堂的門,從小就給財主攔羊幹活。1928年,橫山遭遇大旱年饉,他攜家眷逃荒來到延安吳家棗園,租地耕種,依然一貧如洗,吃糠咽菜,餓到啃樹皮,死了老婆,賣過女兒。1935年,陝北紅軍領導土地革命,吳滿有分得一架荒山地,大約六十垧。過去受苦半生,草都不存一根,革命給了他這麼大一塊土地,他知恩圖報,覺得自己不種好地,就對不起政府。他送二弟吳滿旺參加紅軍,自己帶領孩子勤奮耕種,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過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1936年,打糧十一石,送交公糧兩石;
1937年,打糧十七石,送交公糧五石;
1938年,打糧二十石,送交公糧八石,還養牛兩頭、馬一匹、驢一頭、羊五十隻。
1941年,打糧三十四石,送交公糧十四點三石、公草一千斤,購買公債一百五十元、公鹽代金六百六十五元。當時,邊區遭受了三年自然災害,正處在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吳滿有家的收穫令人驚歎。
1942年初,在延安縣各區區長檢查春耕聯席會上,柳林區區長尹登高介紹了吳滿有的先進事蹟,“地種得多,荒開得多,糧打得多,繳公糧踴躍爭先,數量既多,質量又好,是一位抗屬,模範的農村勞動英雄”。“我們這區上有個模範吳滿有,公事就好辦,他一個人的行動,比一百張嘴的解釋還更有效。”旁聽會議的《解放日報》記者莫艾,抓住了這條新聞線索,專門前往距離延安約三十里的吳家棗園去採訪吳滿有。 [3] 

吳滿有開展吳滿有運動

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報》發表了記者莫艾的長篇通訊《忘不了革命好處的人一記模範勞動英雄吳滿有》,報道了吳滿有“民國十七年的秋天”“淪落到延安府”,在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他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勞動,通過艱苦奮鬥,最終過上了好日子。5月1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羣眾大會,正式宣佈吳滿有為全邊區模範勞動英雄、模範抗屬、模範公民。5月6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吳滿有一模範公民》,號召整個解放區向吳滿有學習。5月23日,朱德在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最後一次會議發言時説:“《解放日報》發表關於吳滿有的新聞報道,其社會價值不下於二十萬石救國公糧(二十萬石是1941年陝甘寧邊區徵收公糧的總數)。
1942年,吳滿有一家更是收穫頗豐。他們家三個勞動力,另外僱用一個長工、一個攔羊娃、半個攔牛娃,農忙時還僱用短工,種地七十七垧,收穫糧食四十二石,飼養牛五頭、馬兩匹、驢一頭、羊二百隻。吳滿有不僅種田好,牛羊養得最好,還會經營副業,種柳條編筐子,搞創收。這時的吳滿有已經成為一個富裕户。他總結自己發家致富的經驗:“我沒有什麼秘決,就是肯勞動。”吳滿有在全村起得最早,睡覺最晚一天沒亮就上山放牛,天黑了才從地裏回來。冬天,別人在家閒着,他卻到處去拾糞。莊稼出了苗,別人怕上山,不鋤草,或者只鋤一次,他卻至少鋤兩次。一般農户耕地時掘土五寸深,他至少掘七寸深。因此,他的糧食畝產比一般農户多六分之一。他還不斷開墾荒地,擴大種植規模。1942年,吳滿有開荒三十六畝。
1942年12月,毛澤東在西北局高幹會上做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的報告時指出,學習吳滿有,可以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使農民富裕起來,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二個目的,是使農民有力交付糧食税,幫助抗戰的需要;還有第三個目的,是使農民在取得減租利益之後,發展農業生產,能夠以一部分交給地主地租,因而便於團結地主和我們一同抗日。”“他們現在都成了很好的富農,繳公糧均在五擔以上(邊區一擔三百斤),並在農村中推動了其他農户發展生產。”“1943年應大大提倡吳滿有式的生產運動,使在三個區域內產生很多的吳滿有。”
1943年1月8日,《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顯著位置報道吳滿有在邊區政府建設廳廳長高自立的親自幫助下,制訂出全年生產計劃,以及新的一年春耕生產準備情況。特別是把吳滿有的全年生產計劃公佈出來,包括開荒、勞動力配備、副業生產和植樹等四項內容,激發引導廣大農民有計劃地積極開展生產。1月11日,《解放日報》又發表社論《開展吳滿有運動》,將吳滿有精神概括為:“肯勞動、會經營、會計劃、公民模範。”明確指出:“他的方向,就是今年邊區全體農民的方向。”“各地政府應大規模地發展吳滿有式的勞動英雄,幫助他們,獎勵他們,這對生產運動的向前發展有很大影響。去年延安縣的春耕運動,由於吳滿有被選為勞動英雄,每區每鄉都因而增加了開荒的數目,都互相競賽,加緊耕墾。吳滿有本村去年開荒畝數就超過原計劃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號召邊區廣大羣眾“向吳滿有看齊”,大力開荒生產。
在階級鬥爭的年代,這個社論曾一度引起爭議。有人致信《解放日報》提出疑問:這涉及對邊區大生產運動帶來的社會性質和革命方向的認識判斷問題。報社呈請中央黨務研究室給予解答,主持中央黨務研究室工作的王若飛組織研究,最後以本報編輯部名義公開回復:“吳滿有是在新民主主義政權下一種新型的富農,他與舊式的富農,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因為吳滿有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吳滿有,是從得到革命利益而發展起來的。他曾經是因受半封建社會的壓迫,吃樹皮,吃糠秕,逃到邊區參加革命鬥爭的難民。他的弟弟過去和現在都是八路軍的戰士,他自己又是一個模範的抗屬。因此,他在經濟上雖然是富農,但在政治上卻是共產黨員,他對革命是堅決擁護的。”
這不是普通的富農,而是革命的富農、新富農。邊區獎勵這些革命的富農,同時保護僱農的利益。吳滿有的方向就是邊區農民的方向,“就是要全邊區農民都能努力勞動發展生產,使僱農升為貧農,貧農升為中農,中農升為富農”。為此,西北局發文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部隊政治機構,按照當地具體情形組織“關於吳滿有方向”問題的討論會或座談會,“這對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性質和黨的經濟政策的瞭解與執行,以及當前吳滿有運動的開展,都是有極其實際的意義的”。
向吳滿有學什麼?1943年8月,毛澤東在一份電報中説:“吳滿有方法就是勞動互助、深耕、多鋤草、多施肥、多開荒,達到增加生產目的。”這不僅適用於陝甘寧邊區,別的根據地也“必須提倡”。1943年春節後,《解放日報》發表吳滿有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提出要為毛主席代耕。吳滿有在信中寫道:“親愛的毛主席,我計劃為你代耕兩石細糧。你的工作很忙,我希望你能集中你的精力去籌劃全國的工作。我能為你代耕,是我今生最高興、最痛快的事。”毛澤東接受了吳滿有的請求。此後,吳滿有每年都把最早最好的一石麥子和一石小米,親自送到中央辦公廳。當吳滿有得知毛主席愛吃辣椒時,就挑選了一塊向陽的好地專門給毛主席種了辣椒。到秋後,吳滿有還把種在地畔上的南瓜送給毛主席嘗。1945年春節,吳滿有把自己喂的一頭豬殺了,全部送給中央辦公廳,自己一點也沒有留。大年初一,吳滿有一家節省地吃着糠窩窩。村裏的鄉親們感動得都流淚了。
1943年2月24日,安塞縣的勞動英雄楊朝臣寫信給吳滿有,提出六條與吳滿有開展勞動競賽的條件,並請邊區政府建設廳高自立、霍子樂兩位正、副廳長做評判員。吳滿有覆信楊朝臣表示應戰,並倡議把兩人之間的競賽,擴大到兩個村莊和全邊區部隊、羣眾中去。
朱德和王震等到吳家棗園看望勞動英雄吳滿有 朱德和王震等到吳家棗園看望勞動英雄吳滿有 [3]
吳滿有在信中説:“我想,只是在你我兩個人身上比較,對於革命,固然很好,但為了擴大這個競賽,我們要在羣眾身上來比較……只有使大家的生產發展起來,才是真正響應毛主席發展生產的號召。”這件事立即引起黨中央和邊區政府的重視。賀龍到基層調研,發現兩位勞動英雄爭奪糧食高產的比賽,覺得很有意義,立刻向朱德總司令彙報。朱德隨即向部隊推廣兩人開展勞動競賽的事蹟。陝甘寧邊區的部隊、機關、學校和農民羣眾中,迅速掀起了生產競賽的熱潮。
1944年2月27日,邊區憲政促進會召開座談會,吳滿有應邀參加了座談會。邊區參議會副議長兼政府秘書長謝覺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記裏寫道:“前日座談會上,吳滿有稱邊區政府為·人民政府'。”1944年2月29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這次會議:“朱總司令在熱烈的掌聲中講話。接着,勞動英雄吳滿有微笑發言,他説:今天我吳滿有,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能參加這個座談會,和林老、吳老、李老坐在一搭兒討論問題,在一個桌上吃飯,老百姓不怕政府和軍隊,這就是民主。人民的政府力量大,咱們八路軍、政府、老百姓連在一起,男男女女都是一條心,就啥也不怕,荒山也會變成金山。”
1943年至1944年,陝甘寧邊區兩次召開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表彰大會,吳滿有均被授予特等勞動英雄。在第二屆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範工作者大會上,林伯渠號召,全邊區的農業生產向延安的吳滿有、綏德的劉玉厚、曲子的孫萬福學習,他們多積糞,多上糞,多種,多鋤,溜崖,盤畔,早起晚回,辛勤勞動,多打糧食。
1944年春天,吳滿有所在的延安縣柳林區二鄉,被命名為“吳滿有鄉”,吳滿有被選舉為鄉長。1945年4月,吳滿有當選為中共七大候補代表,作為陝甘寧邊區黨員代表出席了黨的七大。1946年4月,吳滿有當選為延安縣參議會副會長、陝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參議員。通過吳滿有,毛澤東對邊區農業生產的潛力做到了心中有數。1944年3月2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宣傳委員會召開的宣傳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關於陝甘寧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的講話。毛澤東從吳滿有談到了邊區生產增長的具體細節,他説:“好像從前提出要增加四十萬石細糧一樣,高幹會議以前提出的,但究竟如何增加,沒有哪個管。而前年高幹會議提出增加八萬石細糧,結果增加了十六萬石,因為去年1月初報紙上出現吳滿有的發家計劃,建設廳把他找到,開了三天會,搞清楚了一個吳滿有,才曉得邊區能增加多少萬石,用什麼辦法增加。”吳滿有為毛澤東的大生產計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通過吳滿有,毛澤東提出了自己對陝甘寧邊區農村的發展構想。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44年8月,他同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交談。毛澤東説:今年雨水多,入伏以來,我就擔心下雨,怕莊稼受損失。還説陝甘寧邊區的農村要在幾年裏做到:每家餘一年糧,拴一頭牛,撫育一百棵樹,建一個廁所,挖一口井,每人還要識一千個字,而且每鄉要有一個合作社,一個鐵匠爐,一個民辦小學,一個醫務所,一個秧歌隊…大家都要過豐衣足食、健康快樂的生活。”1946年1月7日,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毛澤東對他説:“你在蘇聯大學畢業了,但學的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知識的一半。這是不完全的。你還需要上另一個大學,這個大學中國過去沒有,外國也沒有,這就是勞動大學。在這個大學裏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送你去好嗎?”毛岸英同意了,前往吳家棗園跟隨吳滿有學習種地,時間長達七個月。毛澤東把兒子送到自己家學習種地,讓吳滿有非常感動,這是領袖把咱看成了一家人。他讓毛岸英和自己的二兒子吳仲貴睡在熱炕上,自己支一塊門板睡在地下,説是為他們兩個人在門口擋風。其實,是為了毛岸英的安全。在跟吳滿有拜師務農的日子裏,毛岸英學會了開荒、攤場、碾場、揚場等農活。更重要的是毛岸英瞭解到了農民的風俗、心理、思想情況和社會問題,與吳滿有等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6年,吳滿有家生產糧食六十多石,交公糧五十石,羊四十隻,牛四頭,成為延安縣乃至整個邊區的“狀元”户。每當有人問起他多交公糧的事,吳滿有就解釋説:“這裏有毛主席娃娃的功勞啊!”
1947年1月31日,農曆正月初十,吳滿有五十五歲(虛歲)生日當天,毛澤東為吳滿有生日題詞“天下有名”。1947年5月,晉察冀解放區創建新中國捲煙廠,將吳滿有作為一種商標,專門生產過一種“吳滿有牌”香煙,讓吳滿有進入尋常百姓人家,進入日常生活領域。 [3] 

吳滿有被俘變節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吳滿有參軍,隨着彭德懷的部隊轉移,擔任民運部副部長。他被分配在較為安全的後勤部門,在王震的第一野戰軍二縱隊擔任民運部副部長。1948年5月6日,在甘肅寧縣轉運傷兵時被敵人俘去,在敵人的折磨下,他“被俘變節”。1949年12月於四川河川縣被釋放出來,跑回家鄉後被宣佈為叛徒,取消稱號。
1950年5月,經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後,認為吳滿有開始表現尚好,注意隱蔽自己,但後經叛徒暴露,在敵人施以欺騙愚弄後,就被迷惑動搖了,承認了自己的真實面目。最後辦理了自首手續,舉行脱黨宣誓,向敵人悔過,號召別人“坦白”,嚴重破壞了黨的政治影響,完全喪失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氣節。為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教育全體黨員,中共組織決定開除吳滿有的黨籍。王震從新疆派人來接他,他怎麼也不去。成立高級社時,7個村就他一個人不入社。他一個人在黃土高原上,放着一羣羊。1959年3月,已經66歲的吳滿有鬱郁死去。大兒子吳仲富後來從延安搬回了橫山,也把父親的墳遷回老家麻地溝,安葬在自家院落旁邊的黃土坡上。 [2] 
參考資料
  • 1.    高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著作大辭典 • 下.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
  • 2.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陝甘寧邊區勞模運動.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432-434
  • 3.    中共延安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延安紅色記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9:28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