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溉之

鎖定
吳溉之,字璇樞,曾用名武維揚,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爽口鄉郊源村(今三市鎮三郊村)人,生於1898年3月,出身於小業主家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出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當選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1968年7月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1] 
中文名
吳溉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3月
逝世日期
1968年7月2日

吳溉之人物簡介

中共中央監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湖南省平江縣人,1898年3月19日生於平江縣爽口鄉(今三市鎮)一小業主家庭。先在本地小學堂讀書,後入平江培元學校。在愛國知識分子李六如影響下,參加反帝愛國鬥爭。

吳溉之革命歷程

1924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共青團平江縣委組織部長。後赴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四團任連黨代表、團政治助理員。1927年4月,在上海總工會政治處任宣傳幹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因參與組織工人請願,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關入龍華監獄。保釋出獄後,到武漢任工人糾察隊隊副,後加入賀龍第二十軍警衞營當排長,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後,轉赴上海。1927年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到程潛部第六軍從事兵運工作,任連長。1928年春被驅逐,到上海秘密進行黨的活動。同年秋回平江,任平江遊擊總隊黨代表,領導工農武裝鬥爭。參加平江起義後,任紅五軍第三縱隊縱隊長,在黃公略統一領導下,參與了創建湘鄂贛根據地的鬥爭。後任紅五軍政治部主任、第一師政委、紅三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率部參加鞏固湘鄂贛蘇區的戰鬥及攻打長沙之役。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黨務委員會秘書、中共中央局秘書長、軍委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直屬工作部部長、軍委總政治部鋤奸部部長等職,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對人民軍隊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1945年1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政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深入到距離國民黨佔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農村,發動羣眾,組織工農民主政府,建立根據地。不久,兼任中共通化省委書記,領導土地改革運動,鞏固解放區,支援全國解放戰爭。1946年6月至1949年10月,先後任東北、華中軍政大學副政委,併兼任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和中共中央監委候補常委、常委,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黨的紀檢監察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1968年7月2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1979年8月,中共中央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參考資料
  • 1.    李景田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4月,第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