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永紅

(北京通州區台湖鎮桂家墳村村民)

鎖定
吳永紅,女,1968年8月出生,北京通州區台湖鎮桂家墳村村民,曾獲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獎。
中文名
吳永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8月
主要成就
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獎
吳永紅,通州區台湖鎮桂家墳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也沒有感人肺腑的表白,她只是埋頭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始終堅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老人。
2002年,吳永紅的婆婆患了半身不遂。面對這個消息,全家人感到茫然、痛苦,她感到十分難過。家人和親戚朋友都在為老人今後的生活料理、誰來照顧老人這些問題感到很擔憂。當時她就堅定地對婆婆説:“婆婆,您放心,只要有我在,就會把您照料好,讓您很好的生活下去”。從此,她便長守在家中,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老人長期卧牀,生活無法自理,作為她的兒媳,她堅持精心照顧。婆婆由於長期卧牀導致消化不好,不能吃硬東西,吳永紅就慢慢掌握老人的飲食規律和口味,變着花樣做老人既喜歡吃又有助於消化的飯菜,做好後,再把飯菜搗碎,慢慢地喂,每天三頓飯,每頓飯,就需要喂一個多小時,而且還要邊喂邊擦嘴,等到自己吃飯時,飯菜早就涼了。為了防止老人便秘,她就天天堅持給老人吃水果,把水果做成水果粥給老人吃。每天堅持為老人擦身子、換洗衣服、晾曬被褥,讓老人儘量舒適。老人癱瘓在牀,每天要不斷翻身、按摩,要不身體就會長褥瘡,晚上,為了防止自己睡得太熟,她就定了個鬧鐘,定時提醒為老人翻身時間。
由於老人長期卧牀運動少,導致排便困難,好幾天排不出大便來,吃藥也不管用,老人憋得非常難受,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為了讓老人解除痛苦,她顧不得許多,便戴着橡皮手套把乾燥的大便一點一點摳出來。由於老人常年躺在牀上不活動,大便乾燥,小便上火,為老人摳大便、接尿、半夜找醫生搶救,這些都是常有的事兒。婆婆有時候愧疚地對她説:“我的好兒媳勝似親女兒呀!沒有你,恐怕我早就沒了。唉!這些年真是拖累你了。” 每當這時候,吳永紅就安慰婆婆説:“伺候老人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沒有講代價的份兒,只有伺候好您的份兒。”有時,丈夫看到她吃苦受累的樣子,非常心疼。她卻説:“家和萬事興,我們吃點苦,受點累沒什麼,只要老人健健康康地活着,再苦再累都值得!”
十年來,她和老人説話沒有一個高聲,總是和和氣氣的為老人做這做那,竭盡全力為這個家操勞着。從婆婆的眼神中能感覺到,婆婆總是覺得過意不去,她總是對婆婆説“這沒有什麼的,我這樣待您也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誰沒有老的時候呢?”我吳永紅的付出是值得的,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面色紅潤,頭腦清晰,雖然卧病在牀,卻每天有好心情。
吳永紅自己不光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媳,也注重對孩子的教導,要讓孩子成為孝順懂事的好孩子。她雖然沒受過多少教育,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卻不含糊,她對孩子從不嬌生慣養,經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不要亂花錢,不和別人攀比。她經常告誡兒子“孝敬老人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質”,“一定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兒子每次放學回家,都用輪椅推着奶奶去外面散步,陪奶奶聊天,在村裏經常能看到其祖孫二人有説有笑的,其樂融融狀況。
由於她辛勤的工作,她被村兩委會樹立為全村婦女學習的好榜樣。面對這些她總是説:贍養老人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也有老的那一天。特別是看到有的家庭有不贍養老人,家庭不團結的情況,她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召別人,讓別的家庭也看她家庭和睦的好處,全體行動起來,盡力做個孝道的兒女,使我們周圍的人都來孝敬老人,尊敬老人,在今天美好的生活年代,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家庭就會更加和諧,社會就會更加穩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