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毓蘭

鎖定
吳毓蘭(?-1882年),字香畹,清代合肥(今屬肥東縣)人。 [3]  清朝淮軍將領。 [4] 
咸豐十年(1860年),吳毓蘭集團練解壽州圍。同治元年(1862年),從淮軍援上海,以戰功擢知縣。同治二年(1863年),加同知,領華字副營,調守嘉善。同治三年(1864年),吳毓蘭從程學啓陷嘉興,擢知州。敗太平軍於溧陽,守長興,戰泗安,擢知府。 [4] 
同治四年(1865年),調守揚州,移廬州。次年,回守揚州。清廷追論其在浙西戰功,以道員選用。同治六年(1867年),俘獲捻軍首領賴文光,以道員記名。同治七年(1868年),加布政使銜。同治八年(1869年),為李鴻章辦理海防營務,管天津機器局。光緒六年(1880年),授天津河間兵備道。光緒八年(1882年),吳毓蘭去世。 [4] 
香畹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836年
逝世日期
1882年
主要成就
俘獲遵王賴文光
本    名
吳毓蘭

吳毓蘭生平經歷

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捻軍合擾皖北,吳毓蘭以從九品的身份,和哥哥吳毓芬訓練團練,助剿鳳陽、潁州之間,跟隨官軍解壽州之圍,擢縣丞
同治元年(1862),跟隨李鴻章救援上海,參與攻克柘林奉賢、南匯、川沙青浦金山,擢知縣
同治二年(1863),攻克嘉定,解北新涇、四江口之圍,加同知銜,領華字副營。擊敗太平軍於吳江八斥、牛尾墩、同裏等處,進克平望黎裏,調守嘉善
同治三年(1864),跟隨總兵程學啓攻打嘉興,戰於合歡橋。吳毓蘭率軍槍船冒險渡河,先破太平軍的關卡,繞出敵營後,攻克之。進抵城下,太平軍以巨炮據守河口,程學啓受傷,吳毓蘭率先鋒攻擊越加厲害,掘河口架橋,渡過大軍,晝夜圍攻,轟陷城垣百餘丈,太平軍仍然負隅頑抗,吳毓蘭擊退黃文金的援軍,攻克嘉興。吳毓蘭沿着雲梯,首先登城,擢直隸州知州,賜花翎。調守溧陽,降軍駐紮於城中,形勢岌岌可危,突然有金壇的太平軍至,吳毓蘭與吳毓芬商議,乘敵人剛到未穩而擊破他們,於是設伏誘敵。太平軍敗走烏鴉嶺,吳毓蘭與吳毓芬兩路夾擊,擒斬無數。窮追至建平境內,陣斬敵將林得英、黃有才,生擒黃金龍。溧陽平定後,調守長興。大軍已破湖州,吳毓蘭偵查到敵將竄逃泗安鎮,與吳毓芬夜率健卒八百冒雨疾走,潛渡觀音橋,太平軍未料到清軍已至,於是放棄糧械而走。追至泗安,降者數千,敍功擢知府
同治四年(1865),調守揚州,移守廬州
同治五年(1866),回屯揚州。追論平浙西之功,以道員選用。
同治六年(1867),捻軍首領、遵王賴文光率殘部突圍至揚州瓦窯鋪,為吳毓蘭所俘獲,以道員記名簡放
同治七年(1868),加布政使銜。
同治十年(1871),李鴻章調充海防營務處,管理天津機器局
光緒六年(1880),授天津河間兵備道。濱海多盜,被吳毓蘭緝捕伏法。整修南運河子牙河以及千里堤灣、靜海軍糧城河道,興修水利。
光緒八年(1882),卒,優恤,附祀曾國藩天津專祠,揚州建專祠。 [1-2] 

吳毓蘭親屬成員

長兄:吳毓芬 [1] 

吳毓蘭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三·列傳二百二十》 [1] 

吳毓蘭歷史評價

吳毓蘭手跡 吳毓蘭手跡
清史稿》:吳毓蘭以擒獲巨憝顯名。功名之際,遭際固難測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