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楚帆

鎖定
吳楚帆(1911年1月1日一1993年2月23日),原名吳鉅璋,出生於中國天津市,畢業於香港聖保羅書院,香港培正中學,中國香港著名男演員、香港粵語文藝片演員、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高魯泉的弟弟。
早年當過商店售貨員、工廠管理員,業餘愛好習藝,1932年開始加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參加《夜半槍聲》演出,併成為該片的男主角。成名作是《生命線》。1937年因在《人生曲》中一人扮演父與子兩個角色,被廣州觀眾選為“華南影帝”。香港淪陷期間,參加明星劇團在廣州灣、越南等地演出。抗日戰爭勝利後返港,主演了戰後第一部影片《情焰》。
本    名
吳楚帆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10年1月1日 [3] 
逝世日期
1993年2月23日
畢業院校
香港聖保羅書院
香港培正中學
代表作品



危樓春曉
職    業
演員、導演
主要成就
19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別    名
吳鉅璋

吳楚帆個人履歷

吳楚帆演藝經歷

從1932年到1964年,共參演250部影片。其中以《家》、《春》、《秋》最為著名。他的戲路較寬,演技優秀,1955年,他在內地被選為中國最受歡迎的5個演員之一。1956年,《北京日報》選舉他為最佳演員之一。並與三位著名粵語片男演員張活遊,李清和張瑛合稱為“粵語片四大小生”。他還曾執導過《戰地歸來》、《香港一婦人》。1952年與白燕李晨風等創辦了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1955年與李晨風等創辦了華聯電影公司,名片《寒夜》是該公司創業作品。1960年,創辦了新潮影片公司,攝製了《人海孤鴻》等優秀影片。1956年在香港出版《吳楚帆自傳》。1966年息影。後移居加拿大。
其主演影片主要有:《新青年》、《生命線》、《最後關頭》、《家》(1953)、《春》(1953)、《秋》(1954)、《寒夜》(1955)、《危樓春曉》(1953)、《火窟幽蘭》(1961)、《人海孤鴻》(1960)及《香港屋檐下》(1964)等。

吳楚帆從業經歷

寫真照
寫真照(4張)
成名作是抗日戰爭片《生命線》(1935)。1937年憑著《人生曲》(1936)榮膺「華南影帝」,當時他只有二十六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組織明星劇團在廣州灣、越南等地演出話劇。抗戰勝利後回香港。1947年主演粵語片《郎歸晚》。1948年聯合黃曼梨張瑛白燕等演員拒絕拍攝神怪、色情、荒誕的"毒素電影",在香港掀起電影清潔運動。不久成立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歷任監事、理事、會長、顧問等職。1952年成立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1953年因主演影片《春》,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1955年創辦華聯影片公司。1960年創辦新潮影片公司。1966年息影,後移居加拿大。一生拍攝影片二百五十餘部,戲路寬廣。除主演根據巴金原著改編的《家》、《春》、《秋》、《寒夜》等影片外,還在《霸王妖姬》、《枇杷怨》等影片中飾演反派人物。1956年出版《吳楚帆自傳》。
吳楚帆於1993年在加拿大病逝,享年八十四歲。其後,香港電影金像獎主辦當局頒發「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吳楚帆為香港電影所作的貢獻。鑑於吳楚帆先生對中國電影發展作出傑出的貢獻,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表彰其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1] 

吳楚帆特殊經歷

1941年香港淪陷,日寇佔領香港後,計劃利用香港製片設施和電影人員,籌拍一部宣揚日軍戰功及大東亞共榮圈影片《 香港攻略戰》,風聲傳開,在港電影從業人員,不甘附敵,誓死不為日寇服務。當時,湛江是法帝殖民地,偏安一偶,水陸交通均可由港到湛,於是便紛紛南逃到湛江【注:湛江市舊稱廣州灣,於1899年淪為法國租借地,對外貿易盛極一時】。
與吳楚帆、張瑛一齊到湛還有著名演員黃曼梨白燕梅綺大口何等。此時,湛江尚未建市,只是區區小商埠,經濟貧困落後,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吳楚帆、張瑛等藝人在湛生活異常艱苦。初到時,張瑛因戰亂散失行李,連更換的衣服都沒有。吳楚帆被迫改行當經紀九八,為專走越南海防的“永華號”貨船商人,聯繫住宿,寄存貨物,尋找買主。為了省線,他們不敢住旅店客棧,與眾藝人在赤坎大德二橫路租—民居集體住宿,二十多人,打平鋪擠在一起,天氣炎熱,蟻蠅滋生,四周污水橫流,臭氣刺鼻,艱苦景況可想而知。每當回想此段辛酸往事,吳楚帆、張瑛都不堪回首,感慨萬千。

吳楚帆影視作品

監製《香港一婦人》 (1964)《火窟幽蘭》 (1961)《千萬人家》 (1953)
編劇《香港一婦人》 (1964)
製片《琵琶怨》 (1957)《斷鴻零雁記》 (1955)
導演《香港一婦人》 (1964)
《社會棟樑》 (1968)《喜結良緣》 (1966)《真假兇手》 (1966)《珍珠淚》 (1965)《青山依舊夕陽紅》 (1965)《詩禮傳家(上集)》 (1965)《人鬼恩仇》 (1965)《天荒情未老》 (1965)《馬陵道》 (1965)《海角幽蘭》 (1965)《戰地奇女子》 (1965)《相思灣之戀》 (1965)《血紙人》 (1964)《九九九毒天鵝》 (1964)《滿堂吉慶》 (1964)《錦繡天堂》 (1964)《男男女女》 (1964)《香港屋檐下》 (1964)《鬼兇手》 (1964)《香港一婦人》 (1964)《海》 (1963)《鬼屋疑雲》 (1963)《荒谷恩仇記》 (1963)《花花世界》 (1962)《苦雨春風》 (1962)《破鏡重圓》 (1962)《情比金堅》 (1962)《雙屍洞》 (1962)《步步追蹤》 (1962)《富貴神仙》 (1962)《鳳凰山龍虎鬥》 (1961)《火窟幽蘭》 (1961)《血手套》 (1961)《天倫(大結局)》 (1961)《天倫(上集)》 (1961)《古廟幽魂》 (1961)《少小離家老大回(大結局)》 (1961)《少小離家老大回(上集)》 (1961)《血屋驚魂》 (1960)《荒島驚魂》 (1960)《最後五分鐘》 (1960)《雞鳴狗盜》 (1960)《恩情(下集大結局)》 (1960)《恩情(上集)》 (1960)《毒手》 (1960)《棄婦大結局》 (1960)《人海孤鴻》 (1960)《棄婦(上集)》 (1960)《三滴血》 (1960)《人》 (1960)《錢》 (1959)《十號風波》 (1959)《人倫》 (1959)《毒丈夫》 (1959)
《一命三兇手》 (1959)《麗鬼冤仇》 (1959)《碧血劍(上集)》 (1958)《骨肉親情(下集大結局)》 (1958)《骨肉親情》 (1958)《美人春夢》 (1958)《紫薇園的秋天》 (1958)《女人的陷阱》 (1958)《苦女江海燕(大結局)》 (1958)《苦女江海燕(上集)》 (1958)《香城兇影》 (1958)《黑俠擒兇》 (1958)《姦情》 (1958)《第7號司機》 (1958)《血染黃金》 (1957)《一樓風雪夜歸人》 (1957)《啼笑姻緣》 (1957)《水滸傳:智取生辰綱》 (1957)《無情大海有情天》 (1957)《黛綠年華》 (1957)《琵琶怨》 (1957)《仙女戲魔王》 (1957)《原野》 (1956)《慈母淚》 (1956)《霸王妖姬》 (1956)《手足情深》 (1956)《飛賊黑貓》 (1956)《出谷黃鶯》 (1956)《月光》 (1956)《餘之妻》 (1955)《泣殘慈母淚》 (1955)《一代名花》 (1955)《孤星血淚》 (1955)《紅粉飄零未了情》 (1955)《天長地久》 (1955)《愛(續集)》 (1955)《愛(上集)》 (1955)《斷鴻零雁記》 (1955)《鴛鴦譜》 (1955)《簡娘》 (1955)《愛情三部曲》 (1955)《山河戀》 (1955)《寒夜》 (1955)《流水行雲》 (1954)《美人計》 (1954)《杜鵑魂》 (1954)《父慈子孝》 (1954)《落花流水》 (1954)《百變婦人心》 (1954)《秋》 (1954)《漢武帝夢會衞夫人》 (1954)《萍姬》 (1954)《馬來亞之戀》 (1954)《變幻姻緣》 (1954)
《錦繡人生之二:項鍊》 (1954)《山水有相逄》 (1954)《出籠鳥》 (1953)《明月冰心》 (1953)《危樓春曉》 (1953)《千萬人家》 (1953)《歌唱海棠紅》 (1953)《處處喜相逢》 (1953)《春》 (1953)《義犬救美》 (1953)《雙雄鬥智》 (1953)《骨肉喜重逢》 (1953)《日出》 (1953)《家》 (1953)《拜錯石榴裙》 (1952)《香車美人》 (1952)《發財添丁》 (1952)《紅白牡丹花》 (1952)《驚魂花燭夜》 (1952)《借妻豔史》 (1952)《乖孫》 (1952)《龍鳳花燭》 (1952)《恩恩愛愛》 (1952)《粉碎黃金夢》 (1952)《玉女凡心》 (1952)《迷姬》 (1952)《不夜天》 (1952)《春宵醉玉郎》 (1952)《豔曲醉郎心》 (1952)《恩情深似海》 (1952)《歌聲淚影(下集)》 (1952)《小明星傳》 (1952)《歌聲淚影(上集)》 (1952)《時來運到》 (1952)《摩登新娘》 (1952)《迷樓金粉》 (1952)《二八嬌妻一歲郎》 (1952)《夜桃源》 (1952)《蓬門小鳳》 (1952)《佳偶天成》 (1952)《浩劫紅顏》 (1952)《貧賤夫妻百事哀》 (1952)《春滿香城》 (1952)《一彎眉月伴寒衾》 (1952)《馬票狂》 (1952)《無限恩情無限恨》 (1951)《第二夫人》 (1951)《銀燈魔影》 (1951)《人海八大仙》 (1951)《三打祝家莊(下集)》 (1951)《紅樓新夢》 (1951)《冷落春宵》 (1951)《怨婦情歌》 (1951)《三打祝家莊(上集)》 (1951)
《虎穴龍潭》 (1951)《血染杜鵑紅》 (1951)《難為了媽媽》 (1951)《孤雛淚》 (1951)《千金小姐丫鬟賣》 (1951)《紅白金龍(下集)》 (1951)《天堂春夢》 (1951)《紅白金龍(上集)》 (1951)《春滿瓊樓》 (1951)《人間慈父》 (1951)《從此蕭郎陌路人》 (1951)《霓裳恨》 (1951)《孽債》 (1951)《一帆風順》 (1951)《誰憐後母心》 (1951)《重生》 (1950)《鴛鴦劫》 (1950)《願郎重吻妾朱唇》 (1950)《人海萬花筒》 (1950)《南海漁歌》 (1950)《罪惡鎖鏈(下集大結局)》 (1950)《罪惡鎖鏈(上集)》 (1950)《妒潮》 (1950)《古屋行屍》 (1949)《忍棄枕邊人》 (1949)《古園妖姬》 (1949)《夢斷殘宵》 (1949)《司馬伕大破蜜糖黨》 (1949)《魂斷歸家娘》 (1949)《鬥氣夫妻》 (1949)《腸斷跳樓人》 (1948)《二龍爭珠》 (1948)《黑俠歸來》 (1948)《花月良宵》 (1948)《黑俠與李青薇》 (1948)《新生命線》 (1948)《風雨送魂歸》 (1948)《玉樓情劫》 (1948)《胭脂八陣圖》 (1948)《十二美人樓》 (1948)《江湖鐵漢》 (1948)《恨海情鴛》 (1948)《情賊白菊花》 (1947)《郎情妾意》 (1947)《借屍還魂》 (1947)《含笑飲砒霜》 (1947)《冷暖天鵝》 (1947)《辣手蛇心》 (1947)《比翼鴛鴦》 (1947)《三月杜鵑魂》 (1947)《月圓人未圓》 (1947)《危城諜侶》 (1947)《伶星大集會》 (1947)《情焰》 (1946)
《痴兒女(下集)》 (1943)《痴兒女(上集)》 (1943)《春色滿園》 (1941)《紅粉佳人》 (1941)《人去樓空》 (1941)《歌女紅牡丹》 (1941)《風塵情侶》 (1941)《綠林血》 (1940)《強盜孝子》 (1940)《千金一笑》 (1940)《岳飛》 (1940)《大地晨鐘》 (1940)《孝子逃刑記》 (1940)《蓋世女英雄》 (1939)《生骨大頭菜》 (1939)《姑緣嫂劫》 (1939)《卅年苦命女》 (1939)《冤魂塔》 (1939)《怨女望夫歸》 (1939)《胭脂馬》 (1939)《南國姊妹花》 (1939)《銀海鴛鴦》 (1939)《麻雀經》 (1939)《最後關頭》 (1938)《一夜夫妻》 (1938)《血淚灑情天》 (1938)《戰雲情淚》 (1938)《桃色間諜》 (1938)《四子從軍》 (1938)《十萬情人》 (1938)《氣壯山河》 (1938)《鄉下婆從軍》 (1937)《人生曲》 (1937)《焦土抗戰》 (1937)《肉搏》 (1937)《離恨曲》 (1937)《中國青年》 (1937)《狂導演》 (1937)《沙漠之花》 (1937)《錦繡河山》 (1937)《翠亨村》 (1937)《梨花落》 (1936)《新青年》 (1936)《女間諜》 (1936)《兒女債》 (1936)《生命線》 (1935)《糊塗外父》 (1935)《半開玫瑰》 (1935)《盜屍》 (1934)《浪花村》 (1934)《難兄》 (1934)《戰地歸來》 (1934)《暗室明珠》 (1933)《夜半槍聲》 (1932)
吳楚帆於1976年曾演出無線電視電視劇《狂潮》,飾演“廖學仁”一角。
[2] 

吳楚帆成就榮譽

吳楚帆一直致力提高香港粵語電影的素質,堅持要以認真的態度拍攝高水準的電影,履行傳媒的社會責任。為此,吳楚帆聯合二十位粵語片工作者,於1952年創辦「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製作不少優秀粵語電影,其中吳楚帆參演的有:《家》(1953)、《》(1953)、《危樓春曉》(1953)、《》(1954)、《天長地久》(1955)等等。

吳楚帆特殊貢獻

國仇家恨、同仇敵愾,愛國熱情驅動,吳楚帆,張瑛湛江發起組織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成立《明星話劇團》,既可發揮一技之長、服務社會,宣傳抗戰,又可解決眾藝人謀生餬口。話劇團由趙樹泰任團長,吳回、李辰風、餘慕雲當導演,謝益之負責舞台監督,主要演員除吳、張外,還有黃曼梨梅綺等,連後台工作人員及家屬共20多人。結合宣傳抗日救國,鼓勵民眾保家衞國,演出一系列優秀話劇,計有《林沖》、《雷雨》、《欽差大臣》、《欲魔》等。他們舞台配合完整,演員合作默契,演技精湛,佈景獨特,燈光多變,令湛江觀眾耳目一新,在赤坎平安戲院(今人民電影院對面)等地演出,歷時四個月,幾乎場場滿座
吳楚帆、張瑛等香港電影藝人在湛江活動期間,給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也改變了湛江電影的市場結構。早前,湛江電影素來是美國影片佔領很大市場,米高梅、華納兩影片公司一直占上峯。吳楚帆、張瑛等電影從業人員到湛後,潛移默化,溝通了湛江居民對香港電影的認識和喜愛,他們由喜歡美國片轉為香港片,特別是粵語片,打破了美國影片獨佔優勢的局面。此愛好,一直沿續至今,港產片始終是湛江人電影的重頭戲
1943年湛江也被日寇佔領,香港明星話劇團在戰火中兵分兩路,分赴桂林和越南繼續演出。抗戰勝利後,吳楚帆、張瑛從內地迴歸故里,重操舊業,依然在影壇紅透發紫,顯赫一方。15年後的1957 年,吳楚帆、張瑛隨香港電影界訪問團到湛江,舊地重遊,辛酸往事歷歷在目,感慨不矣。他們尋找當年演出的平安戲院,已在戰亂中大火焚燬,如今重建樓房,成了赤坎糧站;還專程到中山路衣記雞飯店品嚐走難時留下難忘記憶的香雞油飯。隨後,他們參觀湛江港,遊覽市容,瞭解解放後湛江的建設成就。看到湛江舊貌變新容換了人間,吳楚帆、張瑛喜上眉梢,笑顏逐開。

吳楚帆社會評價

香港電影演員吳楚帆、張瑛,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陌生。香港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他倆一直雄霸影壇鰲頭,每人拍片都超過300部以上,有電影皇帝之稱。他們所拍攝的粵語片,在全球華人區域,家喻户曉,有口皆碑,是觀眾極其喜愛的著名演員。
吳楚帆有“華南影帝”稱號。他在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成功飾演高覺新,其中《春》於1957年榮獲國家文化部頒發優秀電影獎,本人也獲優秀演員金質獎章,巴金盛讚他是出色的演出藝術家。

吳楚帆電影金句

一句罵人反骨,無情無義的:(粵語)食碗麪,翻碗底。道盡幾許世道人心。
(出自電影《香港屋檐下》1964)
一句樂於助人,充滿情義的:(粵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表現世間的温情。
(出自電影《危樓春曉》1953)
抗戰時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