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棹仙

鎖定
吳棹仙(1892—1976),原名吳櫂仙,四川巴縣(今重慶虎溪鄉)人, [10]  1905年入巴縣醫學堂, [1]  四川名醫之一,中國近現代著名中醫醫經學家、中醫教育家,中醫臨牀家,經方家,針灸學家, [6-7]  [9]  1915年畢業於重慶存仁醫學校,解放前創辦了“巴縣國醫學校”、“重慶中醫院”等,1916年懸壺於重慶, [9]  1935年,創立重慶國醫藥館,任館長, [1-2]  1939年,創辦重慶中醫院和巴縣國醫學校, [1-2]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起先後任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院長 [1-2]  [9]  ,1957年後調成都中醫藥大學任教 [10]  ,曾任醫經針灸教研室主任,先後當選為重慶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四川省政協第二屆委員、四川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等 [1-2]  ;著有《靈樞經淺注》、《子午流注説難》、《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 [1-2]  [12]  《中醫處方學》、《養石齋詩稿》等 [9] 
1956年吳棹仙作為特邀代表,參加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在會上,他將珍藏的《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受到毛主席的嘉勉。 [1-2] 
中文名
吳棹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76年
職    業
針灸學家、名老中醫
出生地
四川巴縣
代表作品
《靈樞經淺注》、《子午流注説難》、《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 [1-2]  [12] 
合著有《靈樞語釋》
《中醫處方學》、《養石齋詩稿》

吳棹仙人物簡介

吳棹仙(1892—1976),原名吳櫂仙,四川巴縣(今重慶虎溪鄉)人 [10]  ,四川名醫之一 [1]  ,成都中醫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著名中醫學家,醫經學家、中醫教育家,中醫臨牀家,經方家,針灸學家。 [5]  [10]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巴縣醫學堂,後在重慶官立醫學校師範班、重慶存仁醫學校學習。1918年與人合夥在重慶開設雙桂堂藥店,吳棹仙得到針灸專家許直礽『靈龜』『子午』針法秘傳,使許多病人針到病除,享有“神針”之譽。 [1-2] 
幼隨家學,儒而業醫,1916年懸壺重慶,業醫六十餘載。 [11]  1932年從事中醫藥學的教育工作,與人共同創辦巴縣國學學舍(後改名重慶市國醫傳習所),1935年重慶國醫藥館成立,任館長。1939年創辦重慶中醫院和巴縣國醫學校。任董事長兼所長,成都中醫學院醫經教研室兼針灸教研室主任。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創辦“甦生國醫院”、“中華醫藥科學講習所”,1954年被政府先後聘任為重慶中醫進修學校教師,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院長等職,1957年後調成都中醫藥大學任教, [11] 
吳棹仙作為全國政協第二屆會議特邀代表,先後當選為重慶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四川省政協第二屆委員、四川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等。 [1-2] 
著有《靈樞經淺注》、《子午流注説難》、《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 [1-2]  [12]  《中醫處方學》、《養石齋詩稿》等 [9]  。其子吳叔亮弘揚父親吳棹仙的醫術,成為四川中醫的中堅力量,嫡孫吳傳先自幼隨祖父吳棹仙習誦國學及中醫經典,亦獲得吳氏家族之真傳。 [9] 
針灸學家、名老中醫-吳棹仙

吳棹仙獲得成就

1956年02月,吳棹仙以“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全會,將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曾先後當選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委員。 [1-2] 
1963年,吳棹仙作為全國4位特邀中醫顧問之一,參加了全國中醫教材審編會議。 [1-2] 

吳棹仙人物經歷

吳棹仙1892年出身於四川巴縣虎溪鄉一户普通人家,其父吳俊生是當地老中醫,吳棹仙從小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1-2]  熟讀國學,13歲時即已能精讀熟誦中醫經典及相關醫注; [10] 
1905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巴縣醫學堂,3年寒窗苦讀,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醫學基礎,之後他考入重慶官立醫學校和重慶存仁醫學校深造,得諸多名師教誨,在醫學研究上頗有心得,醫術始自成一家; [1-3]  [10] 
1916年,吳棹仙正式懸壺於重慶 [10]  並於1918年,吳棹仙與友人在重慶合辦雙桂堂藥店,正式行醫。因吳棹仙醫術高超,雙桂堂藥店在當地聲名鵲起。後來,吳棹仙得到針灸專家許直礽“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兩種古傳取穴理法秘傳,醫術更為精進。加之吳老嫺熟針灸經典《靈樞》,故能掌握《靈樞》補瀉迎隨之妙,吳老以針濟世,運用“子午流注”之“燒山火”、“透天涼”針技,辨證施治,他能根據患者病情輕重、體質、寒熱、脈象等,採用不同時辰進針和不同針刺手法治療,使不少危重病人針到病除,被人譽為“神針”。 [1-3]  [6] 
1929年,國民政府發佈《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衞生之障礙案》,主張廢中醫、存西醫。全國中醫聞訊,強烈反對。他們在上海成立“全國醫藥總聯合會”,奮起聲討國民政府這一主張,為維護中國醫藥學而全力抗爭。吳棹仙被任命為該會重慶分會的常委,在重慶《商務日報》開闢“醫藥週刊”,以“虎非魚子”為筆名,撰寫《東方生風辯》《陰陽學説》《營養與衞生》等文,抨擊國民政府廢除中醫的主張,並領導重慶中醫藥同人全體罷工3日,以示抗議。 [1-2]  此後,吳棹仙一直致力於興辦中醫學校,為國家培養中醫學人才,力圖振興中醫。 [1-2] 
1932年,吳棹仙與人共同創辦巴縣國醫學舍(後改名重慶市國醫傳習所),從事中醫藥學教育,1935年又在學舍內開辦女生部。全面抗戰爆發前,學舍共培養學生60餘人。這批學生後來都成為當地一代名醫。 [1-2] 
1935年,吳棹仙與醫藥界同人成立重慶國醫藥館並任館長。藥館多方搜求藥材,改良舊方,炮製新藥,以應社會需要。藥館設施診處、施藥處,聘請內、外、婦、幼、針灸醫生輪流值班,惠及貧困病人,造福一方百姓。 [1-2] 
抗戰期間,儘管時局艱難,吳棹仙依然堅持辦學校培養人才。他多方考察,歷盡艱辛,自籌經費,於1939年創辦重慶中醫院暨巴縣國醫學校。吳棹仙為學校編寫《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等多本醫學講義,並親自授課。他不厭其煩,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學生評價他“如天鐸,叩之則鳴”。 [7] 
新中國成立後,吳棹仙先後創辦了“甦生國醫院”和“中華醫藥科學講習所”, [11]  1954年被聘為重慶市中醫進修學校教師,後任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院長。 [7] 
1956年2月,蜀中名醫吳棹仙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將多年學術研究成果“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彰顯全國 [10]  ,在會上,他將珍藏的《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受到毛主席的嘉勉。 [1-3] 
吳棹仙將珍藏的《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 吳棹仙將珍藏的《子午流注環周圖》獻給毛澤東主席 [12]
其照片由新華社播發,名揚全國。因記者誤將吳櫂仙記為吳棹仙,此後,吳老即使用吳棹仙筆名;1958年,為答解國內外問難,而著《子午流注説難》。 [10] 
1963年,吳棹仙作為全國4位特邀中醫顧問之一,參加了全國中醫教材審編會議, [1-2]  於教學之餘編寫《醫經選》、《靈樞語釋》、《臨症100案》等,洋洋近百萬言,惜多已散失。 [10] 
1966年後,文革中,多受衝擊。仍常施教於陋室,診脈于田間。 [10] 
1976年9月8日逝世。 [2] 
子午流注環周圖 子午流注環周圖 [14]

吳棹仙出版作品

著有《靈樞經淺注》 [13]  、《子午流注説難》、《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 [1-2]  [12]  合著有《靈樞語釋》。

吳棹仙社會評價

吳棹仙的醫術和醫德在羣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治病救人的同時,他不辭辛勞,培育中醫藥人才;嘔心瀝血。其著述對於中醫學的傳承發展,有極高的學術和實用價值。 [2-3] 
中醫大師任應秋言:丈勤於立德,而疏於立言,不僅為餘之畏友,亦終生之良師也。 [8] 
國醫泰斗鄧鐵濤大師言:吳老成仙六十年,我們懷念他,永不忘。 [8] 
謝慕莎大師言:先生學有本源,文學藝術,多所通曉,而獨以醫擅名。先生醫術之妙,世或可企及,而醫品之高,則人所尤難能者。 [8]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編緝部評論“吳棹仙老師是我國著名的中醫理論家,臨牀家和中醫教育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技藝超羣,才華出眾。為解除患者的痛苦,為中醫事業的生存和發展,為中醫學術的延續和振興,他耗盡了畢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