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棟

(中國絲綢技術和管理專家)

鎖定
吳棟,絲綢技術和管理專家。長期從事四川省絲綢業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在推進該省絲綢業的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管理,提高川絲質量,開發新產品,創馳名品牌,增加出口創匯,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業績卓著,為該省絲綢業發展成為全國繭絲綢的主要產區作出了重要貢獻。 [1] 
中文名
吳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7月24日
職    業
工人
出生地
江蘇省武進市前黃鎮

目錄

吳棟簡介

吳棟,1932年7月24日生於江蘇省武進市前黃鎮。1951年畢業於武進市前黃高中。學習期間思想進步,熱心社會工作,曾任武進市學聯主席和學校共青團支部書記。1953年畢業於蘇州市蘇南蠶絲專科學校(後改為蘇州絲綢工學院,現併入蘇州大學),曾任校共青團總支副書記。1953年9月,分配到重慶西南蠶絲公司工作,先後任計劃員、技術科副科長。他深入工廠,改進制絲工藝和設備,使四川生絲的品位有較大提高。1956年,他通過調查研究,編寫了《繅絲廠技術經濟定額制定辦法》,使四川省繅絲廠制定技術經濟定額有了一個比較規範的文本。
吳棟多次向組織申請,要求到工廠工作,與工人羣眾相結合,將學到的知識用於生產實踐。1957年6月,經西南蠶絲公司研究決定,調至南充第二絲綢廠,先後任技術室副主任、主任、副廠長、廠長兼總工程師。在廠期間,他通過加強工藝設備和技術管理,推行先進的繅絲操作法,使該廠生絲質量連續多年居全省之冠。為提高絲綢原料——蠶繭的質量,他潛心研究四川各地區氣候對蠶繭質量的影響,探索養蠶業的合理佈局。他十分重視發展農村經濟,採取國營大絲廠與鄉鎮小絲廠聯辦的做法,積極扶持鄉鎮辦小絲廠,並且幫助鄉鎮小絲廠解決生產技術和產品營銷問題,促使鄉鎮小絲廠健康成長,實現國營絲廠與鄉鎮絲廠互利共贏。吳棟調工廠時,公司領導曾提出在他下廠鍛鍊一段時期後,仍回公司工作。此後公司雖兩次要調他回去,但由於吳棟的敬業和創新精神以及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上的卓越成就,工廠堅決挽留,因此吳棟在工廠一干就是26年。在工廠工作雖然辛苦,但他無怨無悔,專心致志把工廠搞好。
1983年,四川省紡織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單獨成立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四川省絲綢公司。吳棟調公司任生產部主任,主管四川省絲綢業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設備改造以及能源、環保等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持研究的《真絲綢服裝砂洗工藝技術》等四個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星火二等獎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他主持制訂了《四川省絲綢企業質量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他多次舉辦繅絲、絹紡、絲織、印染等各專業的學習研討班,組織企業生產廠長、車間主任及有關技術人員參加各種競賽,發動企業爭創名優產品;他組織設計不鏽鋼煮繭機,積極推行定纖自動繅絲機,提高川絲質量,減少繅絲用工;他竭力倡導貿工農繭絲綢一體化的模式,使貿工農各方協調一致,利益共享,共同發展。他還撰寫了很多論著,論點切中時弊,切實可行,其中多篇獲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絲綢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和四川省紡織工程學會優秀論文。吳棟在四川省公司工作的11年中,上靠黨的領導,下靠廣大羣眾,同心協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極為顯著的業績。吳棟於1993年退休後,仍情繫絲綢事業,經常撰寫有關論文和建議,參加全國和省內的學術活動,深得同業工作者的信任和讚揚。

吳棟榮譽成就

吳棟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四川省第五、第六屆人大代表,曾兼任四川省南充地區科協副主席,南充縣人大常委,四川省紡織工程學會及四川省紡織工業技術經濟和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四川省紡織工程學會絲綢分會會長.
由於吳棟對絲綢業的重要貢獻,1988年被四川省科協評為科協系統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四川省經委評為優秀質量管理工作者。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3 紡織卷,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12,第2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