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晨駿

鎖定
吳晨駿,1966生,1989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動力系,現居南京。著有小説集《明朝書生》,《我的妹妹》,《柔軟的心》,詩集《棉花小球》,長篇小説《筋疲力盡》。 [1] 
中文名
吳晨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東南大學動力系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説《筋疲力盡》

吳晨駿主要作品

* 《明朝書生》(1999)
* 《我的妹妹》(2000)* 《柔軟的心》(2002)
* 《棉花小球》(2003)
筋疲力盡封面 筋疲力盡封面
* 《筋疲力盡》長篇小説(2004)

吳晨駿詩歌創作

吳晨駿詩歌給人突出的印象是低姿態。作為“他們”中的一員,他完全可以有更高的詩人形象出現在讀者的面前,以便適應“他們”對文化,對英雄主義等的消解姿態。他不是。他甚至在某些地方顯示出一種孩子的模樣,讓人詫異。正是這樣的低姿態,使他的語言呈現出“小學生”的聲音,比如《處女》《冬季》這樣有些非非的詩。但在另外的詩歌中,一旦減少了圖解的東西,減少了調侃,並加強敍事,卻完全成了另外一個小學生的聲音。

吳晨駿人物評價

早先的晨駿是作為一個詩人出現的,他的那些語言在圈內若隱若現地流傳着,為他嬴來隱隱若揭的聲明,而現在支撐晨駿生活的是小説。那時晨駿一個人放棄了工作躲到郊區,在一間屋主原來放自行車的小屋裏面寫作。
吳晨駿在大學讀的是工科,對於文學理論、文學歷史他幾乎沒有涉及過,甚至文學作品他也讀得不多,他進入文學可以説完全是一種本能,一種肉體的趨向,一種隱秘的、原始的力量驅使着他。晨駿是用肉體來思維的,他是那種不能將精神和肉體存在截然區分開來的人,他的小説傳達的就是他對於世界的本能反應。
吳晨駿的小説幾乎都包含着一個回憶結構,他似乎着意將你帶進某個往日,然後在那裏將你的平靜打得粉碎。它把你帶入某個舊日子,這個舊日子就存留在你的身邊,可是你把它給忘了,似乎忘得一乾二淨,你需要一個觸發點,一個媒介,一個時刻,從你的日常生活中出離開來,你才能回到那裏,望見那裏的風景,在那裏你望見的並不是別人的過去而是你自己的往日。
吳晨駿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柔軟的苦若的存在世界,在這裏存在的樣態是卑微的積弱的,它使存在的本真的"畏"與"煩"昭然若揭,這是從一個人的體的方面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的,它是一個生命的自我敞開和揭示。
晨駿的感傷也許正在這裏,於追求對夢的信中無所信,於無所信中追求信,對於他來説信和不信都是沒有終點的過程,他將在追求有所信和不信之間作西西佛斯似的奔波。這是晨駿作為一個人的宿命,也是他的小説的一個宿命。這個宿命也成了他的小説的潛結構。
吳晨駿就像他的小説,目光專注,注重細節,思考問題的角度總是那麼與眾不同,想得太多,説得太少,內心瘋狂,外表古怪,十分善良。
—— 棉 棉
吳晨駿在《夢境》中對那個自由撰稿人的自憐、自嘆、自嘲,乃是逃出圍城之後的精神憑弔。魯迅寫過一篇《娜娜出走以後》,對女性解放進行深刻的反思,而《夢境》則是“吳晨駿出走之後”的自我反思。
—— 王 幹
對於吳晨駿來説,回憶和夢想是他抵達現實的籌碼,是他對現實擠壓的一種逃避。然而吳晨駿真的可以生活在烏托邦裏嗎?回憶真的可以使他動盪不安的靈魂得到安逸嗎?不,回答是否定的。他對幻想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他一方面認真地構築着他的烏托邦,一方面又在解構着他的烏托邦,讓人對自己的記憶世界產生懷疑。
—— 葛紅兵
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出發,吳晨駿啓動了一場使人焦慮與顫抖的夢魘,《柔軟的心》這篇小説從頭至尾都在敍述一種令人窒息的死亡。
——敍 靈
吳晨駿長篇小説《筋疲力盡》,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上世紀90年代作家的生動畫面。所謂“筋疲力盡”,既是作家們的生存狀態,更從一個側面描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普遍的精神狀態。
—— 李雲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