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

(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是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江。
中文名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
作    者
劉江
類    別
藝術>書法與篆刻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出版時間
2000年02月01日
頁    數
116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5173757
版    次
1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編輯推薦

西泠印社出版社邀請,我於前年撰寫了一本《吳昌碩篆刻及其刀法》,因為受到廣大讀者歡迎,一版再版。因此,出版社希望能再寫一本關於吳昌碩篆刻章法的圖釋本,以編成第二套《篆刻章法》的系列叢書之一,並望早日完稿。為此,我把其它尚可推遲的工作任務略向後推延,“見縫插針”地利用炎熱的暑期將過去收集好的資料加以整理歸類,添撰説明文字,補繪示意圖例。經過緊張的四十餘天,終於草成。
原來只覺得吳昌碩在篆刻章法上,有不少個人的創造發展,從而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但具體撰寫起來,確又感到難以下筆。因為有些印章作為某一章法的具體特點,很典型,在這一方面可以作為範例講述,到另一題目又覺得還是此方*為典型,於是就重複使用,但這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從多角度來認識他某一件篆刻作品。其它印例,尤其是與他風格差距甚遠的印章,雖收在他的《印影》中,沒有邊款也難以肯定,因此也不敢貿然選用,儘量避免重複。
我覺得吳昌碩篆刻章法的特點,是由他的書體、字法、筆法、邊格等多方面綜合熔匯而成,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個人新的融鑄。以他書體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雜,之規矩,而將大小篆、或與漢篆隸書等綜合利用,並能使之統一。這種相反相成的矛盾轉化,恰好變成了吳昌碩個人篆刻風格的特點之一,給觀賞者留下了難忘的鮮明印象。其他在字法的變化與統一、邊與格發展與統一等等方面,都有他個人的許多獨特創造性的使用與發揮。我從中更進一步認識到,吳昌碩篆刻個人風格的形成,不僅是某一方面的特殊突破,而是在許多環節上、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發展創造,才可能使這種風格更臻成熟與完善。
篆刻的章法構成,是與形式美構成因素相吻合的。因此章法的創新,都應從形式美的法則中去探求規律,吳昌碩當時並未提及形式美這一詞與要求,但在吳昌碩的篆刻作品中,卻無處不充滿着形式美的構成法則,這也説明藝術的規律是相通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古老傳統的篆刻藝術,是一處充滿生機、藴藏着無限豐富的形式美的寶藏礦石,有待我們今天去深入開採,深入研究。我於此僅作了一點粗淺的嘗試,謬誤之處難免,尚望讀者與同道、方家正之。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圖書目錄

一、吳昌碩篆刻章法簡論
二、章法構成的基本原則
(一)平而不板
1 平中寓奇
2 破除板滯
3 形塊調整
4 虛實相救
5 留空通靈
6 疏密自然
(二)奇而不怪
1 有縱有收
2 開合在致
3 輕重相應
4 剛柔對比一、吳昌碩篆刻章法簡論
二、章法構成的基本原則
(一)平而不板
1 平中寓奇
2 破除板滯
3 形塊調整
4 虛實相救
5 留空通靈
6 疏密自然
(二)奇而不怪
1 有縱有收
2 開合在致
3 輕重相應
4 剛柔對比
5 對稱不等
6 穿插成趣
(三)呼應有情
1 上下承應
2 左右顧應
3 對解呼應
4 多點照應
5 賓主團聚
6 直曲相顧
(四)對立統一
1 大小相參
2 輕重相濟
3 長短相間
4 方圓相合
5 攲正相生
6 疏密相襯
(五)善用殘損
1 助增氣勢
2 增強韻律
3 化板為活
4 益氣增神
5 增虛助靈
6 調整節奏
(六)避免雷同
1 佈局變化
2 字形變化
3 書體變化
4 情趣各異
5 邊格形變
6 重文符號
三、章法與邊格
(一)邊格在章法中的功能
1 整體團聚
2 主次有別
3 相襯相生
4 均衡力量
5 增氣助勢
6 對比面趣
(二)邊格與章法的統一
1 氣脈貫串
2 收放合度
3 迎讓有禮
4 虛實相補
5 對比成趣
6 變化統一
(三)邊格在章法中常用的手法
1 合分適宜
2 增損合度
……
四、章法與書體
五、章法與結字
六、章法與筆法
七 章法與印形
後記 [1] 

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作者簡介

吳昌碩(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安吉人。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