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捷秋

鎖定
吳捷秋,1920年6月出生於泉州東觀西台,中國內地男導演。
福建泉州人,著名戲劇家。他執導的梨園戲名劇《陳三五娘》,將梨園戲從草台搬到舞台,展現出泉州南戲的藝術魅力。吳捷秋先生長期致力於泉州梨園戲曲導演、創作和研究工作。1990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導演職稱,其著作《梨園與梨園戲析論》、《梨園戲藝術史論》先後在祖國大陸和台灣出版,廣受好評,曾獲泉州市社科專著一等獎。
2008年10月24日,泉州藉戲劇家吳捷秋先生因病在泉州逝世,享年90歲 [2] 
中文名
吳捷秋
國    籍
中國
職    業
戲劇家
性    別

吳捷秋人物經歷

1949年秋起任泉州青年文工團編劇,晉江專區文工隊業務部主任,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藝委會副主任。
1951年,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進修編導,在首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會演大會獲得導演獎。
1954年10月,執導的戲曲作品《陳三五娘》參加華東戲曲會演 [1] 
1985年,發表書籍《梨園與梨園戲析論》,該書由福建省戲曲研究所出版。
1990年赴港菲星台演出講學。
1993年,吳捷秋在李亦園先生的支持下,赴台灣參加學術代表作《梨園戲藝術史治》首發式,並應邀在台灣“中史研究院”、台灣“清華大學”、台灣“藝術學院”講課。這是泉州戲劇界一次重要的赴台交流。
2008年10月24日,泉州藉戲劇家吳捷秋先生因病在泉州逝世,享年90歲 [2] 

吳捷秋獲獎記錄

藝術類
  • 首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會演大會導演獎    (獲獎)    

吳捷秋人物評價

吳捷秋對於整理改編傳統劇目的排練,一貫堅守慎重態度。吳捷秋是古老梨園戲藝術創新、發展的先驅者、奠基人之一,可謂厥功至偉。他以其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藝態度和科學的工作方法,每導一戲都做詳盡而深刻的案頭工作和完整而形象的導演計劃。他學習、借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演劇理論與導演方法,既重視人物創造的內心體驗,重視戲劇的思想性,同時也不生搬硬套,遵循中國戲曲的劇詩特質,通過表演程式來表現人物性格形象。吳捷秋是一位學者型的導演,一位富有激情的詩人,在排練中常常迸發創作衝動,產生即興的創造。他以形象的語言激發演員投入規定情境,表達內心活動和情感,幫助演員挖掘潛台詞,為演員“找戲”。他與演員合作融洽,他從沒將演員當作‘傀儡’任意擺佈,而是很尊重演員的獨創性。對於缺乏體現手段的演員,循循善誘,耐心啓導,從不發脾氣,並請老師傅給予示範,讓演員感受到形象實體。吳捷秋正是這種‘甘為人梯’的導演,因此,深受演員的尊敬與愛戴 [1] (導演莊長江、泉州網綜合評)
參考資料